From the Editor -...

1
這篇文稿時,全台灣都籠罩在卡玫基颱風的水患震撼中。這是一個地區性災難,對我們來說 是件大事,但對世界其他地區,只是媒體上的一則新聞。全球暖化造成的氣候變遷卻將是一 個世界性、長期性的大災難。如何因應? 以前常說:「人定勝天」 但科技越進步越顯得人是不可能勝天的,只有揣摩天意,與大自然協 調的份。但願全球暖化的大災難,能帶來一個全人類大團結,共同肊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大時 代」。 如果以主要能源劃分文明的進步,現在應是「化石燃料時代」的後期吧。煤、石油、天然氣是 大自然儲存在地下的珍貴資源,應該當作原材料,珍惜使用才對。為了利用其中的化學能,拿來當 燃料燒掉,本來就是焚琴煮鶴,暴殄天物的行為。是該讓這個「時代」漸漸轉化為歷史名詞的時候 了。 地球表面上,經過億萬年的演化,把大量的碳鎖在地下之後,才達到一個最適合人類生存繁衍 的環境,也使文明蓬勃發展。工業革命之後,由於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漸漸地把鎖在地下的碳又 釋放了出來。是否會使環境又回到並不適合人類生活的狀態呢?氣候的變遷顯示確實有此趨勢。 氣候變遷和能源、糧食與水資源短缺都是全人類要共同面對的大問題。模擬研究的結果已經證 實,溫室氣體的過度排放應該是造成氣候變遷的一個原因。大家都同意要「節能減碳」,科學家也 紛紛投入替代能源的研究,但一項大到足以替代化石能源的新能源,似尚未到「指日可待」的地 步。我們只能希望各種可行的再生能源的總和,足以取代一部分的化石能源。 一種成功的再生能源要滿足的條件,除了量要夠大之外,「well to wheel 」就是從生產過程的起 點到最終應用時的總成本,和二氧化碳總排放量也都要夠低。 深山中的原始森林有許多重要功能,但對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卻並沒有貢獻,因為它們是植 物在其中生長、老、死、腐化,平衡的循環系統。生長時因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腐化時又會 全部還給大氣。經過有計畫的人工採伐,或收集枯枝敗葉,送到有發電功能的焚化爐中發了電的, 才是節能減碳的再生能源。若先製成家具,或免洗筷,充分使用成為廢物後再焚燒發電,就更是物 盡其用了。 40 來年前,我帶著學生做海水淡化研究時,窗外下著大雨。台灣的水資源問題,主要似乎在於 管理。後來也曾到台電,拜訪主管核能一廠籌建工程的火力工程處沈昌華處長,推薦汽電共生淡化 海水的觀念,可惜時機尚未成熟。 台灣水資源的最大用戶是灌溉,不能缺,但須有效地用。工業用水中的大項是洗滌與冷卻,廢 水回收再利用在技術上並不難。合理的價格對水、電的節約,是比道德勸說更為有效的做法。 近來常提起生質能源與糧食的衝突問題。估算一下糧食在經過動物消化道前後的質量和能量平 衡,就可以發現被用掉的是多少,仍然留在糞便中的有多少?這又是一個有效管理的問題,也是自 古便知道的事。沒見過用曬乾的牛糞做燃料的畫面嗎? 科學發展 2008 8 月諅 428 1 F r o m t h e E d i t o r From the Editor

Transcript of From the Editor -...

Page 1: From the Editor - narl.org.twejournal.stpi.narl.org.tw/NSC_INDEX/Journal/EJ0001/9708/9708-edit… · 這是一個地區性災難,對我們來說 是件大事,但對世界其他地區,只是媒體上的一則新聞。全球暖化造成的氣候變遷卻將是一

寫這篇文稿時,全台灣都籠罩在卡玫基颱風的水患震撼中。這是一個地區性災難,對我們來說

是件大事,但對世界其他地區,只是媒體上的一則新聞。全球暖化造成的氣候變遷卻將是一

個世界性、長期性的大災難。如何因應?

以前常說:「人定勝天」 但科技越進步越顯得人是不可能勝天的,只有揣摩天意,與大自然協

調的份。但願全球暖化的大災難,能帶來一個全人類大團結,共同肊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大時

代」。

如果以主要能源劃分文明的進步,現在應是「化石燃料時代」的後期吧。煤、石油、天然氣是

大自然儲存在地下的珍貴資源,應該當作原材料,珍惜使用才對。為了利用其中的化學能,拿來當

燃料燒掉,本來就是焚琴煮鶴,暴殄天物的行為。是該讓這個「時代」漸漸轉化為歷史名詞的時候

了。

地球表面上,經過億萬年的演化,把大量的碳鎖在地下之後,才達到一個最適合人類生存繁衍

的環境,也使文明蓬勃發展。工業革命之後,由於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漸漸地把鎖在地下的碳又

釋放了出來。是否會使環境又回到並不適合人類生活的狀態呢?氣候的變遷顯示確實有此趨勢。

氣候變遷和能源、糧食與水資源短缺都是全人類要共同面對的大問題。模擬研究的結果已經證

實,溫室氣體的過度排放應該是造成氣候變遷的一個原因。大家都同意要「節能減碳」,科學家也

紛紛投入替代能源的研究,但一項大到足以替代化石能源的新能源,似尚未到「指日可待」的地

步。我們只能希望各種可行的再生能源的總和,足以取代一部分的化石能源。

一種成功的再生能源要滿足的條件,除了量要夠大之外,「well to wheel」就是從生產過程的起

點到最終應用時的總成本,和二氧化碳總排放量也都要夠低。

深山中的原始森林有許多重要功能,但對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卻並沒有貢獻,因為它們是植

物在其中生長、老、死、腐化,平衡的循環系統。生長時因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腐化時又會

全部還給大氣。經過有計畫的人工採伐,或收集枯枝敗葉,送到有發電功能的焚化爐中發了電的,

才是節能減碳的再生能源。若先製成家具,或免洗筷,充分使用成為廢物後再焚燒發電,就更是物

盡其用了。

40來年前,我帶著學生做海水淡化研究時,窗外下著大雨。台灣的水資源問題,主要似乎在於

管理。後來也曾到台電,拜訪主管核能一廠籌建工程的火力工程處沈昌華處長,推薦汽電共生淡化

海水的觀念,可惜時機尚未成熟。

台灣水資源的最大用戶是灌溉,不能缺,但須有效地用。工業用水中的大項是洗滌與冷卻,廢

水回收再利用在技術上並不難。合理的價格對水、電的節約,是比道德勸說更為有效的做法。

近來常提起生質能源與糧食的衝突問題。估算一下糧食在經過動物消化道前後的質量和能量平

衡,就可以發現被用掉的是多少,仍然留在糞便中的有多少?這又是一個有效管理的問題,也是自

古便知道的事。沒見過用曬乾的牛糞做燃料的畫面嗎?

科學發展 2008年8月諅428誽

1F

ro

mt

he

Ed

it

or

編 者 的 話F r o m t h e E d i t o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