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 zyq.gdpi.edu.cn

23

Transcript of 三、 - zyq.gdpi.edu.cn

填 写 要 求

一、申报学校须按要求填写相关内容,并对内容真实性负责,

封面加盖学校公章。

二、申报书中有关资金的数据口径按自然年度统计。

三、 申报书中,表 1-4 基本条件要求的各项指标截止时间为 2019

年 11 月 30 日。

四、申报书中不得插入图表,如需图表可注明“详见建设方案第

xx 页图 xx 或表 xx”。

3

一、专业群基本情况

专业群名称2 工业机器人技术 主要面向产业3 先进制造业

面向职业岗位(群) 智能装备系统安装与调试;智能装备系统运行与维护;智能仓储与物流

专业群

包含专业 4

序号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所在院(系) 所属专业大类

1 560309 工业机器人技术 机器人学院 装备制造大类

2 560610 无人机应用技术 机器人学院 装备制造大类

3 560113 模具设计与制造 机电工程学院 装备制造大类

4 630901 物流工程技术(智能物流设备) 经济管理学院 财经商贸大类

专业群负责人

姓 名 吴立华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81.4

学 历 研究生 学 位 博士 专业技术职务 高级工程师

博后

行政职务 机器人学院院长 手 机 18680299589 职业技能证书

联系电话 0760-89911105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mQQ 28084194

专业群负责人

代表性成就5

获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成果鉴定 1 项、参与广东省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建设,指导

学生参加第十三届“挑战杯”获特等奖、二等奖,先后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1 项、广东高校重大科研项目 1 项、广东省 CIMS 重点实验室项目 1 项、中山市科技计划

项目 1 项,获发明专利授权 2 项,发明专利实审 9 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12 项。

专业群资源相关性6

群内至少三个专业有共享合作企业 是 共享合作企业

名称7

巨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泰安

模塑科技有限公司、聚享机器

人(中山)有限公司

群内至少三个专业有共享用人单位 是 共享用人单位

名称

巨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金辉

工业园有限公司、泰安模塑科

技有限公司

群内至少三个专业有共享专业课程8 是 共享专业课程

名称

电气控制与 PLC 技术、智能制

造概论、电工与电子技术、工

程制图与 CAD

群内至少三个专业有共享校内实训基地 是 共享校内实训

基地名称

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无人机实

训基地、物流自动化实训室、

电气控制与 PLC 实训室

群内至少三个专业有共享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是 共享校外实习

实训基地名称

广东理工-巨轮校外实习基地、

广东理工-广数校外实习基地、

广东理工-泰安校外实习基地

广东理工-聚享校外实习基地

群内至少三个专业有共享专任专业教师 是 共享专任专业

教师姓名

刘永福、张冰洁、殷小清、肖

祥伟

2 为统一规则,使用群内最能够体现专业群特色的专业名称命名。 3 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其他。 4 每个专业群包含 3-5 个专业。 5 代表性成就须提供相应佐证材料。 6 数据依据 2017 年、2018 年、2019 年“数据平台”。 7 列出最多不超过 3 个具体名称,下同。 8 包含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

4

群内至少三个专业有共享校外兼职教师 是 共享校外兼职

教师姓名

林铎佳、黄佳禄、林银浩、何

杰、李土华

专业群基本状态数据9

全日制高职在校生数(人/专业) 260 其中:一年级在校生数(人/专业) 102

其中:二年级在校生数(人/专业) 89 其中:三年级在校生数(人/专业) 80

2019 级招生计划数(人/专业) 125 2019 级实际录取数(人/专业) 115

2019 级新生报到数(人/专业) 102 2019 级新生报到比例(%) 87

2019 级本省生源学生报到数(人/专业) 100 2019 级本省生源学生报到比例(%) 92

2019 届毕业生数(人/专业) 96 2019 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100

2019 届毕业生本省市就业比例(%) 71 2019 届毕业生对口就业率(%) 73

2018 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 100 2018 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或基本

满意比例(%) 98

校内专任教师数(人/专业) 6.5 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 94

2018-2019 学年兼职教师总数(人/专业) 6.5 2018-2019 学年兼职教师授课课时数

占专业课时总数的比例(%) 14.5

校内实训基地数(个/专业) 4 校内实训基地生均设备值(万元/生) 1.4

2018-2019学年校内实训基地使用频率(人

时) 18392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个/专业) 5.5

2018-2019 学年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接受半

年顶岗实习学生数(人/专业) 7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接收 2019 届毕业

生就业数(人/专业) 5

合作企业总数(个/专业) 6 合作企业订单培养总数(人/专业) 21

合作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总数(门/专业) 2.5 合作企业支持兼职教师总数(人/专

