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OND LAYER 的文件 - HKPC · 業(模具、金屬及塑膠)的能力。 撰寫理念 2....

550
製造科技業 (模具、金屬及塑膠) 《能力標準說明》 第一版 二零一五年五月

Transcript of SECOND LAYER 的文件 - HKPC · 業(模具、金屬及塑膠)的能力。 撰寫理念 2....

  • 製造科技業 (模具、金屬及塑膠)

    《能力標準說明》

    第一版

    二零一五年五月

  • 0  

     

    目錄

    第一章 引言 頁數

    撰寫理念 ................................. 1

    行業背景和目前情況 ....................... 5

    政治、經濟、社會和科技因素(PEST)掃瞄 ............

    環境審視對業界的啟示 .....................

    6

    32

    第二章 資 歷 架 構

    資歷架構 ................................. 37

    資歷級別 ................................. 38

    第三章 能 力 標 準

    製造科技業(模具、金屬及塑膠)主要職能範疇 ......... 39

    製造科技業(模具、金屬及塑膠)職能範疇圖 ........ 40

    能力標準 ................................. 41

    能力單元 ................................. 41

    過往資歷認可 ............................. 42

    第四章 能 力 單 元

    製造科技業(模具、金屬及塑膠)能力單元一覽表 ....

    製造科技業(模具、金屬及塑膠)能力單元表 ........

    第一級能力單元內容 .......................

    44

    45

    101

    第二級能力單元內容 ....................... 107

    第三級能力單元內容 ....................... 121

    第四級能力單元內容 ....................... 247

    第五級能力單元內容 ....................... 413

    第六級能力單元內容 ....................... 513

    第七級能力單元內容 ....................... 530

    附錄一 詞彙對照表 ............................... 535

    附錄二 資歷級別通用指標 ......................... 540

  • 1  

    第一章

    引言

    在二零一二年,教育局協助製造科技業成立「行業培訓諮詢委員會」(諮

    委會),以便在行業內推行資歷架構,而鑑於製造科技業所涵蓋的範疇廣闊,各行

    各業的文化、特性及所需要的技能差異甚大,因此整個製造科技業將分階段進行發

    展資歷架構的基建工作。諮委會根據製造科技業各門類的特質及規模達成共識,在

    現階段先於三個獨特、重要,而關連性較大的門類發展及推行資歷架構,包括:

    模具業

    金屬業

    塑膠業

    在此共識下,諮委會展開制定製造科技業(模具、金屬及塑膠)《能力標準說明》

    的工作,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並獲委託進行這次編撰工作。因應製造科技業(模具、

    金屬及塑膠)現況及未來的發展,以及行業所需的新技能及知識,諮委會制定的製

    造科技業(模具、金屬及塑膠)《能力標準說明》不但清楚臚列業界現在及未來發

    展所需的各級別能力標準,而且為人力資源管理和發展訂立了統一的標準,更為業

    界提供一套完善的培訓架構,以增強業界的技術水平和競爭力,提升整個製造科技

    業(模具、金屬及塑膠)的能力。

    撰寫理念

    2. 製造科技業(模具、金屬及塑膠)《能力標準說明》匯集了來自模具、

    金屬及塑膠門類代表的專業意見而撰寫的,就此《能力標準說明》的撰寫理念,各

    召集人及委員亦有過多次的討論,茲分別將結果敍述如下:

