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few.org.hk„ª秀... · Web view教育管理組-個案報告...

6
教教教教教 - 教教教教 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 I. 教教 回回回回 ,!,教教教 一, 回回回 ,,,。 回回回回 、、, 2008回 回 回 回 回 回 ,,,,一,教教 回回 ,,。教教 教教 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 「。」 (回回回回 1a)回回 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 回回 回回回回回 (回回回回 1b)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 1c) 回回回回回 ,,,,。,教教教教教教教教 2010 教教教 「」(回回回回 1d)回回回回回回回回 ,,,,,,。教教教 「」 回回回 ,, 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 回回回 」。 II. 教教教教 回 回回回回 回回回回回回回回 24 回回回回回 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 回回回回回回回 回回回回回回回 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 回 ,,,,, 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 、。、、、,,。 回回回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 回回 2001 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 ,一。, 教教回回回回回 ,,,;,教教教 教教教教 回 回 回回回回回 回回回回回 回回回回回回 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 回回回回回 回 回 回回回 回 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 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 、、、,、、一, 回回回 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 ,;,、、, 教教教教 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 STEM EDUCATION 回 教教教教教教 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 回回回 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 ,。 III. 教教教教教 A. 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 回 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 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 ,, 回 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 一,, 教教教教教教 教教教教教 (一): 教教教 、、 回回 回回 ,。 2017 回回回回回 回回回回回 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回 1

Transcript of hkfew.org.hk„ª秀... · Web view教育管理組-個案報告...

教育管理組 - 個案報告

透過數學科校本課程發展推動專科專教

I. 導言

回望過往的教學歲月,筆者實在感恩!初為人師時,即受教於一群熱誠的教育工作者,被受感染,不但個人專業能力有所提升,且樂於享受教學,更立志以教師作為終身的事業。

多年來擔任班主任、舞蹈組統籌、數學科科長及訓導主任等不同的崗位,至2008年晉升為副校長,每每開始接任新崗位時,都會感到認知與經驗不足,惟有虛心學習及努力嘗試,苦心經營一番後,筆者都能成功帶動同工共同建構一套切實可行的資料庫及工作流程,且獲得同工的認同及支持,成效理想。個人的專業成長歷程讓筆者深深體會教師培訓的重要。

筆者一直堅守自己的教育信念:「每個孩子的成長總有自己的節奏與軌跡。」(詳見附件1a)因此,為了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及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先後建構了校本「照亮別人飛躍校園」服務學習計劃(詳見附件1b)及境外交流活動(詳見附件1c),期望培養學生承擔公民責任,透過自我實現,從而提升學生個人的自信心及領袖才能,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兩項計劃成效顯著,境外交流活動更於2010年榮獲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頒發「國情教育組」優秀教師獎(詳見附件1d)。

筆者作為數學專科教師,十分願意投放人力及資源,銳意以課程領導的角色構建校本數學科課程,培訓數學科教師專業成長,最終期望學生能愉快且自主學習,展現潛能,提升學與教效能。筆者期望以「學生學習數學的需要」來驅動教師的專業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效能,現闡述「透過數學科校本課程發展推動專科專教」如下。

II. 學校背景

筆者服務於一所建校三十三年的24班津貼小學,學生來自基層至中產家庭,學業成績中上,家校協作良好,學校在社區中已建立相當的名聲,校本資優教育、科學探究及國情教育課程在教育界均備受認同。近年更推動以普教中、高層次思維策略、戲劇教學、德育公民教育及生命教育等校本課程,且植根於日常課堂教學中,成效理想。