业) 2.8

合作企业接受顶岗实习学生总数(人/专

业) 43

合作企业接受 2019 届毕业生就业总

数(人/专业) 29

合作企业准捐赠设备总值(万元/专业) 156 合作企业捐赠设备总值(万元/专业) 38

为企业培训员工总数(人天/专业) 290

9 本表数据应与 2018-2019 学年数据平台数据一致。

5

二、专业群内专业基本情况 2-1 工业机器人技术 专业基本情况10

专业代码 560309 专业名称 工业机器人技

所在院(系) 机器人学院 所属专业大类 装备制造大类

全日制高职在校生数(人) 623 其中:一年级在校生数(人) 297

其中:二年级在校生数(人) 207 其中:三年级在校生数(人) 162

2019 级招生计划数(人) 350 2019 级实际录取数(人) 330

2019 级新生报到数(人) 297 2019 级新生报到比例(%) 90

2019 级本省生源学生报到数(人) 290 2019 级本省生源学生报到比例(%) 91

2019 届毕业生数(人) 0 2019 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

2019 届毕业生本省市就业比例(%) / 2019 届毕业生对口就业率(%) /

2018 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 / 2018 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或基本

满意比例(%) /

校内专任教师数(人) 12 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 100

2018-2019 学年兼职教师总数(人) 10 2018-2019 学年兼职教师授课课时

数占专业课时总数的比例(%) 23

校内实训基地数(个) 5 校内实训基地生均设备值(万元/生) 2.7

2018-2019 学年校内实训基地使用频率

(人时) 32618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个) 6

2018-2019学年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接受半

年顶岗实习学生数(人) /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接收 2019 届毕业

生就业数(人) /

本专业合作企业总数(个) 6 本专业合作企业订单培养总数(人) /

本专业合作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总数(门) 4 本专业合作企业支持学校兼职教师

总数(人) 3

合作企业接受本专业顶岗实习学生总数

(人) /

合作企业接受本专业 2019 届毕业生

就业总数(人) /

合作企业对本专业准捐赠设备总值(万

元) 526

合作企业对本专业捐赠设备总值

(万元) 142

本专业为企业培训员工总数(人天) 728

说明:可根据专业群内包含专业数量增加表格。

10 本表数据应与 2018-2019 学年数据平台数据一致

6

2-2 无人机应用技术 专业基本情况11

专业代码 560610 专业名称 无人机应用技

所在院(系) 机器人学院 所属专业大类 装备制造大类

全日制高职在校生数(人) 129 其中:一年级在校生数(人) 40

其中:二年级在校生数(人) 46 其中:三年级在校生数(人) 43

2019 级招生计划数(人) 50 2019 级实际录取数(人) 45

2019 级新生报到数(人) 40 2019 级新生报到比例(%) 89

2019 级本省生源学生报到数(人) 40 2019 级本省生源学生报到比例(%) 89

2019 届毕业生数(人) 0 2019 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

2019 届毕业生本省市就业比例(%) / 2019 届毕业生对口就业率(%) /

2018 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 / 2018 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或基本

满意比例(%) /

校内专任教师数(人) 4 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 75

2018-2019 学年兼职教师总数(人) 4 2018-2019 学年兼职教师授课课时

数占专业课时总数的比例(%) 10

校内实训基地数(个) 3 校内实训基地生均设备值(万元/生) 1.6

2018-2019 学年校内实训基地使用频率

(人时) 13261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个) 7

2018-2019学年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接受半

年顶岗实习学生数(人) /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接收 2019 届毕业

生就业数(人) /

本专业合作企业总数(个) 5 本专业合作企业订单培养总数(人) /

本专业合作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总数(门) 3 本专业合作企业支持学校兼职教师

总数(人) 2

合作企业接受本专业顶岗实习学生总数

(人) /

合作企业接受本专业 2019 届毕业生

就业总数(人) /

合作企业对本专业准捐赠设备总值(万

元) 82

合作企业对本专业捐赠设备总值

(万元) 8

本专业为企业培训员工总数(人天) 178

说明:可根据专业群内包含专业数量增加表格。

11 本表数据应与 2018-2019 学年数据平台数据一致

7

2-3 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基本情况12

专业代码 560113 专业名称 模具设计与制

所在院(系) 机电工程学院 所属专业大类 装备制造大类

全日制高职在校生数(人) 118 其中:一年级在校生数(人) 22

其中:二年级在校生数(人) 49 其中:三年级在校生数(人) 47

2019 级招生计划数(人) 40 2019 级实际录取数(人) 25

2019 级新生报到数(人) 22 2019 级新生报到比例(%) 88

2019 级本省生源学生报到数(人) 22 2019 级本省生源学生报到比例(%) 88

2019 届毕业生数(人) 80 2019 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100

2019 届毕业生本省市就业比例(%) 41 2019 届毕业生对口就业率(%) 45

2018 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 100 2018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或基本

