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 aike.smu.edu.cn

44

Transcript of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Page 1: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Page 2: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作者 : 李庆平 单位 : 南京医科大学

第三章

治疗药物监测和给药个体化

Page 3: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目录第一节 治疗药物监测

第二节 给药个体化

第三节 群体药动学

Page 4: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重点难点

熟悉

了解

掌握掌握治疗药物监测的概念。掌握TDM的临床指征;掌握常规需要进行TDM的药物种类。

熟悉TDM的流程和取样时间。熟悉根据半衰期和治疗窗设计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的方法。熟悉利用血药浓度调整给药方案的常用方法。

了解群体药动学的概念和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

Page 5: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治疗药物监测

第一节

Page 6: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在治疗的同时,定期监测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分析药动学过程,调整给药方

案,使用药个体化。

临床药理学(第6版)

Page 7: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 TDM是在药动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

物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 临床上同样的给药方案在不同患者可能获得不同的疗效,而达到同样疗效所需要的药物

剂量在患者个体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 血药浓度与疗效的相关性远远高于药物剂量与疗效的相关性 。

临床药理学(第6版)

Page 8: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依那普利血药浓度与ACE抑制率的关系

临床药理学(第6版)

Page 9: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TDM的临床指征

• 在临床上,并不是所有的药物或在所有的情况下都需要进行TDM。

• 血药浓度只是药效的间接指标。当药物本身具有客观而简便的效应指标时,就不必进行

血药浓度监测。

• 一个良好的临床指标总是优于血药浓度监测。

临床药理学(第6版)

Page 10: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 患者使用了适合其病症的最佳药物但疗效不佳或出现毒副反应。

• 药效不易于判断。

• 血药浓度-药效间的关系与病情相吻合。

• 药动学参数因患者内在的变异或其他因素干扰而不可预测。

• 血药浓度测定的结果将可显著改变临床决策。

• 疗程较长,患者在治疗期间可受益于TDM。

以下情况需作TDM

临床药理学(第6版)

Page 11: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 血药浓度与药效学关系密切者。

• 治疗指数低、毒性反应强者。

如地高辛、茶碱、抗心律失常药、氨基苷类、抗癫痫药、甲氨蝶呤、锂盐等。

• 有效治疗浓度明确者。

• 具非线性动力学特性者。

如苯妥英、普萘洛尔、阿司匹林等。

• 毒性反应与疾病症状难区分者(如地高辛)。

需进行TDM的药物

临床药理学(第6版)

Page 12: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 防治慢性疾病难以判断疗效者。

茶碱、抗癫痫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 治疗失败会带来严重后果者。

• 患有心、肝、肾和胃肠道疾患,明显影响药物体内过程者。

• 必须确定用药依从性者。

需进行TDM的药物

临床药理学(第6版)

Page 13: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需进行TDM的药物

• 强心苷类

• 抗心律失常药

• 抗癫痫药

• 三环类抗抑郁药

• 抗躁狂药

• 抗哮喘药

• 氨基苷类抗生素等

• 抗肿瘤药

• 免疫抑制剂

• 抗风湿药

临床药理学(第6版)

Page 14: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TDM流程

提出申请

取样

测定

数据处理

结果的解释

临床药理学(第6版)

Page 15: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单次给药)

血药浓度

时间

Cmax MTC

MEC

临床药理学(第6版)

Page 16: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连续给药)

临床药理学(第6版)

Page 17: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 调整前后均应在Css采血。

• 一般在稳态后给药前(偏谷浓度)。

• 怀疑剂量偏低:Css-min采血。

• 怀疑出现毒性反应:Css-max采血。

• 对t1/2长或缓释制剂,两次给药间隔任何时候均可采血。

取样时间

临床药理学(第6版)

Page 18: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 光谱法 费用低廉、易于推广,但灵敏度低、专一性较差。

• 色谱法 分离度好、灵敏度高、专属性强,但样品处理较为复杂,耗时较长;气质联用

(GC/MS)和液质联用(LC/MS)则兼有色谱的分离能力强和质谱灵敏度高的优势。

• 免疫法 灵敏度高,所需样品量少、操作方便,但仅限于检测具有完全抗原或半抗原性

质的药物,其中放免法具有放射性污染等弊端。

• 毛细管电泳法 操作简单、精确度高、分析速度快,可同时检测生物样品中多种药物、

代谢物和手性药物的浓度。

常用血药浓度检测方法

临床药理学(第6版)