當筆者審視的校本課程發展及效能時,發現其規劃是按2001年課程改革的建議,在四個關鍵項目上已建立一定的基礎。首先,校園閱讀風氣良好,推動閱讀策略,各學科在個別課題上以閱讀帶動學習,已取得相當成效;其次,德育及公民教育則結合宗教教育、生命教育、德育成長課、班級經營及服務學習等,落實「教、訓、輔」合一以關顧學生全人成長需要,有效營造關懷和愉悅的校園文化,學校已連續七年榮獲「關愛校園獎」;同時,又透過國內交流活動研習小冊子、科學探究日誌、音樂科專題研習及常識科專題研習技巧等縱向課程,發展學生專題研習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而STEM EDUCATION及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亦按教育局的建議循序發展,且運用平板電腦促進教學逐步開展,學生資訊素養穩定提升。

III. 實施與成效

A. 檢視數學科校本課程發展的狀況

小學數學教師非數學專科培訓乃普遍的現象,因此在開展數學科校本課程之先,筆者帶領數學教師反思「學生們為何必須要學習數學?」一起翻查有關的文獻及教育局的文件及指引,經討論及交流弄清楚箇中的緣由,讓大家共同確認「數學科的定位」(圖一)是:數學是智力活動、思考的方式、學習的工具及溝通方式,因此,小學生必須好好學習數學科,作為日後進階學習的準備。

(圖一)

依據上述的定位,筆者再與數學科教師深入探討「學習數學的目的」,感染同工們認同數學科不應只流於掌握數學概念或計算技巧的基本層面,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字感和空間感,訓練學生使用數學語言進行「思維訓練」,最終期望建立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引領學生窺探數學精彩奧妙的一面,從而激發起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圖二)。

(圖二)

B. 開展數學科各範疇的活動

首先,筆者檢視全體數學教師的教齡及數學專科教學的成熟情況,了解和分析教師的特質、可發展區域及幅度,再與數學科長及幾位有能力及承擔意願高的數學教師分享理念,組織他們成為數學科的核心小組,刻意建構教師之間的共同核心價值觀和理念,一起開展數學科校本課程,按不同的數學範疇,分工合作發展一套整全具規模的校本數學活動(圖三),全年定期舉辦,成效理想 (詳見附件3b1、3b2)。

(圖三)

在數及代數範疇中,首先透過「速算訓練」鞏固學生的計算技巧,藉著時限短、次數頻密的基本速算練習建立學生的成功感,提升他們的數字感。繼而,在平日的教學中滲入解題策略-「應用題訓練」,如:實物操作、繪圖解題、線段圖分析及表列資料等,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解難技巧,增強學生解難的信心及高層次思維的能力;同時又鼓勵學生創作數學難題-「自擬應用題創作活動」,不但可以梳理學生的思維,更可以幫助學生釐清數學概念,最重要的是刺激學生的創意思維;「數學日記」的札記和創作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旨在讓孩子發展自我的想法,培養思辨的能力,以整個學習歷程及成果取代傳統紙筆測考的評估。

在圖形與空間範疇中,本校舉辦不同維度的「圖形與空間創作活動」,希望增強學生的空間感,如「平面圖形拼砌」、「扭出聖誕新意思」、「賀年物品創作」、「創建新校舍」等;同時,為了剔除製作技術障礙,我們鼓勵學生在長假期中與家長合作完成,同學們踴躍參與,效果理想,於賽後更舉行佳作展覽,同學們樂於一起分享創作成果,促進學生同儕互動及觀摩。

每年,本校學生都會期待「小小測量師」活動(度量範疇)的來臨,過去曾在校運會、旅行及校舍內舉辦,學生們分組進行估量、量度、測量等活動,看他們興致勃勃地拉著尺子、推著滾輪,時而伏地量度,時而仰頭估計,煞是認真哩!一派測量師的風範!