满意比例(%) 95

校内专任教师数(人) 4 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 100

2018-2019 学年兼职教师总数(人) 6 2018-2019 学年兼职教师授课课时

数占专业课时总数的比例(%) 18

校内实训基地数(个) 3 校内实训基地生均设备值(万元/

生) 0.7

2018-2019 学年校内实训基地使用频率

(人时) 12626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个) 3

2018-2019学年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接受半

年顶岗实习学生数(人) 8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接收 2019 届毕

业生就业数(人) 5

本专业合作企业总数(个) 5 本专业合作企业订单培养总数(人) 0

本专业合作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总数(门) 0 本专业合作企业支持学校兼职教师

总数(人) 6

合作企业接受本专业顶岗实习学生总数

(人) 30

合作企业接受本专业 2019 届毕业

生就业总数(人) 5

合作企业对本专业准捐赠设备总值(万

元) 10

合作企业对本专业捐赠设备总值

(万元) 1

本专业为企业培训员工总数(人天) 158

说明:可根据专业群内包含专业数量增加表格。

12 本表数据应与 2018-2019 学年数据平台数据一致

8

2-4 物流工程技术(智能物流设备) 专业基本情况13

专业代码 630901 专业名称 物流工程技术(智能物

流设备)

所在院(系) 经济管理学院 所属专业大类 财经商贸大类

全日制高职在校生数(人) 167 其中:一年级在校生数(人) 49

其中:二年级在校生数(人) 52 其中:三年级在校生数(人) 66

2019 级招生计划数(人) 60 2019 级实际录取数(人) 60

2019 级新生报到数(人) 49 2019 级新生报到比例(%) 82

2019 级本省生源学生报到数(人) 48 2019 级本省生源学生报到

比例(%) 100

2019 届毕业生数(人) 112 2019 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100

2019 届毕业生本省市就业比例(%) 100 2019 届毕业生对口就业率

(%) 100

2018 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 100 2018 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

意或基本满意比例(%) 100

校内专任教师数(人) 6 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

(%) 100

2018-2019 学年兼职教师总数(人) 6

2018-2019 学年兼职教师授

课课时数占专业课时总数

的比例(%) 25

校内实训基地数(个) 5 校内实训基地生均设备值

(万元/生) 0.6

2018-2019 学年校内实训基地使用频

率(人时) 15061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个) 6

2018-2019 学年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接

受半年顶岗实习学生数(人) 20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接收

2019 届毕业生就业数(人)5

本专业合作企业总数(个) 8 本专业合作企业订单培养

总数(人) 42

本专业合作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总数

(门) 3

本专业合作企业支持学校

兼职教师总数(人) 0

合作企业接受本专业顶岗实习学生

总数(人) 55

合作企业接受本专业 2019

届毕业生就业总数(人) 52

合作企业对本专业准捐赠设备总值

(万元) 5

合作企业对本专业捐赠设

备总值(万元) 2

本专业为企业培训员工总数(人天) 96

说明:可根据专业群内包含专业数量增加表

13 本表数据应与 2018-2019 学年数据平台数据一致

9

三、专业群建设方案综述 3-1 建设背景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为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

造 2025》,建设制造业强国的目标任务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建设

制造业强省提供了战略机遇。《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以先进装备制

造业为突破口,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和主攻方向,推动先进制造业大发展,带动全省制造业转

型升级,加快实现由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转变”。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

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围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完善

珠三角制造业创新发展生态体系,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制造业结构

调整。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以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高速高精加工装备和智能成套装

备为重点,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培育一批具有系统集成能力、智能装备开发能力

和关键部件研发生产能力的智能制造骨干企业。

中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口西岸,北连广州,毗邻港澳。《粤港澳大湾区发

展规划纲要》中要把中山建设成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

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位于中山市,这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

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0

3-2 组群逻辑

(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应性、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群内专业的逻辑性等,800 字以内。)

一、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应性

1.《中国制造 2025》提出重点打造智能制造产业,优先发展机器人和高端装备等 10 大

主要领域,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建设智能工厂。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

地”,重点建设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

2.该产业集群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智能物流等核心装备,及其通过工业自

动化集成的智能装备系统等产业。工业机器人产业是粤港澳大湾区重点打造的主要新兴高端

产业,工业机器人是智能装备系统的核心部分。

3.对应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产业,组建了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为核心,包括无

人机应用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物流工程技术(智能物流设备)的专业群。

二、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

专业群聚焦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集群,面向智能装备系统的设计、制造、集成、调试、

运维等岗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懂工艺、精操作、能集成、会管理,具有

高尚品格和高超技艺的高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群内专业的逻辑性

1.面向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建设智能工厂,智能工厂主要由智能化生产线、智

能化加工单元、智能化物流设备组成,工业机器人技术核心专业服务机器人+智能产线集成,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服务机器人+数控机床单元集成,物流工程技术(智能物流设备)、无