Page 19: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 原型药物

• 游离药物

• 活性或毒性代谢产物

• 对映体

检测内容

临床药理学(第6版)

Page 20: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 血药浓度是否在安全窗范围内。

• 与给药方案和给药量的关系。

• 患者生理病理状况和疾病及用药情况的影响。

结果分析

临床药理学(第6版)

Page 21: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部分药物的血清药物浓度安全有效范围

名称 浓度范围 名称 浓度范围

洋地黄毒苷 14~30μg/L 普鲁卡因胺 4~8mg/L

地高辛 0.9~2μg/L 普萘洛尔 20~50μg/L

苯妥英钠 10~20mg/L 安 定 0.5~2.5μg/L

扑米酮 10~20mg/L 格鲁米特 0.2mg/L

苯巴比妥 10~20mg/L 甲丙氨酯 10mg/L

酰胺咪嗪 3~8mg/L 甲喹酮 5mg/L

乙琥胺 30~50mL/l 奎尼丁 2~5mg/L

利多卡因 1.5~4mg/L 磺胺嘧啶 80~150mg/L

去甲替林 50~140μg/L 磺胺异 唑 90~100mg/L

茶 碱 10~20mg/L 水杨酸盐 150~300mg/L

甲苯磺丁脲 53~96mg/L 丙咪嗪 50~160μg/L

临床药理学(第6版)

Page 22: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给药个体化

第二节

Page 23: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借助TDM手段,通过测定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计算出药动学参数,然后设计出针对患

者个人的给药方案 ,包括:

①给药剂量和剂型;

②给药间隔;

③预期达到的血药浓度;

④药物过量中毒的救治方法等。

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

临床药理学(第6版)

Page 24: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以治疗窗作为个体化给药的目标值和调整血药浓度、设计给药方案的基本依据

影响因素:

• 患者的年龄、体重与身高;

• 合并用药;

• 剂量、服药时间和采血时间;

• 病史、用药史、肝肾功能、血浆蛋白含量;

• 患者的依从性等。

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

临床药理学(第6版)

Page 25: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给药个体化的步骤

步骤

• 治疗决策

• 处方

• 初剂量设计

• 调剂

• 投药

• 观察

• 血药浓度监测

• 药动学处理

• 调整给药方案

参与者

医师/临床药师

医师/临床药师

医师/临床药师

药师

护师/药师

医师/临床药师/护师

临床药师/检验师

临床药师/医师

医师/临床药师

临床药理学(第6版)

Page 26: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给药方案应设计成维持血药浓度在治疗窗范围内

• 确定剂量(负荷剂量与维持剂量)。

• 确定给药间隔。

根据血药浓度制定与调整给药方案

临床药理学(第6版)

Page 27: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 首剂加倍:

大多数抗菌药物或τ≈ t1/2的药物。

• 静滴前静推第一个t1/2 给药量的1.44倍。

• 其他方法:

Dl=Vd×预期血药浓度

(初次用药)

Dl=Vd×预期血药浓度-原有血药浓度

(正在用药)

给药方案设计-设计负荷剂量

临床药理学(第6版)

Page 28: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给药方案应设计成维持血药浓度在治疗窗范围内

• 维持剂量((DM):反复用药体内药物蓄积达到稳态浓度后,摄入量等于消除

量,此时摄入量即为DM 。

• 负荷剂量(DL):要迅速达到治疗有效浓度,必须增加初始用药剂量,为维持

剂量与给药间隔末体内残留量之和。

根据血药浓度制定与调整给药方案

临床药理学(第6版)

Page 29: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 峰-谷浓度法• 稳态一点法• 重复一点法• Bayesian反馈法

利用血药浓度调整给药方案

临床药理学(第6版)

Page 30: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临床药理学(第6版)

给药方案调整:峰-谷浓度法

不变 不变

减少或不变 延长

增加 延长

增加或不变 缩短

减少 缩短

减少 不变

增加 不变

不变或增加 延长

不变或减少 缩短

预期 预期

高 高

低 高

低 低

高 低

高 预期

低 预期

预期 高

预期 低

建议调整方案

剂量 给药间隔

血药浓度测定结果与预期血药浓度比较

峰浓度 谷浓度

Page 31: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给药方案调整:稳态一点法

• 条件:血药浓度与剂量成线性关系。

• 采血时间:达Css后,给药前(偏谷浓度)。

• 方法:根据目标浓度与实测浓度之比,调

整给药方案。

D´= D ×

例:茶碱治疗哮喘,若100mg,每8小时 1次(t1/2=7.7h),两天后测偏谷浓度为4.2μg/ml,

应调整为190(200)mg,每8小时 1次。

C’C

D´校正剂量C´目标浓度

临床药理学(第6版)