「統計活動」是本校最早籌辦的數學活動。鑑於課本的統計課題內容沉悶,與生活脫節,學習重點零碎,而且局限於讀圖及作圖,欠缺收集數據、分析及評鑑等統計步驟;於是,本校數學科教師因應當年的校內重點活動,與不同科組協作設計相關的統計活動,計有:與圖書組配合的「書香世界圓、棒、曲」,統計及研究與閱讀活動有關的數據;與訓輔組合作的「我看傳媒」,研究同學接觸傳媒的情況;與體育科合作的「足球與你」,引導學生在周遭的事物中搜集一手的數據,然後整理數據及製作適當易讀的統計圖,再分析統計結果,作出書面及口頭報告,並且提出適當的建議。小六的學生曾就學校內的設施進行調查、訪問及統計的專題研習,在家長教師會週年大會中向家長們作專題報告,甚獲好評。每年都進行不同主題的「統計活動」,各級的學生大體上已能掌握完整的統計技巧,又讓學生體會數據處理能應用於生活不同層面。

為了統合各數學範疇所學的知識,本校又會定期進行「思考訓練」,學生在紙筆上完成小型的解難練習;在學年末更進行大型的「數學遊蹤」活動,讓學生有機會跑出課室,使用平板電腦,進行實際操作,運用課堂所學的數學知識,分組解決難題,使用不同教學策略及多媒體教學激勵學生學習動機,同學們興趣盎然,積極參與。

古語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雖然通過不同的數學活動,成功地誘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但是老師所教的畢竟是有限,因此,藉校內圖書館的豐富藏書,全面推行「智慧書中尋」活動,鼓勵學生閱讀數學課外書,培養自學探求的精神,學習與別人分享學習數學的樂趣。全校有超過八成學生參與此自主學習活動,相信若學生能持之以恆閱讀與數學有關的圖書,本校一定能夠培養出更多熱愛數學的孩子,這正是筆者所渴求的成果!

C. 反思數學科課堂的成效

學與教永遠是學校的主體。筆者帶領數學科長及教師審視學與教的成效及課堂教學現況,好讓他們共同面對危機,一起作有紀律的思考激盪,再以參與型的領導方式共同訂定切合教育趨勢和校本需要的措施,以達致「優化課堂教學,提升學教成效」的願景。

平日,筆者發現學生十分喜歡數學科,在課堂上表現積極,投入學習活動,參與率相當高;他們的運算能力亦十分理想,善於處理常規問題,在精心佈置的校本數學活動中,減少了枯燥無味的機械式練習,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又能增進了師生、同工之間的互動,此外,在籌辦校本數學活動時不只鞏固了數學教師的本科知識,更能提升了他們的專業識見及教學能量。

最難得的是筆者觀察到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技巧及專業智能有所轉化,能夠促進老師的範式轉移。此外,經全體數學教師共同努力開發校本數學科活動,當中經常徵詢教師意見,鼓勵參與決策,共同商議活動的安排,筆者與教師之間亦能建立互信關係,藉接納集體決策和建議,建立積極正面的學校文化。

D. 推動數學科專科專教

為了推動數學科持續發展,進一步建立數學教師團隊,筆者除了編排大部數學科教師集中任教數學科外,又引入數學科「內地與香港教師交流及協作計劃」(詳見附件3d1、3d2),教育局每年邀請一位內地優秀的教師到本校與數學教師進行交流、研究及協作教學。

本校與內地教師交流的主題包括「應用題解題策略」和「提升提問技巧」。內地教師會按著所訂的主題與教師共同集備、觀摩課堂及課後評課交流,亦會進行示範教學、舉辦主題講座、參與數學活動,內地教師精於深入鑽研,而本校數學教師善於多元教學,大家一起探索教學規律,探討不同的教學策略,針對不同課題的難點探討學與教策略,設計學習活動讓學生嘗試解決數學問題,藉此更新及探求學科內容知識,提升學與教效能,營造教研文化。

在策劃與組織計劃上,筆者認為必須為教師創造有利的組織環境,引入校外資源,由教育局派內地優秀數學教師駐校進行講座、示範教學及分享專業心得,以促進教師的持續專業發展。此外,我在時間編配上亦作出特別安排,預留「共同備課節」及「跨級科務協調會議課節」,創造空間讓教師參加集體備課及觀課等專業發展活動,積極提供機會讓教師實踐所學、反思求進,分享有關科目的教學方法。