人机应用技术服务机器人+智能物流集成,它们对应于智能工厂的各个关键环节,组成一个

有机整体,形成智能装备系统的综合服务能力。(组群逻辑见方案第 4 页图 2-2)

2.专业群内各专业紧密连接智能工厂各环节,各专业具有共同的电气、机械、控制等技

术基础,平台课程相同,方向课程相近,实践教学条件相融。

3.专业群的组建有利于师资、课程、实训、合作企业等资源高度共享,有利于专业集群

发展。专业群内各专业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支撑,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培养高端

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11

3-3 建设基础

1、与省内外标杆专业群的差距

通过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广东科学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两个标杆专业群对

比分析,发现在课程资源、社会培训、标志性成果数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2、优势与特色

(1)采用混合所有制办学,引领产教融合模式。巨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投入 2000

万元、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分期投入 1000 万、学校提供 2000 平方米场地并分期投入 850

万配套资金,校企共建机器人产业学院、共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中心,服务大湾区

中小微企业,引领专业群产教融合。

(2)校企共建广东省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服务专业群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

机器人学院与与巨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省级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机器

人抛光打磨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在中山市孵化机器人打磨抛光智能共享工厂-聚享机器人

(中山)有限公司,为专业群提供教学案例、顶岗实习岗位、兼职教师,共同开发项目化教

材,为区域产业提供共享生产服务。

(3)专业群实行双导师教学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进企业真实项目,配套

最先进设备,传授最新技术,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合作企业派出项目经验丰

富的工程师与学校专任教师组建“双导师教学团队”,共同承担实践类课程授课。

(4)依托广东省学分银行进行学分转换与认定,开展专本衔接和在岗职工现代学徒制。

专业群各专业与广东开放大学相关本科专业开展专本衔接,通过学分转换,打通从专科到本

科的上升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与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开展

在岗职工现代学徒制,先行先试,制定课程的学分认定与转换标准,引领现代学徒制培养模

式。

3、成果和支撑条件

(1)专业群拥有高水平师资团队,现有顾问 10 名,企业导师 13 名,特聘及外聘教授 3

名,专任教师 25 名。专任教师团队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1

项,专利优秀奖 4 项,发明专利 12 项,实用新型专利 32 项,科研项目 15 项,教改项目 12

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3 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40 篇,指导学生技能比赛获

奖 21 项。

(2)多元主体参与办学体制,为专业群建设保驾护航。中山市政府、广东省机器人协

会、国际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巨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聚享机

12

器人(中山)有限公司等多种主体参与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建设,集聚各方资源,共建智

能制造研究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中心,全方位拓展区域智能产业链条立足中山,

服务湾区,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为专业建设保驾护航。

(3)专业群具有较好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与巨轮智能合作共

建智能制造示范基地,该基地 2300 多平方米,设备总值 2600 余万元,开设的实训项目满足

专业群实践教学的需求。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与巨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数控设

备有限公司、聚享机器人(中山)有限公司等 25 家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践基地,为专业群

学生提供专业认知学习、专业技能训练、顶岗实习等。

(5)专业群建设经费有保障。2019 年专业群各类建设共投入 162.8 万元,包含合作办

学协议中约定的在校学生的学费总和的 10%(约 60 万元)。

3-4 建设目标

(800 字以内。)

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及中山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发挥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打造

中国特色、省内标杆,国内领先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

1.成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典范。践行“四合一、全过程”培养培训模式,创建国家级产

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以“X”证书引领专业群整体改革,重构课程

体系,开发模块化、活页式教材。

2.成为省内标准建设标杆。建设专业群相关专业省级级教学标准、教学仪器标准;依托

我校作为广东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单位,制定学分认定与转化标准,校企合作开发国家

“X”证书标准。

3.成为产教深度融合样板。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加快建设广数-巨轮产业学院(机器人

学院),共建企业培训学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建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

4.成为服务地方发展高地。组建院士及“千人计划”专家领衔科研团队,建设省级智能

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分中心;校政行企共建中山市机器人及智能制

造产业园。

5.成为师资队伍建设示范。建设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梅雪松领衔、大国工匠李克天教授带

头、骨干教师支撑的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聚焦机器人技术应用领域,建设省级“双师

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13

3-5 建设内容与实施举措

(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实践教学基地、技术技能平台、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等,2000

字以内。)

一、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深化“四合一、全过程”培养培训模式。坚持“立德与强技目标合一、学生与员工身

份合一、学习与劳动项目合一、教学与生产场景合一;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制

定专业群“全人格素质能力标准”,校企合作开发“全流程项目”,建设相应的模块化教材,

实施发展性评价,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2.依托产教融合型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建立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机制,建设

校企"双导师"教学团队,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多方参与考核评价机制。

3.建立学分认定与转换机制,推行专本衔接人才培养。依托我校作为广东省终身教育学

分银行管理单位,制定学分认定与转化标准,与广东开放大学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一体化发