  • 2  

    I. 鑑於此《能力標準說明》是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所撥款資助,故

    就製造科技業(模具、金屬及塑膠)的專門名詞,各委員決定採用以香港業內

    所廣泛認受及通用的專門名詞,並輔以英語詞彙,力求令本港從業員能一目了

    然。同時,由於中國內地與香港的交往日益頻繁,關係越趨緊密,為使此《能

    力標準說明》的通用性更廣,特此制作詞彙對照表,以供參考,及為此《能力

    標準說明》將在與中國內地互相認可作準備。

    II. 為配合製造科技業(模具、金屬及塑膠)未來三至五年的發展,本

    《能力標準說明》已盡量臚列出現時於業界最先進的製造技術、管理系統,以

    及品質系統。目的是藉此讓培訓機構及使用此說明之企業能按《能力標準說明》

    的內容度身訂造出具前瞻性的課程,切合業界的需求及提升業界從業員的質素

    及水平。同時,亦希望推動業內從業員自覺持續進修,自我增值,從而提升競

    爭力。此外, 本《能力標準說明》也預留空間, 於日後更新時能按著業界的發

    展而加入更多適時的能力要求。

    III. 製造科技業(模具、金屬及塑膠)《能力標準說明》內各職能範疇所

    包含的能力單元是首要為業界內的主要門類(如鈑金衝壓模具製造、壓鑄加工、

    塑膠注塑等)而撰寫的,部分行業(如鑄造、鍛造等)及相關行業(如電鍍及

    表面處理、印刷等)於現階段未能充分涵蓋,同時由於這些相關行業也非常專

    業, 所以本《能力標準說明》只包括這些行業少數的能力單元, 留待這些行業

    另行編寫或於日後本《能力標準說明》更新時,將製造科技業(模具、金屬及

    塑膠)及相關行業的《能力標準說明》完善,令業界受惠。

    IV. 本《能力標準說明》集中發展技術性與管理的職能範疇及能力單元。

    製造科技業(模具、金屬及塑膠)內的非技術性職能範疇及能力單元(如財務、

    人事等)是綜合其他行業已有的《能力標準說明》而撰寫的。

  • 3  

    V. 製造科技業(模具、金屬及塑膠)的職能範疇各有其獨特性,但亦

    有其共通之處,所以本《能力標準說明》特設「共通職能」,表示於「共通職能」

    內的能力單元可在製造科技業內跨各門類應用,這樣可以使有志於投身製造科

    技業的人仕在修畢「共通職能」內的相關課程後,獲跨門類的認可,亦可以避

    免製造科技業從業員因轉職其他門類而需要重新修讀相關課程才被認可其資歷。

    同時,希望其他製造科技業(如玩具、家電等)日後撰寫《能力標準說明》時,

    可以參考或借鑑本《能力標準說明》「共通職能」內的能力單元,讓學員的出路

    更廣。

    VI. 就「共通職能」內能力單元的名稱,「產品」的意思因應不同門類而

    有所不同,如應用於模具業,「產品」是指模具;如應用於金屬業,「產品」是

    指金屬件,如此類推。

    VII. 本港的製造科技企業的生產基地一般都位於珠江三角洲,機械性及

    重覆性的工作是由中國大陸的從業員所執行,香港製造科技業從業員多數執行

    管理或技術性較強的工作,為切合實際情況及以香港的製造科技業從業員為主

    要服務對象,本《能力標準說明》的能力單元主要分佈於資歷級別第三級至第

    五級。(有關級別的釐定標準可參閱附錄一《資歷級別通用指標》)。基於上述原

    因, 本《能力標準說明》每一個職能範疇未必能包括由第一級至第七級的連續

    性能力單元。 隨著此《能力標準說明》於日後的更新,將有更多的連續性能力

    單元。另外,《能力標準說明》內各個能力單元的學分是以三的倍數來釐定,目

    的是讓各委員於訂立能力單元的學分時有更清晰的基準。

    VIII. 進階路徑內對職位的能力要求分為兩類,一個是「必要能力」,意思

    是擔當此職位的人仕必需具備相關能力單元內的所列出的表現及知識要求;而

  • 4  

    另一個是「建議認識」,意思是建議擔當此職位的人仕對相關能力單元內的所列

    出的表現要求可以只有部份的認識或初步了解,並非強制要求。此舉的目的有

    兩個,其一是希望企業或相關持分者使用本《能力標準說明》於招聘或員工升

    遷時,評定員工能力的思路可以更加清晰及客觀。其二是因為部份從業員未必

    由基層(紅褲子)出身,為保持從業員能力的連貫性,特設「建議認識」一項,

    將下級職位「必要能力」的相關能力單元臚列於「建議認識」內,令各職位的

    能力要求更加全面。

    IX. 製造科技業的工作技術性強,故經驗在招聘或員工升遷時是一個重要

    考慮因數,所以本《能力標準說明》於進階路徑內的職位增設相關經驗一項,

    並分為兩類,分別是「建議最少職能範疇相關經驗」和「建議最少擔當下級或

    相等職務經驗」,作為參考之用。各委員訂立相關經驗是以「宜短不宜長」的原

    則下進行,目的是讓從業員能估算完成進階路徑的最短時間,增加其工作積極

    及投入性。

    X. 能力單元內所要求的能力可劃分為三個層次,分別為「知」、「能」、

    「專」,為使業界對這三個字眼有更清楚的理解,以下是相關的闡釋:

