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 JIM TIAN MAGAZINEjtgo.hipages.tw/files/4 .pdf · 4 經典釋義 經典介紹 無量壽經...

JIM TIAN MAGAZINE 晉天雜誌社 恭印 晉天宮網址 http://www.jtgo.url.com.tw 2010.06 4

Transcript of 2010.06 JIM TIAN MAGAZINEjtgo.hipages.tw/files/4 .pdf · 4 經典釋義 經典介紹 無量壽經...

J I M T I A N M A G A Z I N E

晉天雜誌社 恭印晉天宮網址 http://www.jtgo.url.com.tw

2010.06

4

2

安太歲、安禮斗、禮佛拜懺及濟世服務

❥安太歲:消災解厄、逢凶化吉、迎祥納福、整年

平安

❥安禮斗:元辰光彩、光明順利、事業發達、財

源廣進

❥禮佛拜懺:業障早消,福慧增長,平安如意

❥濟世 (請示事情 ):病痛、官符、小人、婚姻、

事業、風水、

厝場、流年不利、求子嗣、求光明、求壽 ... 等

等。

來到廟宇一定要燒香向仙佛稟報或可在家中於

濟世日期三天前對天燒香稟報請示事由,姓名、

地址、生辰日月(農曆)、請示事情。

濟世日期:每週日下午三時(有時可能會更改

日期,請來電詢問)

費  用:隨意樂捐。

膳 食:下午備有素食便餐與大家結緣。

晉天宮服務項目

目 錄 Contents不為自身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

經典釋義 1 經典介紹 無量壽經 戒殺放生 10 戒殺為救災之本 14 戒殺與吃素三

拜懺 18 拜懺的佛法涵義 ( 九 ~ 十六式 ) 五戒•十善 26 五戒第三條 : 不邪淫戒 28 五戒第四條 : 不妄語戒 32 五戒第五條 : 不飲酒戒 34 佛典故事—慈心軍退不戰而勝 念佛 36 往生極樂的利益 42 大悲咒功德說 健康資訊 44 過敏該如何調養 50 徵信芳名錄

4

4

經典釋義

經典介紹

無量壽經

德遵普賢第二

昇灌頂階,授菩提記。為教菩薩,

作阿闍黎,常習相應無邊諸行。成

熟菩薩無邊善根,無量諸佛咸共護

念《解》

本經所說的道理和修學的方法,是幫助我

們凡夫在此一生中,就可以提升到成佛的階

位,將現前苦難的生活,改變為佛菩薩大自在

圓滿的生活,並且告訴我們什麼時候成佛的預

記。

為了教導菩薩,才表現作善法的師範阿闍

黎,常常不斷的學習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

而不染的佛法,並能運用在日常生活的一切行

持上。這是讚歎這些大菩薩能成就其他初學菩

薩的無邊善根,所以得到十方一切諸佛的護

念。

《註》

昇灌頂階—

以大慈悲心將最高的修學方

法傳授給我們。「昇」是提升,「灌」指大慈

悲心的護念。「頂階」指最高的修學方法。

教—

教導。

阿闍黎—

印度話,華語「軌範師」,通

指教導善法的老師。

常習—

恆常不斷的學習。(相應)理論

5

經典釋義

與實踐相結合。

成熟—

成就。

善根—

「善」是身、口、意三業沒有過失。

「根」是譬喻,可以生長善法的意思。

無量—不可限量。

護—

保護。

念—

憶念。

【正釋經義】

「升灌頂階」。「階」者位也。「灌頂」者,

印度古代國王即位時,取四海水,灌於王頂。

密教同之,有灌頂法。

今經云:「升灌頂階」

對與會大士而言,乃指後位。若指教導眾生,

則受灌者是初位。

「授菩提記」。「授」者,付與之義。「記」

者,記識之義,亦即懸記之記。佛對發大心之

眾生,授與當來必定作佛之記,稱為授記。經

中「授菩提記」表與會大士均蒙授記,定當作

佛。復指是諸大士廣為眾生授記作佛。

「為教菩薩,作阿闍黎。常習相應無邊諸

行」。阿闍黎譯為教授,又譯軌范師,乃軌範

正行,為僧師範者之尊稱,通指教授善法之

師。今經承「升灌頂階」而言,乃專指真言阿

闍黎,又稱金剛阿闍黎,乃紹承金剛薩埵祖

位,作傳法灌頂者之稱號。「相應」者契合之

義。此四句與前「升灌頂階」二句,深表密淨

不二之旨,表會中諸大士,為宏密乘,乃教導

諸菩薩,成為金剛阿闍黎,故本身恒常修習無

量無邊相應之行。

「成熟菩薩,無邊善根。無量諸佛咸共護

念」。「善根」者,身口意三業之善,固不可

拔,謂之根。又善能生妙果,出生餘善,故謂

之根。「護念」者,保護憶念也。故知此兩句

綜讚會中諸大士,遵修普賢之德,使餘菩薩,

無邊善根,皆得成熟。故無量諸佛悉皆護念。

諸佛剎中皆能示現。譬善幻師,現

6

眾異相,於彼相中,實無可得。此

諸菩薩,亦復如是。

《解》

這一段經文是說明佛菩薩的能力很大。

他們能於十方無量無邊諸佛世界中,都能隨類

化現無量無邊的身相。就如同善於變魔術的

人,能變化出許多不同的形相。這些形相雖然

很逼真,但是都實無可得,這些與會的菩薩也

是這樣。

《註》

佛剎—

十方諸佛的國土。

示現—

隨類化現。

善幻師—

比喻高明的魔術師。

現眾異相—

能變化種種不同的形相。

彼相—

指上面所說的「現眾異相」。

實無可得—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夢幻

泡影,了不可得,故能不執著。

亦復如是—

這是說明菩薩對一切法的看

法如善幻師一樣。

【正釋經義】

上一段文,續演轉法輪之第七相。本品

名為德遵普賢,正表經中普賢,位列上首之

義。蓋本經為圓教,從果起因,故先普賢,而

次文殊。普賢表行,文殊表智。無智則不能起

行,故復當標顯文殊,如《無量壽經起信論》

曰:「不度文殊智海,難入普賢行門。以不能

了知自心,一念頓圓,平等正性,凡聖共有,

一際無差。以不了故,所有願行,悉不具足。

何以故?心外起修,即成有漏。以無邊功德,

不外自心。隨順真如,修一切法,則能具足無

邊功德。」是故從「諸佛剎中,皆能示現」以

下,標顯文殊智德。例如「譬善幻師,現眾異

7

經典釋義

相,於彼相中,實無可得」等,俱表從文殊妙

智,圓滿普賢勝行。

「諸佛剎中」,以下共八句,顯會中菩薩

智德。文中「諸佛剎中,皆能示現」。表諸大

士,普門示現之德。不但於此國土,示現八相,

亦於十方世界,普現八相。「幻師」譬喻也。

文中盛讚大士之權實二德。「皆能示現」

是權德,「實無可得」是實德。會中諸大士,

皆圓具此權實二德,故云:「彼諸菩薩,亦復

如是。」

通諸法性,達眾生相。供養諸佛,

開導群生。化現其身,猶如電光。

裂魔見網,解諸纏縛。遠超聲聞辟

支佛地,入空、無相、無願法門。

善立方便,顯示三乘。

《解》

在會的大菩薩們,對於一切萬事萬物的

本體現象作用,皆能通達明瞭。

又以大慈悲為眾生作孝敬供養親師的示

範,誘導眾生悟入智覺境界。他們隨順眾生心

意,變化各種不同的身分,像閃電般的快速,

又無執著,故能破魔邪知惡見,解除一切煩惱

的纏縛。

他們的成就,遠遠的超過所有的阿羅漢

和辟支佛。他們都是已經證入「空、無相、無

願」三種解脫法門,並且善巧建立教學的方

法。因為眾生的根性有差別,所以才因材施

教,建立菩薩、聲聞、緣覺三種教學方法。

《註》

諸法性—

一切法的本體。

8

眾生相—

一切法的現相。

供養—

1、財供養—

用財物莊嚴道場、流通佛

法、提供修道者的生活所需,稱為財供養。

2、法供養—

依教奉行,做眾生的榜樣

是法供養。

開導—

開示教導。

群生—

一切眾生。

化現其身—

化作種種身形,就是一個人

在社會上顯示種種不同的身分,如中國古人說

的五倫十義。

猶如電光—

比喻菩薩化身的快速,相狀

美好,體性空寂。

魔見—

邪知邪見,也就是不正確的見解。

網—

比喻多、雜。

纏縛—

用繩子綁起來的意思。比喻煩惱

遠超—

遠遠超過。(聲聞)聞佛音聲教

化而覺悟的一類人叫做聲聞。(辟支佛)印度

話,辟支佛的意思就是「緣覺」,是聞佛說

十二因緣教法而覺悟的一類人叫做辟支佛。

空、無相、無願—

通常稱為三解脫門。

修學時隨依任何一門,都可以永斷煩惱,解脫

生死,究竟成佛。「空」是從理體上說,一切

法都是眾多條件和合而成,並沒有一個實在的

自體。當體即空,所以說體空(自性空)。「無

相」是從事相上說,一切事相由種種條件和合

而產生的,且不斷的在變化,虛妄不實,所以

說無相(無有一定不變的現相)。「無願」也

稱為「無作」,是從作用上說的,觀察現相起

作用時,與空性相應,毫無分別、執著,就稱

為無願。

善立—

善巧建立。

方便—

方法便用。

三乘—

菩薩、聲聞、緣覺,是佛教化的

三類學生。

【正釋經義】

「通諸法性,達眾生相」。「法性」,又

9

經典釋義

名實相、真如、法界、涅槃、實際等。「性」

者體也。一切法之自體,名為法性。《會疏》

曰:「菩薩有二種智,能為一切修行本。何者

為二:一謂如理智,能照諸法本性。不一不

異,不生不滅,是名通諸法性。二謂如量智,

能照眾生殊相,迷悟凡聖各異。是名達眾生

相。」故「通諸法性」是根本智,「達眾生相」

是差別智。

「供養諸佛」。供養有二:一財供養,供

養香花飲食等財物。二法供養,如說修行利益

眾生。又分三種:(一)利供養,奉香華飲食

等也;(二)敬供養,讚歎恭敬也;(三)行

供養,受持修行妙法。《甄解》曰:「能遊無

量佛土,興供養雲,故云供養諸佛。」

「開導群生」。如《維摩經》曰:「雖知

諸佛國及眾生空,而常修淨土,教化眾生。」

是名「開導群生」。

「化現其身,猶如電光」。《唯識論十》

云:「神力難思,故能化現。」諸大士為度眾

生,化作種種身形。行動之速,似閃電光。菩

薩能於一念之頃,普至十方國土,上供下度。

平等普照,亦無優劣親疏、物我彼此之分。

「裂魔見網」。「裂」者,破也。「魔」

者,《智度論》曰:「奪慧命,壞道法功德善

本,是故名為魔。」「見」者,指思慮、推求、

決定等,包括正邪。《智度論八》曰:「有念

墮魔網,無念則得出。」可見起心動念皆墮魔

網,惟有淨念相繼,無念而念,方得出離也。

「解諸纏縛」。「纏」者,繞也。「縛」者,

捆也,繫也。依憬興師意,「纏縛者即八纏三

縛」。八纏者:(一)無慚。(二)無愧。(三)