展,推行专本衔接人才培养

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1. 构建“共平台、多方向、群互选、课证通”专业群课程体系。以“X”证书试点推动

专业群课程体系改革。打通专业教学标准、“X”证书标准和学分银行转化标准。对照“X”

证书标准改革专业群平台课程、方向课程和拓展课程,重构“共平台、多方向、群互选,课

证通”课程体系,实现“育训结合,课证融通”。

2.推进落实“党课引领、以德育人、立德树人”课程内涵建设。形成从“思政课程”到

“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打造一批“示范课程、示范课堂、示范案例”。

3.建设开放共享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教学资源库。专业群 80%以上专业课程建成在

线开放课程;建成 2 门以上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省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1 个。

三、教材与教法改革

1.开发符合企业典型任务的“活页式、项目化、全流程”教材。根据专业群课程体系中

“全流程项目”设置需要,与广州数控,巨轮智能等企业合作开发活页式、项目化、工作手

册式教材。教材内容对接企业生产任务;教材采用模块化形式,教材配套资源颗粒化、可组

合、虚实结合。

2. 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场景的“创客式学习”教法改革。建立线上

教学资源,实施“创客式”学习。构建完整的“创客式”学习过程,学生自主完成从“调研

14

-设计-制作-实现”全过程,将“素质能力标准”所有要素全方位嵌入项目实施环节,形成

环环相扣的项目自主学习链。

四、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1.“内培外引”,开展企业+校内的“双带头人”队伍建设,一方面,进一步聘请行业

企业专家成为委员会委员,设置行业、企业专业群带头人;另一方面,通过访学、研修、下

企业等形式,培养校内专业群带头人;实现“双带头人”队伍建设,推进专业群发展。

2. 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兼职任教。通过名匠和工匠工作室的建立,发挥

大师名匠在实践教学、技术交流、带传技等方面的作用;指导和引领我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

业群建设和发展;带领教师开展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研究;培育学生成为专业技术能手等。

五、实践教学基地

1.构建开放共享的虚实一体化“智能工厂实训中心”为目标,成立国家产教融合实训基

地。

2.拓展以技术技能竞赛、技能证书、行业标准与需求为核心的三维“立体化”校外实训

基地。校企共建 50 个满足智慧教学、智能管理条件的“立体化”校外实训基地,建立智能

化管理系统。

六、技术技能平台

1.组建院士及“千人计划”专家领衔科研团队,建立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

实验室中山分中心和中山市智能制造研究院。通过开展智能化应用技术研发,为行业及地方

产业转型升级进行科研成果及知识技能储备。

2.建设省级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在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框架下建设包含机器人及

智能装备数字孪生,机器人控制、机器人视觉、工业自动化等关键技术的智能工厂实训中心、

及科研成果转化中心,打造智能制造服务团队,落实“企业上云”,助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七、社会服务

1. 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平台,服务大湾区中小微企业智能改造、应用技术开发,为企业

推进工业物联网上云上平台提供技术服务。

2.共建企业培训学院,开发培训资源包,共同面向社会承担补贴性培训、市场化培训,

中小微企业职工培训,年培训 2000 人次。

八、国际交流与合作

1.建立“走出去、引进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专业群组织教师赴境外学习和交流

比例达到 60%以上,聘请高水平的境外 2-4 名专家学者来校任教或作顾问专家;组建国际化

15

师资队伍,根据巨轮公司国际化发展需要培训国外员工和服务,选派教师赴企业海外基地指

导学生顶岗实习。

2.加强国内外技术互补,推动成果转化。借助港澳与国际科研合作资源,建立具有国际

化标准的课程标准,吸收引进境外技术,助力大湾区智能制造业发展。

3.培养国际化人才。与境外职业院校开展多层次的合作办学,利用大国工匠李克天工作

室,组队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

九、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

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质量保证机制。加强教学管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毕

业就业水平。

2.改进工资薪酬分配机制。激励老师提高教学质量,增强业务水平,积极参与专业建设。

3.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国内外技术和产业发展态势,及时进行专业动态调整,

保证专业的适用性与前瞻性。

4.推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制度。建立人才评价标准,构建第三方教学评价机制,保障

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3-6 预计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500 字以内。)

1.成为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人才培养高地。专业群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薪资水平、

社会满意度、区域贡献度等关键指标,省内排名前三。

2.建成区域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服务高地。“政,校,企”三方共建“智能制造

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院成为装备制造业研究开发的人才、技术、资源集聚地;精密电子

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分中心,有效推进区域智能装备产业协同发展;机器人

及智能制造产业园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4.标志性成果

(1)综合成果。教学成果奖 3 项,其中省级 1 项以上,现代学徒制项目试点 1 个,省

级示范性职教集团 1 个,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1 项

(2)学生获奖。学生参加省级比赛获奖 10 项以上,参加国际技能大赛获奖 3 项。

(3)师资队伍。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1 个,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1 个。