Page 32: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临床药理学(第6版)

给药方案调整:重复一点法

• 两次给药,每次给药后在消除相同一时间采血一次,准确测血药浓度,求算Ke和Vd

Ke =ln

C1

C2-C1

τ

Vd =De-kτ

C1

C:血药浓度值D:实验剂量τ:给药间隔时间

如:D为100mg, τ为6h, C1和C2分别为1.65和2.5μg/ml,求得Ke为0.111/h, Vd为31.14L

Page 33: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给药方案调整: NONMEN-Bayes法

• 以群体药动学参数为基础,取群体中个体患者1~4(2)点血药浓度进行参数估计,以

此设计给药方案。

• 每个体均取较早和较晚各一个点。

• 省时、经济、准确。

• 在样本数足够大时,个体参数可反馈和修改群体参数。

临床药理学(第6版)

Page 34: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临床药理学(第6版)

给药方案设计: NONMEN-Bayes法

零散数据

群体数据库

NONMEN程序

群体药动学参数

Bayes参数估计

个体药动学参数

个体给药方案设计

Page 35: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τ 的确定——根据半衰期

• 一般按t1/2

• 半衰期特短:

τ > t1/2 峰谷差异较大,需注意毒性反应。

后效应(如普萘洛尔、麦角胺)与抗菌后效应。

• 半衰期特长:

将总剂量分次服用,一天一次为宜。

给药方案设计-确定给药间隔

临床药理学(第6版)

Page 36: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τ 的确定——根据治疗窗

例如:

血药浓度范围为10~20 μg/ml, τ 应≤半衰期

血药浓度范围为2~20 μg/ml, τ 应≈3个半衰期

给药方案设计-确定给药间隔

临床药理学(第6版)

Page 37: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给药方案调整-肾衰时的调整

肾衰者药物的Ke和t1/2增大,易蓄积中毒

• Ke 的修正

K´=K〔(Clcr肾衰/Clcr正常-1)×药尿排泄分数〕

• Clcr(肌酐清除率)的测定

• 收集患者24小时尿测定

• Cockroft-Gault公式

Clcr,m=(140-年龄)×体重(kg)/72×血清肌酐(mg/dl)

Clcr,f= Clcr,m×0.9或= Clcr,m- Clcr,m×15%

临床药理学(第6版)

Page 38: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群体药动学

第三节

Page 39: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群体药动学的方法学

群体药动学分析的依据

• 群体典型值:其中群体值指药动学参数的平均值,典型值为有代表性的、能表征群体特

征(或某一亚群特征)的参数 。

• 固定效应(确定性变异): 指个体的生理和病理因素,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 。

• 随机效应:包括个体间变异和个体自身变异。

临床药理学(第6版)

Page 40: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群体药动学的方法学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动力学数据由给药方案数据和浓度-时间数据构成。

• 人口学数据即影响因素数据,如年龄、体重、身高、性别、种族、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

疾病状况及用药史、合并用药、吸烟和饮酒、生化及血液学指标等。

临床药理学(第6版)

Page 41: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群体药动学的方法学

数据分析方法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linear mixed effect model, NONMEM)程序法。

临床药理学(第6版)

Page 42: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群体药动学在治疗药物监测中的应用

• 应用于治疗药物监测

• 优化个体化给药方案

通过反馈修正,可快速、准确地获得个体药动学参数。

尤其适用于老年人、新生儿、儿童、孕妇和危重病情等特殊患者的给药个体化。

临床药理学(第6版)

Page 43: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本章小结

治疗药物监测(TDM)是在药动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的分析技术,

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

计或调整给药方案。临床上应用于缺乏明确临床指征的药物,尤其是有效血药浓度

范围狭窄、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疗效难以判断或出现毒性反应等情况下。

针对不同患者个性化用药即给药个体化,需针对性地确定给药剂量、剂型、给

药间隔、预期达到的血药浓度、以及药物过量中毒的救治方法等。

群体药动学是将药动学基本原理与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有助于治疗药物监测

和给药个体化的实施。

Page 44: 第三章 - aike.smu.edu.cn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