嫉。(四)慳。(五)惡作。(六)睡眠。(七)

掉舉。(八)惛沈。三縛者,貪瞋癡也。《淨

影疏》曰:「亦可諸煩惱結,通名纏縛。菩薩

教人斷離,名解。」上二句,表會中諸菩薩以

「通諸法性,達眾生相」,具根本智及差別智,

故能為眾生破魔見網,令離邪業。能為有情,

解諸纏縛,令離煩惱。

10

「遠超聲聞辟支佛地。入空、無相、無願

法門」。此二句重歎會中大士之實德。所覺殊

勝,遠超聲聞與辟支佛之地。「聲聞」者,佛

小乘法中之弟子,聞佛之教,悟四諦法之理,

斷見思二惑,出分段生死,而入於涅槃者。「辟

支佛」者,辟支為梵語,此翻為因緣,佛者覺

義。據《大乘義章》云:緣覺有二解:一觀

十二因緣,斷惑證真,從緣得覺,故名緣覺。

二因見風動樹等等外界事相之緣,而得覺悟,

曰緣覺。天臺一家更區分此二名曰:出有佛

世,觀十二因緣而得悟者,為緣覺。出無佛世,

觀風吹樹動、葉落花飛之外緣而成道者,為獨

覺。上之聲聞、辟支佛二乘,均為佛弟子中之

下根。今諸大士,遠超於此。《大寶積經》善

德天子會說:「以聲聞法教化眾生,故我是聲

聞。以辟支佛法化益眾生,故我是辟支佛也。

以大悲法教化眾生,故我是菩薩。於一切法得

解脫,一切無礙故。從所化眾生,或以聲聞法

化益,或以辟支佛法化益,或以菩薩法化益。

故我是聲聞,我是緣覺,我是菩薩也。」此明

諸大士善巧方便,雖隨機度生,示現二乘,而

離聲聞、辟支佛之相,故云「遠超」。又文中

「地」者,乃位也,界也。

「空、無相、無願」者,蓋謂空、無相

無願喻如門。由此法門,契入諸法實相之涅槃

城。若人從空門入,亦不見空相,便直入涅槃

城。若得空相則不能入。若除空相,即可從無

相門入。倘著於無相之相,即無相相,亦不能

入。須除此無相相,便從無作(

即無願)

門直

入此城。故曰:「入空、無相、無願法門。」

「善立方便,願示三乘」。方者,方法。

便者,便用。「三乘」者,乘者車也。《四教

儀集註》曰:「乘以運載為義,運出三界歸於

涅槃。」又喻如運載工具,使人乘之各到其果

地。《法華》以羊、鹿、牛之三車,喻小中大

三乘。小者,聲聞乘。中者,緣覺乘。大者,

菩薩乘。《法華譬喻品》曰:「如來有無量智

慧、力無所畏,諸法之藏。能與一切眾生大

11

經典釋義

乘(

指一佛乘)

之法。但不盡能受。舍利弗:

以是因緣,當知諸佛方便力故,於一佛乘,分

別說三。」又《法華文句》曰:「方便者,門

也。……為真實作門。真實得顯,功由方便。

依此釋,則小乘為入大乘之門,故謂之方便

教,又三乘為通於一乘,故亦名方便教。」以

上經論,正顯「善立方便,顯示三乘」之旨。

(

上第七相轉法輪竟。)

於此中下,而現滅度。

《解》

這二句是菩薩示現成佛的第八相—「入

涅槃」相。這是為了利益中下根性的眾生,所

以對他們示現滅度,借此提高他們修學的警

覺。

《註》

中下—

指中下根性的眾生。

滅度—

印度話稱為「涅槃」,中文譯為

滅度,也譯為圓寂。滅度就是滅除煩惱,度脫

生死的意思;圓寂是功德圓滿,清淨寂滅的意

思。

【正釋經義】

「中下」是此八相成道中之第八般涅槃

相。涅槃舊譯為「滅度」,新譯為「圓寂」。

「滅度」者,滅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

《賢首心經略疏》:「涅槃,此云圓寂。謂德

無不備稱圓,障無不盡曰寂。」之經論,表法

身大士,專志佛果,不住灰滅。但為饒益中下

二乘,善巧方便,而示現入滅之相。如《法華

壽量品》曰:「若佛久住於世,薄德之人,不

種善根,貧窮下賤,貪著五欲。入於憶想妄見

網中。若見如來常在不滅,便起憍恣,而懷厭

怠。不能生難遭之想,恭敬之心。……(

中略)

是故如來,雖不實滅,而言滅度。」非滅現滅,

故云「示現」。作此示現,為度中下之機故。

若是上根,則見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本

離生滅,何有涅槃。(未完待續下期)

12

世間的事事物物都離不開因緣法,一

個懂得感謝因緣、珍惜因緣的人,必

定是一個成功的人。

遭遇逆境、挫折時,只要肯努力改變

自己,盡心改善因緣,就會有美好未

來。

13

戒殺放生

近來,颱風、水災、地震一連串的發

生,全臺灣所受的災害為六十年來

所罕有。據官方專就水災統計,人民之死亡與

失蹤和建築物倒塌,農作物及財產之損失,其

數字至為驚人。至颱風地震,幾無法估計。當

此全國正努力求恢復社會秩序,賑濟災民,處

理善後,人們從驚惶恐怖中清醒過來,災民在

清理廢墟,重建家園的時候,劫後話災情,無

不痛哭流涕,喟然太息!檢討這種天災大劫之

原因,有人謂:「天胡不仁」,降斯浩劫,無

法抵抗。有人謂:「政治、教育、社會種種過

失,致使災情慘重。政治、教育、社會應負其

責。」以上兩說純為怨天尤人,都不是問題的

中心。

就佛教理論的觀點而言,此種災禍,純

為「共業所招感」。既非天命,亦非人事,簡

言之,亦即共作共受。所謂「共業」者,乃貪、

瞋、癡為種子,殺、盜、婬為現行的三惡業。

在三者之中,盜業非人人所共犯,婬業亦非人

人所共犯,唯有殺業實為人人所共犯。諸位亦

許認為這話太過火,你說「殺」為共業,我是

吃素的,殺業與我何干?不錯!你現在是茹素

的,但你未學佛以前,未必吃素,即令今生沒

有吃過肉,前生是否吃素,又是問題。我們吃

齋念佛的人尚且如此,其他社會一般人更不用

說了。所以說共業中,殺業為最大,並非誇大

其詞。臺

灣地區,在殺生上尤為造惡,這話怎

麼說呢?臺灣每年分地區舉行拜拜,但我們知

道被殺之生物,如豬、牛、羊、雞鴨、魚蝦,

無論大小都有靈性,其貪生怕死,求食愛子,

與人無異。被殺的動物,本身無力抗拒,亦無

處申訴,然怨氣所結,愈久愈深。古詩上說:

戒殺為救災之本

14

「千百年來碗裡羹,怨深如海恨難平;欲知世

上刀兵劫,且聽屠門夜半聲。」乖戾之氣充塞,

則感天災之報。所以每過若干年即爆發一次地

震、颱風、水旱災,殺機不滅,則刀兵劫亦難

倖免。天災人禍之所由來,實「共業所感」,

而共業中尤以殺業為重。故為挽救天災,拔根

塞源之法,特別在「戒殺」。政府有見及此,

已採禁屠措施。人民有好肉食之積習,雖法令

規定禁屠,然私宰決不可免,所以唯一良方,

即在人民革除肉食之惡習。假令人人都不食

肉,則屠戶及漁獵等人無利可圖,自然改業

了。究竟如何可以達到人人不食肉之目的呢?

第一方法固須政府大員以身作則,極力提倡,

風行則草偃,上行則下效,絕非一紙命令所能

奏效的。同時,佛教徒必須聯合起來,由政府

聘請法師到社會各處及各級學校,廣說殺業之

害和食肉之不當,使人人皆明白此理,力改舊

習。並講述儒家民胞物與之偉大精神,再以佛

教六道輪迴之理,因果報應之事,切實證明,

則收效一定很大。縱不能做到完全戒殺,亦可

少造殺業。我們須知各種動物形體雖殊,而靈

性無二,今生墮入畜生道,原為過去世所造殺

業感招之果。如果我們今天造諸殺業,復入畜

生道,輾轉相殺,無有了期。此理雖然幽微,

然在佛眼觀之,真實不虛。古時有一位證果的

阿羅漢,到一處結婚人家去托缽,作一偈云:

「三界輪迴苦,孫兒娶祖母;豬羊席上坐,六

親鍋裡煮。」如果明了生佛一體,及六道輪迴、

三世因果的大道理,自然就「不可殺,不忍殺,

不敢殺」了。怎麼說「不可殺」呢?因為人與

其他動物,形體雖異,而靈性則同,平等殺害,

法既不容,情亦乖舛。怎麼說「不忍殺」呢?