(4)课程建设。省级在线开放课程 3 门,国家级特色教材 5部。

(5)平台建设。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1 个,省市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 1 个

(6)社会服务。开展培训 2000 人次,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 50 项,申报专利 100 项,

16

其中发明专利 30 项,知识产权成果转移 10 项。

3-7 建设进度

序号 建设内容

年度目标

2020 年 2021 年 2022 年 2023 年 2024 年

1 人才培养模

式创新

1.构建“德技并

举,持续发展”的

专业群人才培养

培训模式改革

通过校企合

作与资源整

合,打造跨专

业跨课程教

师教学创新

团队。

建立全专业

群覆盖、可持

续发展的人

才培养体系。

深化"德技并

举"的学生培

养培训模式。

开发与专业

群对应的模

块化教材。

落实发展性

评价,推动教

学诊断与持

续改进。

2.开展现代学徒

制人才培养

开展机器人

技术现代学

徒制试点工

建立现代学

徒制的运行

机制。

建设校企"双

导师"教学团

进行系统化

实践教学条

件建设,构建

实践教学体

系。

建立体现现

代学徒制多

方参与考核

评价机制。

3.建设工业机器

人技术专业群标

准体系

依托智能制

造产业联盟

企业,开展专

业群调研工

进行省级《工

业机器人技

术专业教学

标准(现代学

徒制)》等标

准的制订。

建设工业机

器人技术专

业群系列标

和企业合作

开发工业机

器人技术专

业 "X" 证书

标准

标准体系的

的综合评价

与改进。

2 课程教学资

源建设

1.“1+X”项目

实施与专业群课

程体系改革

制定对接“X”

证书的专业

群课程体系

建设“X”证

书培训课程 1

门;完善对接

“X”证书的

专业群课程

体系

建设“X”证

书培训课程 1

门;完善对接

“X”证书的

专业群课程

体系

建设“X”证

书培训课程 1

门;完善对接

“X”证书的

专业群课程

体系

总结完善“X”

证书培训课

程和专业群

课程体系

2.“党课引领、 制定课程实 建设 2个示范建设 2个示范建设 2个示范 完善示范案

17

以德育人、立德树

人”课程内涵建设

施方案,建设

党课示范课

程 1 门

案例,1 个示

范课堂,发表

论文 1 篇

案例,1 个示

范课堂,发表

论文 1 篇

案例,1 个示

范课堂,发表

论文 1 篇

例,修正优化

示范课堂,形

成系统性研

究成果

3.工业机器人技

术专业群教学资

源库建设

升级国家职

业教育工业

机器人技术

专业教学资

源库;在线开

放课程 1 门;

制定虚拟仿

真中心建设

方案,建设案

例 5 个

升级建设教

学资源库;建

成在线开放

课程 1 门;建

成虚拟仿真

资源案例 10

初步完成教

学资源库建

设;建成在线

开放课程 2

门;建成虚拟

仿真资源案

例 10 个

完善教学资

源库建设;建

成在线开放

课程 1 门;建

成虚拟仿真

资源案例 10

继续优化完

善教学资源

库,申报省级

开放课程 2

门。

3 教材与教法

改革

1. 开发对接企业

典型项目和任务

“项目化、全流

程”教材

模块化活页

教材 2 部。

模块化活页

教材 2 部;(2)

省级职业教

育规划教材 1

部。

模块化活页

教材 2 部;省

级职业教育

规划教材 1

部。

模块化活页

教材 1 部;国

家级职业教

育规划教材 1

部。

模块化活页

教材 1 部;国

家级职业教

育规划教材 1

部。

2.推进基于“创客

式学习”、“全过

程、立体化评价”

的教法改革

开发工业机

器人技术专

业“全流程项

目”3 个;专

业群内 2门课

程开展混合

式教学。

开发工业机

器人技术专

业“全流程项

目”3 个;专

业群内 2门课

程开展混合

式教学;

开发工业机

器人技术专

业“全流程项

目”2 个;专

业群内 2门课

程开展混合

式教学;实施

评价主体多

元化改革

开发工业机

器人技术专

业“全流程项

目”2 个;

专业群内 2门

课程开展混

合式教学;

实施评价方

式多样化改

出版“全流程

项目”集;建

成全过程、立

体化评价体

4 教师教学创

新团队

1.教学团队建

“双带头

人”示范工作

室 1 个;引进

博士 2名; 培

养工匠型骨

干教师 2 名;

专业群教师

标准 1 个。

“双带头

人”示范工作

室 1 个;引进

博士 1 名,教

授 1 名;培养

工匠型骨干

教师 2 名;

引进博士1

名,教授1名;