由2011至2016年推展「內地與香港教師交流及協作計劃」,數學教師與內地教師共同建立了「共同備課-授課-觀課-檢討-優化-再授課-再反思」循環過程,體現同儕合作:共同探究、分享實務、實踐檢驗-從做中學、持續改進及檢視結果,同級教師互相觀課後再反思修改,營造同儕協作文化,令教師逐漸願意開放課室,搭建專業交流平台,透過「專業對話」討論,釐訂數學科的共同願景、價值觀與目標,藉行動學習促進教師專業反思,不但在科務上落實自評文化,又能提升個人專業能力,逐步發展教師專業團隊,營造「專業學習社群」(詳見附件3d3)。

在督導與評估上,為了確保教學及學習計劃有效規劃及管理,筆者需要領導老師不斷反思求進,準確地找出計劃推行時可能遇到的困難或問題,按需要適時調動資源加以改善支援老師的困難,以確保「內地與香港教師交流及協作計劃」的成效。

E. 展望教師專業成長的發展方向

筆者在數學科已積累豐富經驗,有幸於2005年榮獲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頒發「教學組」優秀教師獎(詳見附件3e1),深深明白到學校是育人的地方,在高效能的學校中,師生必定會一起共同成長,校本教師專業培訓正是推動學校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關鍵。筆者願意擔當伯樂,能夠感召教師,能夠洞察教師個人的優秀特質,提供適切的專業發展條件及機會,讓其充分發揮教師的職能。

為了肯定及表揚數學科團隊的努力及成就,激勵士氣,筆者推動同工就校本數學科課程的發展及成效作整體審視及反思,遂以「生活中的數學 數學中的生活」為主題,整理數學科校本課程設計、落實及改進的成果,並撰寫報告,順利帶領同工獲得「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2015/2016」數學科嘉許獎(詳見附件3e2、3e3、3e4),足見校本數學科課程已具一定的規模及成效(詳見附件3e5)。

此外,筆者更把握獲得「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2015/2016」數學科嘉許獎的機遇,進一步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詳見附件3e6)及知識管理(詳見附件3e7),支援數學科科長及數學核心小組,就領導及管理技巧、規劃及評鑑課程進行培訓,協助教師達到個人學習目標、建構專業知識、提升教學技巧、發揮領導才能,從而優化數學科的知識系統,延續教師專業交流分享,進一步建立「專業學習社群」,推動學校持續發展。筆者刻意營造專業成長的有利環境,推動數學科團隊以不同形式向外分享,包括:參與「教育薈萃」、開放教室、建立「教學資源庫」等,期望邁向「資源學校」,以提升同工的專業自信,積極發揮教師之間的共力(synergy),鼓勵教師嘗試與他人分享知識及成功經驗,願意為教育專業發展作出貢獻。

1. 參與「教育薈萃」:數學科的核心小組的老師參與2016年11月26日教育局舉辦的2016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教育薈萃」,與近百位數學教師聚首一堂,分享校本數學科課程的發展的經驗及成果,分享主題為「生活中的數學 數學中的生活」,內容包括校本數學課程簡介、數學科活動匯報、分享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等,九成與會教師滿意分享內容,認同本校課堂教學設計及數學科活動安排具參考價值(詳見附件3e8)。

2. 開放教室:於2017年2至3月期間,數學科核心小組的老師進行了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開放示範課堂」計劃五場公開課,接待教育界同工到校觀課,彼此交流數學教學心得及理念。公開課的課題包括:一年級報時、一年級香港通用的貨幣、三年級分數、四年級四則混合計算應用題、六年級圓的認識。公開課前,數學科核心小組的老師透過「共同備課-授課-觀課-檢討-優化-再授課-再反思」的循環進行教學設計;公開課後,再與校外同工說課交流,同工們積極討論,進行「專業對話」,更獲得香港教育大學數學及資訊科技學系助理教授張嘉麟博士到校指導點評。透過公開課數學科核心小組的老師實在獲益良多,不但能夠作專業反思,又能增強專業自信及能力,日後更樂意開放課室作交流分享(詳見附件3e9、3e10)。