若六親們未了脫生死,則畜道中自不免有自己

的六親眷屬在內,若殺而食之,豈不自食父母

眷屬的肉嗎?怎麼說「不敢殺」呢?佛菩薩為

度眾生故,常在六道中隨類出現,殺生自不免

殺佛菩薩。經上說:「出佛身血,墮五無間地

獄。」上來所說,非危言聳聽,不可以肉眼一

15

經典釋義

見而等閒視之。

社會上一般人說:我吃肉已成習慣,每

日非肉佐餮不飽。若以此為理由則造殺業,遭

慘報為貪口腹,太不值得。一切嗜好,既由漸

而成,亦可由漸而斷。或有人問:如果我們大

家不食肉,操殺生職業者,豈不是失業嗎?以

殺生為職業者,究竟不多,社會百般技藝均可

謀生。如果有人說既不殺生,就不養畜生,老

百姓和國家豈不少一筆收入嗎?屠宰稅之收

入,總不及災難之損失和救災之支出為大,豈

可只顧目前而不計後患耶?

肉食殺生為社會之積習,若說根本戒殺

談何容易,但我們祇要配合政治、教育、宗教

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提倡,竭力去行,若人人

能去殺勝殘,自可感格天心,頤養泰和,國界

安寧,兵革消除,風調雨順,人民安樂,當然

不祈而至。我們既深知天災人禍之源,即在我

人共業所招感,如是因,如是果,真實不虛,

務祈悲心人士,廣為宣說戒殺之真義。普望父

母教子弟,賢者導愚蒙,此為護國息災之根本

辦法,功德自不可稱量。《佛說因果報應經》

云:「世間欲免刀兵劫,除非眾生不食肉。」

由此可知災患之興因於殺生,刀兵之作由於食

肉。今人食肉之心變本加厲,屠殺之器愈出愈

奇,故所感之果,亦越演越慘。是故連遭颱風、

大水、地震種種果報。聯想刀兵瘟疫之無已,

豈可下警醒覺悟嗎?切盼今天現前諸善友,及

閱斯文之讀者,向廣大社會群眾大聲疾呼:以

萬物同體之說提倡素食;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之心量護生。仰上天好生之德,愍眾生惡死之

念,從事救世救生工作。斯乃護國救災密旨,

決非老僧常談,諸位善思量之。

16

救人一命勝造七層浮屠,而每一條生命都是平等珍貴的,所以救一眾生,功德已無量無邊,更何況救眾多生命!放生就是積最大的福!放生就是行最大的善,積福行善,所有功德,莫過放生!放生三施俱全,財佈施,法佈施,無畏佈施,放生一舉盡得,修行人以念佛為正行,以放生為助行,念佛為主,放生為從,所以說,放生功德最為第一。 本宮開辦施方之今,對於提倡放生的活動不宜餘力,每週日下午兩點半定期舉辦『放生活動』,歡迎諸位善信大德踴躍參加,無論是行動或贊助,都算功德一件喔!若是無法親自參加放生活動者,可用匯款的方式,請註明姓名、金額,本宮每期雜誌將會您的名字載入放生功德名單。

郵政劃撥帳號:22244922 戶名:江玉合 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www.jtgo.url.com

今逢季春之際,在仙佛的指示創辦了晉天雜誌社,本社的

宗旨為【不為自身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藉由雜誌可勸化世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也就是修戒定慧、福慧圓滿。勸化世人隱惡揚善是廣大的法施功德,只要能以弘揚佛法為職志,讓眾生能福慧增長,未來之功德福報決定無可限量。 歡迎有心的朋友,加入我們的行列,共為聖業、匡正世道,共植「福田」。真摯地邀請您的加入請在晉天宮網址的留言板或聯絡信箱留下連絡方式,會有專人與您連絡。

晉天宮網址:http://www.jtgo.url.tw 聯絡信箱 :[email protected]

17

戒殺放生

人類和禽獸一切動物,形狀雖然不同,

而本性則一致。試看水中魚蝦,地

上爬蟲,大至金鵬象王,小至螞蟻蚊蠅,雖有

種種差別,然而貪生怕死的心,以及繁殖自己

種類的心,無一不與人類相同。這「個個本具」

的心,就是不生不滅的佛性。人類與其他動物

既同具不生滅的佛性,則身體變壞時,其靈性

各自隨著業感而輪迴受生,上昇天人,下墮畜

生,自己都不能作主!不惟不能作主,且因習

性的欲樂或繫戀的關係,往往不離當地,便即

轉生。古語說:「三界輪迴苦,孫兒娶祖母;

豬羊席上坐,六親鍋肉煮。」人們果明此理,

則對於其他動物的肉,不惟不敢吃,也就不忍

吃了!

吃素的面面觀

中外人士,吃素的很多,其觀念不甚盡

同,外國人吃素的很多,有吃科學的素、有吃

宗教的素、有吃哲學的素。何謂科學素?是分

析動物被殺時,因驚怕惱恨的關係,肉內都有

毒質,常吃一定受毒,為各種瘡病之源。何謂

宗教素?是完全基於慈悲因果的關係。何謂哲

學素?凡動物肉內所含的養份,植物上都有

的,所以與其在動物身上取養份,不如直接由

植物身上取得,也免了多繞圈子,不潔淨。總

而言之,無論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對於

吃素的觀念雖然不同,而不殺生命,則為共同

的觀念。人類雖千差萬別,但是誰能逃出科

學、哲學、宗教的範圍之外,為甚麼因貪口腹

而殺生害命呢?蓮池大師所謂:「舉世習行而

不覺其非,可為痛哭流涕者也。」

戒殺與吃素

(

三)

18

殺生和放生的因果報應

殺生得惡報,放生得善報,經論上所載

的,和古今傳聞的,真是指不勝屈。暫不談善

惡果報,先體會被殺被放時的心理,便知懷恨

和感恩之大。本身雖未被殺過,但偶然身上位

一小口,就覺疼的了不得。試想豬羊雞鴨被宰

殺,魚龜蝦蟹被烹煎,若設身易地一想,則此

仇恨千載難消。古詩上說的:「千百年來碗裡

羹,冤深似海恨難平。」真是實語呀!

護國息災必先自戒殺護生做起

今日世界將到最嚴重的末日,戰地之廣,

兵器之烈,恐非第二次世界大戰所能比擬。

若欲護國息災,非念佛不能消過去的宿孽;非

戒殺不能絕未來的新殃。唉!天地之大德曰

生;人類之大惡曰殺。古詩上說:「欲知世上

刀兵劫,且聽屠門夜半聲。」又說:「欲免世

上刀兵劫,除非眾生不食肉。」真慨乎言之!

人們生在天地間,如少體好生之德,即不忍食

其肉,若恣意口腹而祈禱和平,何異南轅北轍

呢?糾

正世俗對於吃素戒殺的誤解

常聽到朋友們說:「吃素也好,但恐營養

不夠。」不知肉食只能增加肥胖,與身體強弱

並無關係。試看鄉下人和城中人比較,誰強誰

弱?便知營養不在肉食了。又說:「若一概戒

殺,恐怕豬羊雞鴨,杜塞了道路,魚鱉蝦蟹,

充滿了江海。」真是無稽之談,不值一辯。總

之,人們好吃肉的原因,自上古茹毛飲血以

來,已成習慣,其後來雖產五穀菜蔬,百姓日

用而不知其非。聖賢為隨順人情,以禮限制。

所謂:「天子無故不殺牛;諸侯無故不殺羊;

19

戒殺放生

大夫士庶無故不殺犬豕」又:「見其生不忍見

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君子所以遠庖廚。」

對於一切動物,何等惻隱懇切,但不如佛教大

慈大悲的徹底普遍。自古「取法乎上,僅得乎

中。」所以應當絕對吃素戒殺。

吃素確能卻病延年

人們誰不想長壽,卻要其他動物先喪生

命;誰不願卻病,反要其他動物先受慘報。既

於理不合,即於心不安。所以肉食求卻病延年

的人,反而孱弱促壽,富貴人家,比比皆然。

練習吃素的次第和方法

常聽到朋友們說:「我知道吃素好,也

願意吃素,但肉食吃慣了,沒有肉吃不下飯

去。」這是業力和習慣的關係,並不是一定不

能改變,其方法甚多:

一—

吃十齋,或六齋。先吃三淨肉,家內

不殺生,漸漸再吃全齋。

二—

常閱讀《楞伽經》〈遮食肉品〉、蓮

池大師的〈戒殺放生文〉、印光大師的〈南

潯極樂寺放生池疏〉,及有關戒殺護生一切文

字。由心理上轉變生理,自然不願吃肉而厭惡

吃肉。

三—

自己或親屬,代為在佛前懺愧宿業,

懇求佛力加被,積誠日久,感應道交,自然業

消智朗,障盡福崇,永不再願食肉。

勸人喫素戒殺功德最大

弘揚佛教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於人們身

心最密切的,莫過於飲食。若能勸一個人不食

肉,假定平均一日可救一條性命,無量無邊,

不可計算。社會吃肉的人日少,則屠業一定不

景氣,自然不戒殺而無殺,不放生而自放。誠

如印光大師所云:「能如是,則雨暘時若,穀

20

麥豐登,人民安樂,天下太平矣。」

戒殺護生當回向法界求生極樂

戒殺護生,當然因果分明。《書經》上說:

「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易

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

家,必有餘殃。」與佛所說的三世因果,六道

輪迴,正相符合。但實行護生的人,應該回向

一切眾生,同生極樂,不可希求人天福報,仍

在輪迴!茲恭錄蓮池大師著的〈戒殺祝願〉,

和〈放生祝願〉,普告同胞,聊報佛恩。

仙佛慈語先要求自我,在去看別人,先看看自己修的怎麼樣,在去看看別人修的好不好,所以有對待、有分別的人,通常都是自己心理面起了對待分別,而對待分別就是讓自己痛苦的淵源。

21

拜 懺

拜懺之佛法涵義

(九~十六式)