省级教师教

学创新团队 1

个。

“双带头

人”示范工作

室 1 个;引进

博士 1 名

“双带头

人”示范工作

室 1 个;引进

教授 1 名

2.大师、名师名匠

工作室建设

建立世界技

能大赛国家

队金牌获得

新增 1 个“名

师名匠工作

室”;引进企

新增 1 个“名

师名匠工作

室”;引进企

新增 1 个“名

师名匠工作

室”;引进企

新增 1 个“名

师名匠工作

室”;引进企

18

者工作室”;

“名师名匠

工作室”1 个

引进企业名

匠 1 名。

业名匠 2 名。业名匠 1 名。 业名匠 1 名。 业名匠 1 名。

3.省级“双师

型”教师培养培训

基地建设

制定基地建

设方案启动

基地建设;培

养双师教师 5

名。

初步完成双

师基地建设;

培养双师教

师 10 名开发

培训项目 1

个。

培养双师教

师 20 名;开

发培训项目 2

个。

建成省级双

师培养培训

地;培养双师

教师 30 名;

发培训项目 2

个。

培养双师

教师 50 名;

发培训项目 2

个。

5 实践教学基

1.专业群校内实

训基地建设

完成 2个实训

室建设方案,

启动招标。

完成 2个实训

室建设;开发

实训项目 10

个;完成 2 个

实训室建设

方案并招标。

完成 2个实训

室建设;开发

实训项目 20

个;

开发实训项

目 10 个;完

成 2个实训室

建设方案,启

动招标。

完成 2个实训

室建设;开发

实训项目 30

2.校外实训基地

建设

企业工作站 2

个;建成高水

平“立体化”

企合作基地 1

家。

建成高水平

“立体化”校

企合作基地 2

家。

企业工作站 2

个;建成高水

平“立体化”

企合作基地 3

家。

企业工作站 2

个;助力培育

“产教融合

型企业”2 家

企业工作站 2

个;建成高水

平“立体化”

企合作基地 3

家。

6 技术技能平

1.中山市智能制

造研究院建设

组建专业群

科研团队;制

定相关管理

制度;

完成研究院

建设方案;

初步完成研

究院工业机

器人应用技

术研发与示

范中心硬件

建设;完成横

向课题5项;

申报科研项

目项;

初步完成研

究院四大中

心建设;建成

企业院士工

作站1个

完成智能制

造研究院建

设;建成市级

新型研发机

构;完成横

向课题5项;

申报科研项

目5项;

建成省级新

型研发机构;

申报省级科

研项目7项;

申报国家级

科研项目1

项。

2. 国家重点实验

室中山分中心建

开展调研;⑵

制定相关管

理制度;

⑴组建专业

群科研团队;

⑶完成分中

建设方案;

初步完成分

中心建设,引

进高水平科

研团队;申报

省级科研项

目 2 项

建成企业院

士工作站 1

个;承担横向

项目 10 项;

申报省级科

研项目 5 项

承担横向项

目 10 项;申

报省级科研

项目 5 项;申

报国家级科

研项目 2 项

7 社会服务

1. 企业培训学院

建设

建成企业培

训学院;开发

2门课程培训

资源包;开展

开发4门课程

培训资源包;