3. 建立「教學資源庫」:整理優秀教學設計及課堂錄像,建立分享平台。經過「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2015」評審團訪校觀課、公開課、「內地與香港教師交流及協作計劃」的評課交流等一連串的專業交流活動後,本校已累積不少優秀教學設計及課堂錄像,「教學資源庫」遂得以建立,成為數學科的共有知識,以便在校內、外分享及使用,並以「實作活動 從體驗中領略數學樂趣」題,將部份優秀設計上載於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獲獎教學實踐資源庫」(詳見附件3e11、3e12 )。

4. 筆者期望學校能夠逐步邁向「資源學校」,鼓勵同工分享發展校本數學科課程的經驗、教學策略及技巧的知識與應用,協助其他學校建構數學科課程,為教育專業發展作出貢獻。

F. 推動校本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

筆者認為教師專業培訓必須要搭建在學與教的平台上,才能有效推廣交流風氣,營造教師間的分享文化,增強教師專業信心,展現課程專業作為,促進教師個人專業發展,以提升學與教效能。筆者在校內統籌教師專業發展,近年積極推行以下的策略,以回應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

1. 參照教育局的「教師專業能力理念架構」,建議每位教師自訂「個人專業發展計劃」(詳見附件3f1),以配合學校、課程發展、個人專責工作,安排適切的分科分組教師專業培訓,又邀請專家到分享,並安排友校交流,為有需要的同工訂立「良師計劃」(詳見附件3f2)及「新入職教師啟導計劃」(詳見附件3f3),以支援學與教工作,充實教師專業知能;

2. 以多元形式進行教師專業發展活動,俾能因應處於不同專業成長階段、任教不同學習階段、不同類型、不同學科或職級教師的個別需求,提供一個正式及非正式的結構環境,讓教師進行個人、學科、小組以至全體的專業培訓活動。專業培訓活動亦可讓教師參與共同解決校內困難,檢視或分析學校自評資料、觀課或會談結果、家長或學生的回饋等,促進教師認識教改理念和學與教的連繫。

3. 推動專科專教,推動以科組為本的團隊協作,編排大部教師任教一個主科,又編排特定時段供教師定期共同集備,組織學習圈,優化共備、同儕觀課及查簿的安排,鼓勵同儕支援、省思對話、協作互助及資源共享,定期分科分級分享,認同及表揚教師努力的成果,推動校本課程發展。

4. 善用考績制度肯定教師的努力與貢獻,鼓勵教師作省思與評估。透過考績「結果」,協助教師更能精準掌握自己希望或需要的專業成長層面,甚至發現一些自己過去未曾注意到的盲點,對於自己「想要」及「需要」專業成長的方向都會更清楚,俾能擬定有效的專業成長計劃,展開專業增能的行動。此外,筆者更透過考績觀課及查簿,帶動數學科科長及核心小組老師恆常檢視教學現況和成效及學生的學習需要和表現,逐步調整教學策略及課業和評估的安排,提醒教師聚焦科本的教學重點與精神,營造數學科團隊「積極互賴」的文化。

此外,筆者相信教師專業發展活動更應著眼於「教師增能」(empowering),而非「補救教學」(remediation)。「教師增能」是普遍性、發展性的需求,因此遇到教師教學效能未如理想,筆者會安排「良師計劃」,借助平日教學工作中的同儕協作及支援,積極協助同工,期望能避免消極或負面的標籤。