九、跪坐放鬆〔狂心歇息〕

1徹底放開根本執著,徹底降伏根本煩

惱。

2楞嚴經云:「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坐定放鬆—狂心歇息。

3對「跏趺坐」之練習很有幫助

【註】

全跏趺坐姿就是雙腳放在對面腿上,腳

心向上(如踝關節疼痛應停止,並改練簡單姿

勢)。半跏趺坐,即單盤,一隻腳放在對面的

腿上,腳心向上,另一腳如散盤放在地板上。

全跏趺被認為是最穩定的禪坐姿勢。舒

服的全跏趺坐姿可令修禪者與地接近(基於某

種原因,似乎接地有助修禪),也是最平衡和

對稱的禪坐姿勢。

22

十、伸手迎佛〔背塵合覺〕

1伸手迎佛:代表背塵合覺,澄濁返清,

與佛相應。

2保持俯首(不可中途仰頭),表一路

恭敬,謙卑到底,才能相應。

3坐定,保持重心不動(在跟中),表

一路觀心、安住心、不動不轉。

4兩手伸向中心線,代表—「向中道」,

兩手相觸於中線上。手「直」而且「柔」,

代表「直心,柔軟心」。且手指整齊併

攏—代表一路攝心不散。

5二肩拉開:表「開心」。

十一、五體投地(深投覺地〕

23

拜 懺

徹底降伏「我慢」之煩惱。(以我最尊

之「頭面」,禮迎佛最低之雙足),意即—謙

遜至極,才能「體會」覺悟之基礎。徹底放下

自私我執的妄念,才能契合佛道。(平等法)

十二、翻掌接佛〔轉凡成聖〕

1代表

:我決定要轉變自己的心境,來

迎接佛的光明。

我要翻轉凡心,成為佛

心。(接受佛的教導)

2先如半握拳,再翻轉,令手心向上。

也代表—我要掏盡我的心,來供養佛,

毫無保留。

3手心盡量翻平向上,勿傾斜,表示心

平氣和(佛手,平坦柔軟如兜羅綿,我們亦效

法之),(但初因手臂筋緊縮,不易做到)。

手指如蓮花瓣,柔軟而整齊(勿僵硬、散亂、

使力)。仔細觀察—當心緊繃,手必緊硬(有

些微妄想,就有一指,不自覺緊起來),心散

亂,手指必雜散。須調至空靈、柔軟,卻不失

整齊,如蓮花瓣,柔軟當中,排列整齊。我們

常說人往生西方,有瑞相—全身柔軟。「全身

柔軟」,來自安心、放下自在—「心之柔軟」。

相對的,觀照手之全然放鬆,亦可達到心之寬

鬆,而開發觀想、智慧的功能。

4雙手如蓮,心開花開。此動作,亦提

24

醒我們—蓮花的開放,並不是靠外面的力量,

而是由內部自覺的力量。我們的心花開放也是

一樣。 5

翻掌接佛時,觀想:大慈大悲的佛,

站在我們雙手蓮花上,接受禮拜,我們可以和

佛面對面,這是多麼欣喜、幸福之事啊!此時

自然由內心綻放微笑。(拜佛是歡喜事,千萬

別緊繃著臉、嘔氣般!佛拈花,我們就微笑。)

再觀想,佛放清淨慈悲的光明,由我們

頂門照入全身,使全身全心都清淨光明,每個

細胞每個毛孔都歡喜放光,光明遍照十方,普

攝一切眾生同沐佛光。

6一切病痛、煩惱,就好像黑暗,有了

光明,就沒有黑暗,全心觀想光明,以「心」

轉變「境界」成光明。(心轉、境轉)

7再觀想,所有眾生,都和我們一起禮

佛,沐浴在佛光中,一起用「心」轉「境」。

十三、與佛會心

生佛交徹

觀想佛立於我蓮手上接受禮拜,佛放光

照我,佛光由頂門直入,充滿全身心。

1修佛第一要修「心」:如同佛對待每

一位活菩薩一樣,都懷著慈悲心,心存善念,

藉由修佛反省自己,反省過去之惡業,使之了

解自己所種下的惡果,懇心向佛懺悔。

2修佛第二要修「身」:所謂「身」就

25

拜 懺

是指氣要通暢,全身氣通暢後,身體自然健

康,而且氣要通暢,拜懺便是最好的方法之

一。

3修佛第三要修「欲」:慾望是修佛中

最難的,人生在世有太多的誘惑,譬如對金錢

的欲望、對權力的欲望、對感情的欲望…等等

要使人放棄種種的欲望,是人性的一大考驗,

如對於世間慾望毫無強求,心中無牽掛則對任

何事也就沒什麼恐怖了。

4修佛第四要修「空」:所謂「空」是

指對於任何事都所謂,就如同心經中「是諸法

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對

於金錢也無所謂、權利也無所謂、天堂也無所

謂、地獄也無所謂,一切皆無所謂境界,就算

身處地獄也可弘揚佛法。

十四、恢復跪坐〔歡喜信受〕

據佛經記載,佛陀宣講佛法時,他是「助

令歡喜」、「歡喜說法」、「示教利喜」的典範,

諸弟子聞法皆「心生歡喜」、「願樂欲聞」,

更以「歡喜踴躍」、「歡喜信受」、「歡喜奉

行」乃至「歡喜讚歎,作禮而去」表達對佛法

的信受。早在佛陀時已散發遍佈,佛教所擁有

的法喜襌悅,才是真諦寶藏。

26

十五、跪翻腳掌〔歡喜起行〕

懇心向佛懺悔,並歡歡喜接受佛的洗禮

在拜佛過/程中,心就像一杯滿滿的水

(業障),把水倒掉(懺悔),剩下空的杯子

(指將心洗乾淨),虛心接受佛的教悔及指導。

常有人在拜佛過程中,只求「外在慾

求」,譬如以不正當的手段賺錢,且捐獻給慈

善團體或用來禮佛,但念頭卻是只為了自身利

益(得到福報),而不是「不為自身得安樂,

但願眾生得離苦」的念頭,那禮佛就失去意

義;禮佛要求的是「內在慾求」,反觀自己,

從覺察、覺照,達到覺悟的境界,懇心向佛懺

悔(懺-發露自己的過錯

悔-不再犯同樣的

過錯,「懺悔」是佛教最慈悲的一面,予人改

過自新的無上良藥,並免於久處眾惡中而能自

拔)藉由懺悔心才會被洗淨,在拜佛之一跪一

拜中歡喜接受佛光,歡喜起身而心無罣礙(沒

有業障),這才是禮佛真正的函義。

十六、恢復立姿〔堅固不退〕

很多人誤會,自己的「身」,是小小一

個皮囊肉,其實,我們的鼻孔,完全和整個宇

宙空間相通、無隔,吸一口氣,隨時可取用自

「無限遠的氣流」,我們能自由吞吐天邊的雲

27

拜 懺

彩,也能自由吸極樂世界的蓮香,說實在,我

們和十方諸佛,根本是同一鼻孔出氣。他呼出

的,我吸進來;我呼出的,他吸進去。深深體

會,其實我們和一切眾生,不但息息相關,且

一口氣全然相通,我們不能離呼吸這一口氣而

活,故,實際上,我們的「身」也遍及這口氣

出入的整個空間,而且「互相呼吸」、「互相

涉入」,難以畫出「隔閡,界限」。但人心虛

妄設立,畫定界限,又妄自尊大,認為我自己

重要,輕慢眾生,由此虛妄界限,生出無限貪、

嗔、痴、慢之惡業,又虛妄受苦。禮佛中,由

專注清淨,吸一口氣的體認,漸漸體會—心、

佛、眾生,本無差別,本體廣大平等,漸漸放

下種種「自以為是的憍慢」,放下「自我意識」

走出自私執著,實踐平等慈悲。人能放下一向

固執的—「我的見解」、「我的意見、個性」

才能柔軟體會眾生的心,發揮「拔苦予樂」慈

悲的功能,否則,老堅持自己的「個性」去衡

量別人,一定會格格不入。

禮佛—

讓我們的「個性」由剛冷易碎的「冰」,

化成柔軟流通的「水」,再昇華成遍布法界虛

空的「雲」。

佛教導弟子,修習定心之法,初步要「知

息入,知息出」。呼吸的「息」,中國字即是

「自心」二字之合成,心與呼吸是有直接關連

的,而且,可說是一體,我們平時,不知「息

出」、「息入」,何以「不知」?因為心攀緣

於外務,罣礙外境,充滿雜念,所以不知息之

出入。當能「知」息出入之剎那,就是已放下

外境萬緣,故佛教導散亂心的弟子,學習靜下

來,知息之出入。心安定,息必長而穩定,心

散亂,息必短而氣浮粗。呼吸是每日不間斷之

「身業」,但反而被忽略了!日日糊塗,一口

氣不來之時,必更糊塗!禮佛,乃練習息息與

佛相連,息息念佛,一口氣不來,就生在佛前。

28

本宮天上聖母於民國七十八年五月八日由嘉義新港奉天宮分靈奉祀,由於聖母神威顯赫施方濟世,為善信解除疑難雜症,十方善信慕名而蒞臨本宮祈安求福許願,皆能求利得財祈病得癒,無不靈驗。遐通聞風參詣者日增月盛香煙繚繞善信日益增多。本宮又感難以容納,因而發起建宮之舉,一經傳出,遠近善信,賢達人士,聞風響應,紛紛加入建宮之行列,為廣結善緣施方濟世,十方善心大德欲隨喜參贊建宮者,可增值福慧、福德圓滿。凡助建大德者一一專案呈疏,祈求迴向以助消除業障、釋減阻礙運途光明、所祈順遂,歡迎十方有緣大德共同發心護持、功德無量。

「建宮基金」參與辦法:1、參加建宮基金者,可按月、按季、按 年匯寄或郵撥功德金。 建宮基金捐款專戶: 郵政劃撥帳戶 『22244922』,戶名「江 玉合」,備註欄位請填寫姓名、地址資 料。2、本宮將按您所填列地址,寄上感謝狀 (收據)。