展职业技能

开发6门课程

训资源包;开

展职业技能

开发4门课程

训资源包;开

展职业技能

开发6门课程

训资源包;开

展职业技能

19

职业技能培

训500

人次。

培训1000人

次。

培训2000人

次。

培训2000人

次。

培训500人

次。

2. 机器人教育培

训地方标准开发

完成省级机

器人教育培

训地方标准

申报。

完成省级机

器人教育培

训地方标准

初稿。

完成省级机

器人教育培

训地方标准

建设工作。

省级地方标

准 2

项。

省级地方标

准 3

项。

8 国际交流与

合作

1. 国际化师资队

伍建设

组织 1-2 名教

师赴境外学

习和交流。

组织 1-2 名教

师赴境外学

习和交流;聘

请 1-2 名境外

专家来校做

顾问。

组织 1-2 名教

师赴境外学

习和交流。

组织 1-2 名教

师赴境外学

习和交流;聘

请 1-2 名境外

专家来校做

顾问。

组织 1-2 名教

师赴境外学

习和交流。

2. 借助港澳科研

资源,推动高水平

成果转化

组织境外技

术技能大师

来校交流 1-2

次。

开展境外高

校成果转化

1-2 项;组织

境外技术技

能大师来校

交流 1-2 次。

完成境外高

校成果转化

1-2 项;组织

境外技术技

能大师来校

交流 1-2 次。

开展境外高

校成果转化

1-2 项;组织

境外技术技

能大师来校

交流 1-2 次。

完成境外高

校成果转化

1-2 项;组织

境外技术技

能大师来校

交流 1-2 次。

3. 培养国际化人

制定专业群

世界技能大

赛工作组,选

拨学生训练

组织学生参

与世界技能

大赛中国队

选拨,获得奖

根据赛项选

拨学生,进行

训练

组织学生参

与世界技能

大赛中国队

选拨,取得参

赛资格,获得

奖牌

引进境外优

质资源,开发

具有国际化

的课程和教

9 可持续发展

保障机制

1. 专业群实现扁

平化管理并加强

制度建设

组建专业群

建设小组,出

台相关管理

制度,细化专

业群建设任

务书

修订运行机

制,撰写 2020

年度专业群

运行总结报

完善专业群

运行机制,撰

写 2021 年度

总结报告

优化专业群

运行机制,撰

写 2022 年度

总结报告

专业群运行

机制推广示

范,撰写 2023

年度总结报

2. 全面加强党的

领导并引领“三全

育人”工作

撰写党建工

作助推“三全

育人”的工作

方案和党建

工作样板支

部建设方案

推进建设党

建工作样板

支部,修订党

建工作助推

“三全育人”

工作制度

建设党建工

作样板支部 1

个,完善党建

工作助推“三

全育人”工作

制度

完善党建工

作样板支部 1

个,优化党建

工作助推“三

全育人”工作

制度

优化党建工

作样板支部 1

个,推广示范

党建工作助

推“三全育

人”工作制度

3. 完善专业动态

调整机制,加强资

金保障

完成 2019 年

粤港澳大湾

区智能制造

产业岗位能

力变化调研,

动态调整人

才培养方案

完成 2020 年

粤港澳大湾

区智能制造

产业岗位能

力变化调研,

动态调整人

才培养方案

完成 2021 年

粤港澳大湾

区智能制造

产业岗位能

力变化调研,

动态调整人

才培养方案

完成 2022 年

粤港澳大湾

区智能制造

产业岗位能

力变化调研,

动态调整人

才培养方案

完成 2023 年

粤港澳大湾

区智能制造

产业岗位能

力变化调研,

动态调整人

才培养方案

20

4. 完善教学质量

诊断与改进制度

制定教学质

量诊断与改

进制度;与行

业企业共同

制定人才评

价标准;开展

毕业生跟踪

调查;实施专

业诊改,完成

2020 年度教

学质量诊断

与改变报告

针对 2020 年

度的诊改存

在问题进行

分析,提出

2021 年专业

诊改实施方

案并实施专

业诊改

针对 2021 年

度的诊改存

在问题进行

分析,提出

2022 年专业

诊改实施方

案并实施专

业诊改

针对 2022 年

度的诊改存

在问题进行

分析,提出

2023 年专业

诊改实施方

案并实施专

业诊改

针对 2023 年

度的诊改存

在问题进行

分析,提出

2024 年专业

诊改实施方

案并实施专

业诊改

3-8 专业群经费预算

序号 建设内容(2000-2500) 经费预算(万元)

2020 年 2021 年 2022 年 2023 年 2024 年

1

人才培养模

式创新

1.构建“德技并

举,持续发展”

的专业群人才

培养培训模式

改革

10 10 10 10 10

2.开展现代学

徒制人才培养5 10 5 40 10

3.建设工业机

器人技术专业

群标准体系

20 10 10 10 5

2

课程教学资

源建设

1.“1+X”项

目实施与专业

群课程体系改

5 10 10 10 10

2.“党课引领、

以德育人、立德

树人”课程内涵

建设

5 5 5 5 10

3.工业机器人

技术专业群教

学资源库建设

5 10 10 10 20

3

教材与教法

改革

1.专业群教材

建设

20 10 10 5 5

2.专业群教法

改革

20 10 10 5 5

4

教师教学创

新团队

1.全面建设专

业群教师标准

5 10 10 10 10

21

2.建设省级教

师教学创新团

20 10 10 5 5

3.建设省级“双

师型”教师培养

培训基地

20 10 10 5 5

5

实践教学基

1.专业群校内

训基地建设

80 150 100 150 100

2.校外实训基

建设

10 20 50 20 50

6

技术技能平

1.中山市智能

制造研究院建

200 300 300 200 200

2. 国家重点实

验室中山分中

心建设

10 20 100 100 100

7

社会服务

1. 企业培训学

院建设

30 50 100 100 100

2. 机器人教育

培训地方标准

开发

10 20 30 30 20

8

国际交流与

合作

1.国际化师资

队伍建设 10 10 10 10 10

2.借助港澳科

研资源,推动高

水平成果转化

10 10 10 10 10

3.培养国际化

人才 5 15 5 15 10

9

可持续发展

保障机制

1.专业群实现

扁平化管理并

加强制度建设

2 2 2 2 2

2.全面加强党

的领导并引领

“三全育人”工

3 3 3 3 3

3.完善专业动

态调整机制,加

强资金保障

3 3 3 3 3

4.完善教学质

量诊断与改进

制度

2 2 2 2 2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