總而言之,筆者認為校本教師專業發展是推動學校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關鍵,筆者作為學教領導者要能夠與時並進,掌握教師專業發展的政策和精神,了解前線教師面對的困難或需要,收集教師對各項專業發展政策活動的回饋,以便有效地檢視教師發展的效果。適時的激勵及提供協助,為教師安排合宜的專業發展活動,支援教師規劃個人專業發展的路向,上述數學科校本課程發展的歷程正是筆者親身推動專業發展的經驗。

IV. 結語

憑藉過往的經驗和工作成果,筆者積極發揮領導及策劃的能力,逐步帶領數學教師進行課程改革,又善用教學和課程上的領導角色,推動教師持續專業成長,在領導組織上,又能營造高效能數學科教師團隊,建立科組溝通互信文化,同時,筆者又妥善規劃和管理資源,致力借助外間資源,以至凝聚家長的助力(詳見附件4a、4b),推動數學科持續發展。

整體上,筆者在上述的個案中以 SMART ( Self-management自我管理、Mutual Respect互相尊重、Appreciation彼此欣賞、Responsibility樂於承擔、Teamwork團隊協作 )為原則,透過分權式的領導建立高效教師團隊,成功動員每一位數學教師熱衷於教學,與教師共同訂立清晰明確的數學科的發展目標,建構共同信念,逐步落實賦能授權,讓核心小組教師感覺到個人擁具有管理數學科的能力,並能熱情投入發展科務的工作,藉經常的互動協作,讓全體數學教師參與決策數學科的發展方案,數學教師與科組長之間在筆者有效的領導下體現相互信任、溝通良好、積極協同的工作文化,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建立「專業學習社群」。

筆者相信「課程領導」是影響教師團隊的理解和認同「需要做什麼」和「怎麼做」,在推動數學科校本課程發展過程中能促進教師個人和集體努力,以實現共同的目標,筆者展望借助數學科成功的經驗,再逐步強化其他學科「專科專教」的效能,全面優化校本課程。

(全文完)

附件目錄

1.

附件1a

« 愛 伴孩子成長 »-筆者的自我敘述

2.

附件1b

「照亮別人 飛躍校園」服務學習計劃

3.

附件1c

國內交流活動

4.

附件1d

2010年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國情教育組」優秀教師獎獎狀

5.

附件3b1

校訊第46期主題-校本數學科教學特色

6.

附件3b2

校本數學科學習活動

7.

附件3d1

數學科「內地與香港教師交流及協作計劃」交流與協作計劃書

8.

附件3d2

透過「內地與香港教師交流及協作計劃」提升數學科教師個人專業能力

9.

附件3d3

教師團契、培訓、行政組會議日期

10.

附件3e1

2005年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教學組」優秀教師獎獎狀

11.

附件3e2

「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2015/2016」數學科嘉許獎獎狀

12.

附件3e3

學務課程組統籌及小組成員及分工表

13.

附件3e4

提名2015行政獎官卓越教學獎分工表

14.

附件3e5

校訊第52期主題-「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2015/2016」數學科嘉許獎

15.

附件3e6

教師專業發展計劃

16.

附件3e7

學校三年發展計劃-關注事項一「優化知識系統,延續專業分享」

17.

附件3e8

2016-11-26教育局2016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教育薈萃」-宣道會陳元喜小學總結

18.

附件3e9

2017-2-23 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開放示範課堂」計劃4A數學科公開課安排

19.

附件3e10

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開放示範課堂」計劃 宣道會陳元喜小學開放課堂總結

20.

附件3e11

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獲獎教學實踐資源庫」-「實作活動 從體驗中領略數學樂趣」

21.

附件3e12

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教學薈萃教師專訪」-「實作活動 從體驗中領略數學樂趣」

22.

附件3f1

教師個人專業發展計劃表格

23.

附件3f2

良師計劃紀錄表

24.

附件3f3

新入職老師啟導計劃

25.

附件4a

家長班-兒童怎樣學習數學?

26.

附件4b

數學日記「給家長的信」

2017優秀教師選舉 - 教育管理組 - 透過數學科校本課程發展推動專科專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