29

五戒十善

夫婦之道不邪淫

人間有人道,夫婦之道就是人道、也

是倫常。但是,除了夫婦以外,絕

對不可有越軌的行為,一個人能做到不邪淫就

是君子。

夫妻間雖然可有正常的夫婦之道,也不

可有過多的強求,彼此要互相尊重,保持忠心

不欺,各守夫婦之道。夫婦之外有了感情、染

行就是邪淫,如果越軌,就傷害人家的名譽,

令他人家庭不安,也敗壞社會風俗,有種種的

壞處。若能守住禮儀、守住夫婦之道,夫婦之

間互相忠實,這樣不但家庭能幸福平安,社會

風氣也會良好。

持念聖號除淫欲

斷淫的方法之一,就是多多持念觀世音

菩薩聖號。普門品上明白提到:「若有眾生多

於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

不但斷淫,還可斷貪、斷瞋、斷癡。三毒斷了,

就好像炸彈內的火藥,被清除了就不會爆炸;

心裡沒有三毒,絕對不會再造殺、盜、淫了。

古德亦警策我們:「須臾離念佛之心,

剎那即三塗業因」,心中一沒有佛菩薩聖號,

一想到貪欲,就是生死之根。當然,凡夫斷淫

要先戒身而後戒心,這是有次第的。

阿難曾問佛,如何對治淫欲?佛告阿難:

「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

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能這樣觀想就

不會起夫婦之外的邪淫念頭。此亦為想學習離

欲之道的人們,可以參考觀想的方法,目的並

非全然地要求自己不行夫婦正常之道。

佛陀大慈大悲勸我們離欲,是要我們不

五戒第三條不

邪淫戒

30

受生死輪迴之苦。要想離欲,就念南無大悲觀

世音菩薩。因為聖號就像清潔劑,把淫欲這油

垢除去,心才得清淨。

 

每個人的生命都有過程,有的人坎坎

坷坷,有一些人是好的,其實好、壞

都是在心念之間。有智慧的人會想說,

上天慈悲一直再磨鍊我、讓我成長,

所以這是智慧的考驗。

31

五戒十善

未得謂得大妄語

所謂妄語戒,包括兩舌、惡口、妄

言、綺語共四種。妄語是指不真實

的話,不真實叫做虛妄;就是有那件事說沒那

件事,沒那件事說有那件事,所謂「見言不

見,不見言見」,虛妄顛倒這些話都是不可以

說的。五戒中所要戒除的妄語,主要是指大妄

語,不是指普通一般騙人的話,那是小妄語。

何謂大妄語?以念佛來說,若你說:「我

念佛見到佛了,看到佛放光,我已得到一心不

亂了‧‧‧」,這叫做:「未得謂得、未證謂

證」,假裝自己了不起,這叫大妄語。

其實,真正到了見佛、一心不亂的時候,

二六時中一切都是吉祥、自在、安樂。如果還

有煩惱、顛倒、情緒不定,這樣能見到什麼

佛?是見魔啊!那是魔變的佛,不是真佛。如

果真實見到佛,身心決定安然自在;如果是

見到魔所變的佛,心中就有恐怖、不安然、不

自在。真正見佛的人八風吹不動,所謂八風是

指:稱、譏、毀、譽、利、衰、苦、樂。

當然,若能至誠念佛,念到一心不亂,

那決定見真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

念念佛」,那裡不能見佛?「心即佛,佛即

心」,見佛即見我們自己的心,見佛並不難。

本來大家的心是清淨的,只因妄想顛倒,被酒

色財氣、七情六欲一時迷昏了,像處於黑暗牢

中,見不到日光。一定要除去五欲之牢才能見

到光明。沒有修證不能說有修證,即使證得了

什麼也不要炫耀。修行有所得,那是應該有的

果報,不值得怎麼驕傲炫耀的。

五戒第四條不

妄語戒

32

真假知識善分明

世間上忠忠實實的老實人,學了佛後更

加是一個忠忠實實的好佛教徒;雖是好佛教

徒,如果沒有智慧又沒有經驗,聽到人家一

說:「我已經得到不淨觀、證了初果、二果、

三果了。」你就把對方當聖人來磕頭禮拜、恭

敬供養。對方是騙你的,他不是真正有功夫的

聖人,是徹頭徹尾說大話騙人的。他騙你,你

還恭敬供養他,他固然要招地獄之報,你也決

定會倒楣。

學佛的人決定要有正知見,不要動不動

就說誰有神通,要去拜他做師父。不要看某某

人外表像個修行人就相信他。見思煩惱斷了、

貪、瞋、癡沒有了,那才能得六通;還未得阿

羅漢果,怎麼會得六通?想得六通要好好修道

斷貪、瞋、癡,這才是正知見。

其實,真正一個老老實實、循規蹈矩的

善知識,即使有神通也不顯;佛法不強調要有

什麼神通,佛法是叫人要守戒、要有道德、戒

行莊嚴,以道德良心、出世學問來度化人,這

才是真正的神通。

信佛法,要親近真正的善知識,保持道

念,免得走錯路入了外道,一失足成千古恨。

在世間做事要識人,學道也要有正知見,否則

真佛法你看不慣,反而以為不近人情。

真語實語有方便

叫世間人不說假話好像不可能,連母子、

父女、夫婦之間,很多事情也不說實話。對其

他人更是一天到晚打妄語,你騙我、我騙你,

這就是生死的凡夫。若想要了生死,必須要說

真實語。否則常說妄語,就算有時說真話,人

家也不相信。比如你掉到水裡喊叫:「快來救

我啊!我掉到水裡了。」人家講:「不要理他,

那個人又在騙人了。」講話要真實,乃至說笑

33

五戒十善

話都不要打妄語,所以說:「君子不戲言」。

佛弟子一定要學如來,說真語、實語、如語。

如語就是如實之語,依事而說、依理而說。說

話不要違反事理,違反了就是說假話。

「兩舌」也要不得。像有一種人,總是

挑撥離間。看到兩人好,他心裡怪難過的;看

人家爭鬥,他就在背後高興著。就有這樣下流

的人。 「

惡口」就是罵人。世間有句話:「一

語傷人,如刀刺心」,惡口如刀如斧一般地傷

人,而其所招的果報也不會安樂自在。還有

「綺語」,是指說男女之間風流事、打情罵俏、

風花雪月的俏皮話,使人聽了失去正念。孔老

夫子說:「巧言令色鮮矣仁」。所以一個正人

君子是不會隨便亂說話的,君子之口,除道德

仁義而不言。尤其我們學道之人,一定要遠離

這些口過。要說就說好話,好話之中最好的話

莫如念佛,何不歇下放逸,多念佛。

善巧方便度眾生

釋迦世尊為了度眾生也說方便語。經上

有個比喻:有位長者,他的兒女不聽話、好吃

懶惰、不聽教導,向壞的方面發展。長者就想

了一個方法,告訴兒女:「我不久要出遠門,

去收人家欠我們的錢,你們乖乖待在家裡。如

果身體不好,我這裡有藥,對強身醫病都好。

把藥放在這裡,你們有病就吃,我到外面收好

帳就回來。」這長者也說:「我在田裡埋了好

多金子,但已記不清楚埋在那裡。你們沒有生

活費時,去翻田把金子找出來,就可解決生活

問題。」交代完,長者就出去了。

去了兩個多月都沒回來,他特別請人告

訴他的兒女:「你們爸爸已經死了。你們想做

人、想生活就好好自己發奮圖強。」兒女們一

聽到爸爸死了,沒有爸爸可依靠,想想以後慘

了,看看自己又有病,更是苦惱!這時才想起

不必找醫生,爸爸已經做好了藥放在家裡。他

34

們把這良藥吃下,就將病治好了。  

兒女們的病是醫好了,可是要吃飯沒錢

買米,這時又想起父親曾交代田裡埋有金子;

他們就拿著鋤頭各處找,可是把田都翻遍了,

一個金子、一個銀子也沒找到。但想想:這田

都翻過了,既然金子找不著,我們還是種田

吧!他們這時候當然很理智,因為父親不在

了。春天播種,到了秋天收成,有穀子就有

米,生活就解決了。其實翻土種穀,這就是金

子啊! 這

比喻應用在佛法的說法:佛陀本來是

百歲才入涅槃的,當時人壽是一百歲,可是他

八十歲就提早入滅,這就是為了教化不聽話的

惡業障弟子。另一種意義是留福給我們末代的

子孫,使我們修行時不缺道糧。佛陀看弟子這

麼不精進,他想:如果我久住於世,弟子總認

為有我可依靠,再也沒有向上精進的心。所以

佛就方便向弟子說他要入涅槃了。佛陀這是不

是在說假話呢?不是!這是﹃方便語﹄,為度

眾生所用的善巧方法。

仙佛慈語上天給考驗,是自己做得不好,應該感謝上天能夠給你如此鍛鍊的機會。父母的口氣不好,應該去感恩,因為父母是要造就我們。在公司裡上司對你十分不滿意、十分挑剔,也不能夠氣餒,要感恩他,因為他在成就你,磨練你的心。

35

五戒十善

飲酒亂性戒難持

五戒中,殺、盜、淫、妄四重戒是根

本戒。至於禁不飲酒雖是遮戒,但

因為喝了酒,三杯一下肚,不醉不罷休,前四

種根本戒就容易犯。為了四重戒持得清淨,必

須不喝酒頭腦清爽,才不敢犯戒,所以酒也列

為五戒之一。

說到戒酒是有個因緣:有位優婆塞在家

裡喝酒,喝得醉薰薰的。隔鄰有隻雞跑過來,

他順手就把雞打死了,準備下酒吃,打死了雞

就犯了殺戒。雞被打時哀叫,隔鄰婦人來詢

問,他說沒有看到雞,這又打了妄語。收藏人

家的雞就犯盜戒。喝了酒亂性,昏昏的,又強

暴了婦女。一喝了酒,殺、盜、淫、妄全犯了。

因為有這樣的壞處,所以佛就制不飲酒戒。

些人認為說:「酒又不是葷、又不是殺

生害命,是米做的,為什麼要戒?只要不喝醉

就好了嘛!」這話講得好輕鬆,只會講好聽

話,那個喝醉酒的人願意喝醉?第一杯酒是人

勸你的,第二杯酒是自己想喝,第三杯酒是酒

要喝酒了,不醉不止。那個喝酒的人敢說絕對

不醉?每個酒醉的人都喊說自己沒醉,一醉就

亂性。為了保持前面四條戒的清淨,不要有一

點點損傷,所以必定要戒除亂性鬧事的酒!

世間人若為了保持頭腦靈敏,酒絕對要

戒除。俗云:「若要想戒酒,醒眼看醉人」,

你看那喝醉酒的人,什麼話都亂說、什麼壞事

情也敢做。在歷史上,好多偉人就因為喝了酒

而敗壞重大事情;所以想避免闖禍,儘量不要

喝酒。尤其喝了酒就不要開車,否則自己喪命

又妨礙人。何況,喝酒對身體非常不好,它是

五戒第五條不

飲酒戒

36

一種毒品,有刺激性,五臟六腑一受了酒長期

侵襲,容易得病。

不過,酒有時也可以治病,像治風寒、

去風濕等。佛教雖嚴禁喝酒,但在某種病「非

酒不能治療」的情形之下,也有開緣的時候,

可以用酒。酒和藥一起煮過,不會醉人的。不

能藉口治病就隨便用酒。

煙、酒齊戒助修行

不管是不是佛教徒,酒喝不得,煙也不

要抽。抽煙活活的害人!不抽煙的人聞到二手

煙就倒楣,何必將自己不良的習慣來害人呢?

也不可以跑到寺院裡還抽煙。為使身體好,

煙、酒要戒,這樣學佛道才無障礙,否則搞出

病來,做了短命鬼,那怎樣修佛法?  

煙既然有這樣的害處,佛陀的戒律上為

什麼沒有禁止?因為戒律是三千年前制定的,

當時還沒有煙。其實不僅煙酒要戒,只要是使

人亂性、智慧昏迷的飲食,或是有刺激性、會

傷害身體的食物都要戒。像海洛因,一吃了這

東西就成了廢人,連人品也喪掉了。又像安非

他命等毒品,這都屬於酒戒之內,都是不能吃

的。

37

五戒十善

有一天,佛陀告訴弟子們一個故事:

天人及阿修羅經常彼此征戰,有一

次天人戰敗了,於是趕緊駕車逃回北方的天

宮。

路途中經過須彌山下的叢林小徑,看見前

方有一個金翅鳥的巢,一群剛出生的小鳥正在

啾啾鳴叫。當時,天王釋提桓因擔心天軍車馬

路過時,會傷及幼鳥,因此告訴駕車者:「趕

快把車調頭,不要傷害到小鳥。」駕車者告訴

天王:「阿修羅的軍隊在後面緊追不捨,如果

這時把車調頭,我們會被全部滅亡的。」釋提

桓因說:「我們不應該為了保護自己的性命而

傷害無辜。」

於是天人部隊緊急調頭,衝向阿修羅部

隊,原本在後面追趕的阿修羅將軍看到天人們

突然回頭,以為帝釋天王有什麼計謀,馬上下

令部隊撤退,趕快逃跑,天人部隊也因此贏得

勝利。佛

陀接著告訴大眾:「天王釋提桓因能夠

統理三十三天,是因為他具有慈悲心;而能

以威力摧伏阿修羅軍隊,也是因慈悲護念眾生

的功德。諸位比丘,你們既然懷著正信出家修

行,就應當如釋提桓因一般,修習慈悲之心,

也應當多加讚歎慈悲的功德。」大眾聽聞佛陀

的開示,都歡喜依教修習慈悲行。

省思

起心動念是因,能決定未來的果報。一個

人最大的福報就是心存善念,能夠好事歸他

人,壞事自己承擔,自利利他,周圍的法界自

然祥和平順,消災免難,獲福無量。

佛典故事

慈心軍退不戰而勝

38

古時候弘揚佛法靠的是人們親自到廟裡聆聽大師的口述或是靠著僧侶們四處旅行來宣揚佛法 , 可惜許多佛法不易流傳下去 , 只有少數有緣之人方可得到渡化 , 而依靠這種模式可以受到渡化之人可以說是少之又少 , 晉天宮為了可以渡化天下蒼生 ,讓我們所信仰的佛法讓眾人沒有時間上與距離上的限制 , 破除傳統書本記載與口述佛法的不齊全 , 我們使用了網際網路來達成這個夢想 , 我們已有專屬之網頁 (http://www.jtgo.url.tw) 教導眾生佛法及養生之道 , 但由於晉天宮是一個正在積極規劃與籌備的宮廟 , 很多的電腦及網路相關之硬體設備皆不齊全 , 未來我們打算自行架設網站來弘揚佛法及養生之道 , 希望各界善心人士踴躍捐款建廟及購買電腦和網路相關設備 , 您的布施將會為您帶來更多的福報 .

郵政劃撥帳號:22244922 戶名:江玉合 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www.jtgo.url.com ※ 請在後面註明此款項用途為「電腦設 備」之用 謝謝 !

39

念 佛

滅罪生福卻病延年

人生多病或短命,都是由個人宿世惡

業所招致;現在既然能止惡行善,

改往修來,又發心念佛,三業清淨,與佛相應,

自然可以滅罪生福。悟徹大師說:「一念相應

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如善導和尚,每

念一句佛號,即有一道光明自口中飛出。又如

少康大師,每唱念一聲佛號,就有一尊佛像從

口中出,念佛十聲,就有十尊佛從口中出。念

佛至此,何止心口相應,簡直是「心佛不二」,

佛在心中,則自己八識田中,所有無明障蔽,

以及惡業種子,皆被佛光銷融,例如:「千年

暗室,一燈能照。」同樣道理,我們無邊罪業,

佛光能銷。

觀世音菩薩在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說:「我

本師阿彌陀佛,常須供養,尊稱名號,得無量

福,滅無量罪。」得福就是增福壽,滅罪就是

消災障;增福壽,消災障,當然可以滅罪生

福,卻病延年。

民國初年,中國杭州有一姓邵的青年人,

不幸患了絕症,在上海寶隆醫院診治,但醫藥

罔效,唯有躺在病床等死。一晚,他忽見一隊

牛頭馬面的鬼卒,向他奔來,他心想,既然有

鬼,一定有佛,立刻大聲稱念:南無阿彌陀

佛。正在向他奔來的小鬼隊,突然被他念佛的

聲音,嚇退了幾步,停在那裡,不敢走近。他

覺得念佛能夠驅鬼,很有功效,所以繼續大聲

念佛,小鬼始終不敢前來捉他,後來閻羅王也

出現了,身穿綠袍,頭戴平頂冠,長相十分威

嚴,也被佛號檔駕,不能近他。

青年人見佛力不可思議,更大聲念佛,

求生極樂的利益

40

醫生認為他的聲浪太大,妨礙別的病人休息,

勸他不要再念;但他正在生死關頭,怎肯停

止?院方唯有將他遷往另一間空房,由他繼續

大聲念佛。如是持續七天,他突然看見一團金

光,由遠而近,由上而下,由小至大,頃刻間

光明遍照病房,一尊金佛,在光中出現,身放

毫光,足踏彩雲,左手持念珠,右手當胸,慈

祥和藹的對他微笑。這時,他才想起是阿彌陀

佛,再看看四周,小鬼隊不見了,閻羅王老爺

也不見了,再回過頭來,佛也不見了,而自己

的病卻好了,第二天就出院,醫生與護士們,

都感覺莫明其妙,但這就是念佛,能夠卻病延

年的事實。

橫出三界離苦得樂

我們的世界,往往是苦多於樂,但在佛

眼看來,娑婆世界的眾生,簡直是純苦無樂。

因為人除了本身生、老、病、死,求不得,愛

別離,冤憎會,五陰熾盛等八苦交煎外,還要

承受人事界的打擊,以及自然界寒暑風雪的逼

害,所謂:「天災人禍」苦上加苦。又世事無

常,好景不永,所謂:「好花不常開,好月不

常明。」當財物散失,或樂極生悲時,就是壞

苦。此外人有生老病死,物有生住異滅,世界

有成住壞空,當時過境遷,不堪回首話當年

時,就是行苦。

法華經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

苦充滿,甚可怖畏。」但學佛的人,卻有離苦

得樂的方法,那就是:「知苦斷集,慕滅修

道。」以戒定慧的力量,消滅貪瞋痴等煩惱的

苦因,令生老病死等苦果不生,而証得純真無

妄,純樂無苦的真理生命。是以佛教的人生

觀,是由知苦而滅苦,由消極走向積極,是充

滿進取的信心,絕對不是悲觀或厭世。

不過末法時代,眾生福簿障重,往往未

能戒行清淨,又怎能生定發慧,斷煩惱,了生

死?

41

念 佛

所以釋尊特別教導我們,念佛法門,稱

念佛號,就可以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橫

出三界,帶業往生極樂。一生佛國,即無十月

胎獄苦,但受蓮花化生樂;無形骸衰老苦,但

受相好圓滿樂;無內外諸科病苦,但受身命堅

固樂;無四大分離死苦,但受壽命無量樂;無

恩愛別離苦,

但受海會相聚樂;無怨憎會遇

苦,但受與善人俱會樂;無所求不得苦,但受

自然如意樂;無五陰煩惱熾盛苦,但受觀照空

寂樂。還有,一生極樂,即一生永生,不再退

墮三惡道,即得永離輪迴苦,橫超三界樂。所

以釋尊告訴我們:「眾生生者,無有眾苦,但

受諸樂,故名極樂。」(見佛說阿彌陀經)

決定往生蓮開九品

持名念佛,但得十念專精,一心不亂,

便可以帶業往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品

蓮華化生,經二十小劫(下下品),或經六小

劫(下中品),或經七七日(下上品),蓮華

開敷,聞法歡喜,即發菩提心。

如屠夫張和,以殺生為業,臨終見牛群

來索命,作人語:「你殺我。」張和恐怖,對

妻子說:「快請大僧來救我」。僧至,為說念

佛法門,張見地獄相現,左手持火,右手拈香,

面向西方,懇切專誠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未

及十念,即見佛來。自言:佛來迎我,即含笑

而逝。持

名、觀像、或觀想念佛,若得一心不

亂,兼持戒修福,即可往生極樂世界,方便有

餘土,中品蓮華化生,七日華開,聞法歡喜,

得無生忍,即証阿羅漢道。

若然念佛,至一心不亂,又能兼發菩提

心,廣修六度四攝等大乘法門,以此功德,回

向發願,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上

品蓮華化生,見佛聞法,斷塵沙煩惱,伏無明

惑,證不退轉。

若能實相念佛,進入理性一心不亂,即

42

可往生極樂世界,常寂光土,上上品蓮華化

生,見佛聞法,斷無明,證法身,蒙佛授記,

一生補佛之處。

蕅益大師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有

無;品位高下,端賴持名淺深。」持名深,即

理性一心不亂,得上上品蓮華化生;持名淺,

即事相一心不亂,或但能十念專精,得下下品

蓮華化生。古往今來,念佛往生的聖賢,能自

知時至,坐化立亡的,皆是平日念佛功深所

至。

中國清朝,有一姓王的孩子,個性愚鈍,

父母雙亡,無以為生,陳道人收他為徒,日間

要他做苦工,晚上打坐時,教他坐在對面念

佛。但他總是發音不正,又喜歡打瞌睡,陳道

人身邊放一枝長竹,當他打瞌睡時,罵他:

「你愚昧至此,還不知精進念佛」,并用長竹

打他。如是經過三年。有一個晚上,他忽然哈

哈大笑,道人又舉竹要打他,他說:「今日你

不能打我了」。道人問:「為甚麼?」他說:

「你枯坐十八年,不知修行,若能如我老實念

佛,早生西方了。」道人以為他在說傻話,豈

料他是自知時至。次日早上,登高山面向西

方,合掌立化,火葬時,得舍利不少。

又有人名瑩可。平常飲酒食肉,殺生無

數,後因讀往生論,即戒殺放生,精進念佛,

發願求生淨土。如是七日,即感佛現身對他

說:你陽壽未盡,尚有十年,十年後我來接

你」。他對佛說:「娑婆惡濁,易失正念,願

早日得生淨生,親近佛菩薩。」佛說:「汝願

如此,我三日後來接你。」瑩可更加精進念佛,

希望得上品上生;果然三日後,見佛來迎,即

隨佛往生。可知願力對於念佛,非常重要。

見佛聞法候補佛處

阿彌陀佛今正在極樂世界,說法利生,

我們一生極樂國土,即得親見阿彌陀佛,與觀

音勢至及海會聖眾,聞法修行;同時仰仗佛因

43

念 佛

中願力加被,可以隨各人的志願,往見十方諸

佛,廣修供養,聞法得益。大寶積經說:「彼

國眾生,皆於晨朝,供養他方,無量百千諸

佛,隨所希求,種種華鬘,塗香,末香,幢幡

繒蓋,及諸音樂,以佛神力,皆現手中,供養

諸佛,…。」

阿彌陀經亦說:「其土眾生,常於清旦,

各以衣祴,盛眾妙花,供養他方,十萬億佛,

即以食時,還到本國。」

見佛聞法,如法修行,是修慧;廣修供

養,植諸善根,是修福。如是福慧雙修,精進

辦道,加以壽命無量,即得速證無生法忍,於

無上菩提,得不退轉,蒙佛授記,一生補處。

大寶積經說:「極樂世界所有菩薩,於

無上菩提,皆悉安住,一生補處。」佛說阿彌

陀經亦說:「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

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

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如

是眾多一生補處菩薩,於十方世界,候補作

佛。

楞伽經說;「十方諸佛剎,眾生菩薩中,

所有法報佛,化身及變身,皆從無量壽,極樂

界中出。」可知極樂世界,不但是一生補處菩

薩的盛產國,亦是出生十方諸佛的發源地;我

們一生其國,即得見佛聞法,福慧雙修,速証

無生,補候作佛的利益。

當我們明白求生極樂世界,有這麼多的

理由和利益之後,就知道念佛法門,是何等的

殊勝?雖然,釋尊為我們所開示的八萬四千法

門,門門皆可以入道,門門皆可以解脫生死,

圓成佛道。但一定要靠自己個人的力量,如法

修持,精進不懈,還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始

登佛位;若然魔障出現,就會退墮,一失人

身,萬劫不復,實在艱險。

念佛法門,固然也要自己努力,但憑藉

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扶持與接引,保證即生

可以橫出三界,超越六道生死輪迴,到達最安

全、最清淨、也最快樂的地方,安頓自己的身

44

心,然後在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的美妙環境

中,跟隨著諸上善人,進修佛道,不但事半功

倍,簡直是離苦的捷徑,成佛的妙莊嚴路。

所以,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并不是迷信,

而是理智的選擇;不是消極,而是積極的進

取;不是逃避現實,而是理想的實現;不是逃

避業債,而是仰仗佛的慈悲願力,銷除宿業,

同時超度冤親債主,共登極樂,冥陽兩利。

有人認為念佛,是愚夫愚婦之事,或是

老年人的專業。這種想法,簡直是最愚蠢的錯

誤。當知念佛法門,三根普被,上智下愚,利

鈍兼收,而且是老少咸宜。上上智者,如佛在

世時,文殊普賢,佛滅度後,馬鳴龍樹,諸大

菩薩,無不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下下智者,如

屠夫小婢,一念專精,皆可往生。此皆是阿彌

陀佛,慈悲願力的攝受,豈獨限於愚夫愚婦?

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馬鳴菩薩說:念佛是最方便的法門。

龍樹菩薩說:念佛法門,是昜行疾至之

道。

雲棲大師說:「一句阿彌陀佛,該羅八

教,圓攝五宗。」

蓮池大師說:「念佛求生西方,是大德,

大福,大智,大慧,大聖,大賢的事。」所以

蓮宗諸祖,歷代高僧,無不以念佛法門,自行

化他。本人亦發願跟隨著蓮宗諸祖的足跡,以

念佛法門,自行化他;希望在座各位,由現在

開始,就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既可以在有生

之年,滅罪生福,卻病延年;將來臨命終時,

又蒙佛接引,往生佛國,見佛聞法,得不退轉,

終成佛道。

45

念 佛

【大悲咒】的來源是什麼?

【大悲咒】非常非常的普遍,屬於《大

悲心陀羅尼經》。此咒,立即頓超八地,心中

寂悅,發誓弘布此咒,利益、安樂有情。虔誠

所感,立時應願,具現千手千眼。

【大悲咒】的內涵是什麼?

它涵蓋了觀世音菩薩的聖號,也涵蓋了

觀世音菩薩以及諸佛菩薩不同的面相、智慧、

威德與功德。

【大悲咒】具有怎樣的功德

與力量?

據說,持此神咒,即使十惡五逆,極惡

極重的罪障、業障亦能冰消瓦解,一概滌淨。

而且,「必然滿願」──無論持咒者祈求什麼,

願心俱能成滿,從最基底的遠離病難,長壽豐

饒,乃至於圓成佛道,圓成佛果。

不懂它的意思,這樣念有用

嗎? 當

然,咒語本身即包含了菩薩的功德、

願力與加持。所依據的即是「一種聲音的感

應」,因此,特別保留了它梵文的原音。依梵

文而誦持,不加以翻譯。

可以說「釋迦牟尼佛」,就是一個咒語;

「阿彌陀佛」也是。它們都保留了梵文原來的

音色、音韻。

大悲咒功德說

46

仙佛慈語人與人之間,是良緣或惡緣,皆存乎一心。爭吵大多來自於彼此互不相讓,若能做到「你對我錯」、「你大我小」,那麼人我之間自然像春陽、和風,彼此和諧無爭。

咒語,在梵文中,並不止於聲音,而有它

自身的意思。大悲咒亦然。只是意思並不如是

單純,不可以一句直譯成另一句。通常涵蓋多

重的意喻。因此,能瞭解極好;不能,也毋須

罣礙! 它

本身即是一種「聲音感應的法門」,修

持者僅要循著它梵文的發音,精勤持誦即可。

不妨為自己設個定限,日日持誦,滿限為止,

作為一己修持的準則。

持咒貴在於行者的虔誠。只要一心專注,

虔心持誦,誦至一念不生,便自然能感受到內

在的定靜安和,也自有心蓮啟綻功德無量。

47

健康資訊

過敏是指身體的免疫系統對外來的異

物產生過度敏感的反應,這些外來

的異物就稱為「過敏原」,其實大部分對人體

無害,但是過敏體質的人接觸到以後,就會產

生過敏症狀,例如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

皮膚炎、蕁麻疹、過敏性腸胃炎等,甚至會有

更嚴重的致命性過敏反應出現。

過敏的階段

第一階段:患者吸入或食入過敏原後,

體內的免疫防禦系統被啟動,過敏原被視為危

險物,體內會產生抗體防禦,此時身體還不會

出現明顯的過敏反應。

第二階段:當患者再次接觸同樣的過敏

原,體內會產生大量的抗體防禦,把侵入體內

的過敏原趕出去,過程中這些抗體會刺激器官

組織內的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及多種介質,

引起發癢、腫脹、發紅、分泌黏液等症狀,導

致一連串的過敏性發炎反應。

從第一階段演進到第二階段的時間不等,

也有可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但過敏一旦進入

第二階段,之後再碰到同一個過敏原就會產生

過敏反應。

過敏的原因

家族遺傳:過敏與遺傳關係密切,如果

父母之一患有過敏,比父母都沒有過敏的孩子

容易有過敏;父母都有過敏疾病,孩子很難不

具有過敏體質。

長期接觸過敏原:遺傳與環境都會形成

過敏該如何調養

48

過敏,如果長期暴露在花粉、塵螨、香料、蟑

螂、動物毛皮、化學藥物的環境中,很容易引

起過敏。

未接受母乳或太早接受母乳:一般建議

至少要哺育母乳4個月,最好持續為時6—9

個月大以後,因為母乳含有多量抗體蛋白、必

需胺基酸,能幫助嬰兒形成健全的免疫系統。

常處在高濕度或高黴菌處:潮濕高溫的

環境,是塵螨、沒菌的溫床,它們是常見的過

敏原,尤其是塵螨,在台灣多數的氣喘患者都

會對塵螨有過敏反應。

心理問題:心理狀況會影響身體機能,

當面臨心理挫折或衝突壓力時,會造成暫時性

的機能改變,引起心跳加快、食慾衰退、肌肉

緊繃等。研究證實,心理壓力會造成神經傳遞

物質改變,影響免疫機能,因而加重過敏反

應。

過敏原的種類

吸入性過敏原:散播在空氣中,經由呼

吸道進入體內,可以遠播引起各種過敏症狀。

例如:塵螨、蟑螂、黴菌、動物毛皮、花粉、

油煙、煙霧、香水、噴霧劑等。

食入性過敏原:隨著食物透過消化道侵

入人體,也可能是很普通飲食,例如:牛奶、

蛋白、海鮮、花生、啤酒、食品添加物等。

接觸性過敏原:過敏原存在於有毒植物、

金屬、染料中,當皮膚與這些東西接觸時,會

引起接觸部位出現紅疹、發癢等症狀。

藥物性過敏:由注射或口服藥物所引起。

另外,昆蟲叮咬、螯刺也屬於此類。

常見的過敏疾病

過敏性鼻炎

典型症狀:早晨連續打噴嚏、流鼻水、

49

健康資訊

鼻子癢、鼻塞。

原因:過敏性鼻炎常發生在幼兒期到學

齡期,患者常因為鼻子、眼睛發癢,常常用手

抓鼻子、揉眼睛,而且因為鼻塞也常常以口呼

吸,較嚴重的患者會合併有紅眼睛、流眼淚、

耳朵有腫脹感、喉嚨發癢及鼻涕倒流、頭暈、

全身疲勞的症狀,影響患者的注意力和日常表

現。這些不舒服的症狀可因為過敏原消失而解

除,也可能因為持續接觸過敏原而終年存在。

氣喘

典型症狀:咳嗽、胸悶、喘鳴、呼吸急

促。

原因:氣喘可能發生於各個年齡層,是

一種與遺傳有關的慢性支氣管發炎。因為支氣

管的收縮及發炎反應,出現呼吸困難、咻咻呼

吸聲、咳嗽及胸悶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有致

命危險。很多氣喘是以慢性咳嗽為主要症狀,

這種咳嗽通常發生在夜間睡覺時、快天亮時、

剛睡醒時,或運動時。此外,感冒也容易引起

氣喘發作,如果在感冒之後久咳不癒或呼吸急

促的現象,便有可能是氣喘。

異位性皮膚炎

典型症狀:手腕、肘彎、眼角內側、腳

踝出現癢及紅腫。

原因:異位性皮膚炎常發生在五歲內的

幼兒,多在寶寶2個月大時開始出現。發作時

臉部和體側皮膚為大片乾燥紅斑、丘疹,患者

會因為很癢而去抓,但會引起疹子,導致越

癢;惡性循環,不易痊癒。患者通常也會因為

癢而煩躁不安、食欲低下、睡不安穩。異位性

皮膚炎的致病機轉和過敏性鼻炎、氣喘相同,

如未痊癒,皮膚會有苔癬化的現象。

蕁麻疹

典型症狀:皮膚形狀不規則且大小不一

的粉紅色塊狀浮腫、癢。

50

原因:蕁麻疹俗稱「風疹塊」,各個年

齡層都有可能會發生,發作時皮膚表層出現極

癢的粉紅色塊狀浮腫,形狀不規則、大小不

一,會因為搔抓而擴大。有時蕁麻疹可以是全

身型過敏反應的部分表現。全身型過敏反應嚴

重者會伴隨全身症狀,如皮下水腫出現在喉部

造成呼吸困難,在胃腸黏膜造成腹痛、腹瀉,

在關節則引起關節疼痛,甚至是全身性的水腫

造成低血壓,導致休克。

過敏性結膜炎

典型症狀:紅眼、眼瞼酸癢、眨眼、灼

熱感。原

因:過敏性結膜炎常發生在30歲以

下的人,發作時結膜會因為充血呈現粉紅色,

或因為水腫呈現牛奶色,同時會有灼熱感、眼

睛癢及水樣分泌物,嚴重時容易感染葡萄球

菌,會侵犯到眼膜,影響患者的視力。臨床上

如果有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病史

的孩童常會發生過敏性結膜炎。

預防過敏的日常保養法

遠離過敏原:平常應該保持室內通風、

定期清洗地板及清除發霉物品、避免成堆疊書

報,替通風系統加裝隔塵網,並以除濕機降低

濕度,杜絕塵螨、家塵、二手菸、黴菌、寵物

皮屑、花粉等。

多喝水:水分可以稀釋黏液,有助於黏

液排出體外,並能紓解充血現象,經常過敏的

人應該要多喝水,盡量每天攝取8杯以上的水

分。

維持規律作息與充足睡眠:不過度勞累,

良好的身體狀態和睡眠有助於人體免疫系統平

衡,預防過敏原。

注意食物過敏原:經食物過敏原檢測與

醫師診斷,確定有食物過敏的人,就要暫時禁

止再食用導致

過敏的食物。

51

健康資訊

不宜吹冷氣入睡:吹冷氣入睡是被窩內

溫暖、被外涼爽,但不穩定的過敏患者對溫差

比較敏感。對於不穩定的過敏患者,如果是夏

季白天吹冷氣,也不建議將溫度調得太低,可

以加電風扇幫助室內空氣流通與溫度穩定,或

直接使用變頻冷氣機,維持恆溫。

注意眼部保健:有過敏性結膜炎病史的

人,外出應該戴上眼鏡、太陽眼鏡或護目鏡,

避免花粉和黴

菌孢子引起過敏。

保持平常心:應該要減少壓力,放鬆心

情,壓力大、情緒不穩定會影響身體免疫機能

的運作失常,激發各類過敏反應。

適合氣喘者的運動

氣喘的人可以依據個人的健康狀況及興

趣,選擇適合的運動,提高身體的耐受力,最

好以能間歇性休息的運動為優先考慮:

游泳:增強體力、利用換氣改善呼吸機

能。

太極拳:可調節呼吸及伸展身體,增加

肺功能。

體操、伸展操、瑜珈:增加身體的柔軟

度,又能夠獲得足夠的運動量。

羽毛球:增強體力,同時可以藉由運動

促進人際互動,有利心理健全。

散步:改善呼吸機能,不宜太慢或太快,

以會微微出汗的速度為原則。

運動前注意事項

事前準備工作:記得要先做15分鐘暖

身操,是否需要先吸入支氣管擴張劑則遵從醫

師指示。

避免太競爭的項目:以能夠輕鬆快樂進

行為原則,太競爭的項目可能會引發氣喘。

避免低溫、乾燥的環境:如果是在健身

房、冷氣室或冬天,應該戴上口罩,確保在溫

52

暖濕潤的環境下運動。

急性發作期應暫停:發作期應先積極治

療,等到充分休息後再進行。

運動後要做緩和運動:可以降低運動後

氣喘發生的機率。

多吃蔬菜水果可預防過敏

抗氧化成分功用

1有助於體內免疫調節功能

2可降低發炎反應

維生素C功用

1拮抗組織胺的影響

2預防過敏反應的發生

維生素A功用

1增強黏膜組織

2增強呼吸道上皮細胞

3增強抵抗力

改善過敏性鼻炎的穴位

一、贊助放生:

劉寶珠

二○○元

楊文標

二○○元

翁志榮

二○○元

高陳巡

一五○元

高崧源

一五○元

李庚辛

一五○元

曾阿嬌

一五○元

蘇來枝

一○○元

蘇芳玉

一○○元

蘇玲玉

一○○元

蘇恭正

一○○元

蘇鈺丰

一○○元

郭美麗

一○○元

許勝凱

一○○元

楊佩璇

一○○元

洪朝清

一○○元

張碧貞

一○○元

楊家麟

一○○元

蕭桂臨

一○○元

(蕭桂臨迥向亡父

五○元)

(蕭桂臨迥向亡母蕭陳火珠

五○元)

(蕭桂臨迥向亡妻

張秀玉

五○元)

江啟銓

九十五元

江奕文

九十元

江佩宜

九十元

高政助

九十元

江秋輝

八○元

康瑜鈴

八○元

廖進騰

八○元

廖偉翔

八○元

廖琇嵐 八○元

九十九年四月十一日|五月十日

徵信芳名錄

陳素滿

二○元

許佩華

二○元

陳秋全

鼈二隻、泥鰍半斤

二、贊助建宮:

李順得

一○○○元

黃榮元

一○○○元

三、網路維護:

羅盈如

一○○○元

廖曾足

八○元

江玉合

八○元

陳彥霖

八○元

陳宥心

八○元

陳昱辰

八○元

陳木筆 八○元

陳張秀琴 八○元

林茂舜

六○元

李麗鳳

六○元

康雙福

四○元

康淨雁

四○元

康淨慈

四○元

康毓純

四○元

江宜靜

四○元

陳聖旻

三○元

陳芸柔

二○元

劉新發

二○元

劉宋元

二○元

劉木苗

二○元

晉天雜誌 第 04 期發行所 :晉天宮出版者 :晉天雜誌社社長 :陳冠良編輯委員 :王瓊慧•盧汶姍•蘇鋕恩•韓蕎伊• 柯培培美術編輯 :林妙禪•林茂舜網站編輯 :韓淑玲•姚啟賢出版組員 :郭娟秀•秦立楷•羅昱翔•林呈威• 羅瑋菖•賴柏澤•秦立禧•謝蓮香• 蘇玲玉•韓宜庭•邱鴻仁•馬金秋影音 :蘇芳玉總務 :蘇來枝地址 :雲林縣林內鄉林北村增產路 37 號電話 :05-5899583網址 :http://www.jtgo.url.tw聯絡信箱 :[email protected]郵政劃撥帳號 :22244922 戶名 :江玉合發行日期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六月一日

晉天宮交通路線指引圖

晉天宮元辰燈活動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