    I. 「知」(分兩個層次):

    「認識」:對相關的知識/技能有基礎理解;對相關的知識/技能具備初

    步認知,並能應用相關知識/技能或安排合適的從業員進行須具備該知識

    之工作

    「了解」:對相關的知識/技能有確切的理解,包括背後的原理及技巧,

    「了解」與「瞭解」的意思基本相通,分別在於「瞭解」的涵蓋面較廣,

    「了解」的理解程度較深,所以「瞭解」用於描述能力單元內知識的主體,

    「了解」用於描述能力單元內知識的子項

    II. 「能」:可應用相關的知識/技能於工作中;可以完成某種工作

  • 5  

    III.「專業處理」:是指能夠正確、安全地完成能力單元內所描的工作所需具

    備的表現要求,當中亦包括符合法例要求、安全守則、職業操守、優質高

    效及成本控制等

    行業背景和目前情況

    3. 香港製造科技業於 50 年代時,由於大量內地人才及勞動力流入香港,

    促使香港製造科技業高速發展,也使香港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80 年代國家改革

    開放,不少本地製造商將生產線遷返內地,特別是華南及珠江三角洲一帶,獲得大

    量廉價勞動力,只剩下少數技術或自動化含量較高的企業留在香港。現時香港廠商

    的營運模式多是由本地總部接單,再由位於珠三角的廠房負責生產。但是,獲取廉

    價勞動力的背後亦減少了企業對開發新技術及研發高增值產品的動力,使不少廠商

    側重於原始設備製造(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的業務。

    4. 香港現時仍沒有獨立的產品研發中心,亦只有少數公司願意投入資

    源研發新技術,使產品開發側重於外觀設計或現有技術整合,缺乏產品功能及技術

    上的突破。面對較低增值能力的產品,香港不少製造廠商仍然只能依賴薄利多銷的

    策略營運。基於香港地方少工資高的環境,香港廠商多由本地總部接單,並由位於

    珠三角的廠房負責生產。但因為近年內地工資急速上升及勞動力短缺,港資製造商

    的人力資源成本大增,促使各港資製造商增加自動化設備的投資,提高製造自動化

    的程度,同時發展自家品牌,進軍高增值市場,拓展內銷業務及新興市場。

    有企業預計,內地的工業成本在未來數年將會急速上升,因而考慮將部分生產工序

    移到東南亞等地區,高技術及自動化程度高的部分甚至會移回香港,香港必須培育

    出足夠的知識型人才迎接新挑戰。

    5. 香港現時有多間專上學院提供工程學方面的高等教育,亦有專業職

  • 6  

    業訓練機構提供製造業方面的職業訓練。但由於以往的香港工業多為低增值基礎工

    業,因此未能吸引年青人投身製造科技業,使大量的工業人才流失,造成現時青黃

    不接的斷層現象。有業界代表表示,現時有不少香港廠商希望把自動化程度高、增

    值量高及技術含量較高的部分,如研發、樣板製造、人機協調組裝,以及高增值成

    品加工等遷回香港,但大部分的廠商都未能找到足夠的人才支援業務,實在是本土

    工業發展的一大障礙。

    6. 雖然香港本地製造科技業現時佔全港生產總值的比例不高,但製造

    科技業不但直接帶動著本地不同產業如物流、金融和科技創新業的發展,製造科技

    業相關的科技也跟各大產業有莫大的關連,例如在醫學界所應用的人造骨骼快速成

    型技術等,與製造科技業的快速原型技術有著密切的關係。此外,在全球的先進國

    家及地區如瑞士、德國和日本,本土的高增值製造科技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亦有

    助當地社會在發展及財富分配上取得平衡。香港借鏡外地成功的例子,發展人才以

    支持本土高增值製造科技業的發展,建立和諧共融的平衡發展環境。

    7. 憑著香港誠實可靠的品牌效應、靈活勤奮的高質素人力資源,以及

    簡明公正的法律制度,香港實應把握機會,加強製造科技業的配套準備、培訓足夠

    的技術人才,在新的營商環境中以統籌、研發、檢測及銷售管理為重點發展方向,

    打造高科技、高增值,並以產品創新為主導的製造科技業。

    政治、經濟、社會和科技因素(PEST)掃瞄

    8. 在制定《能力標準說明》之前, 我們先要審視宏觀的環境,以洞悉

    行業的目前狀況,探討未來的發展方向。本文採用「PEST」這系統化的分析方法,

    通過掃描宏觀環境中有關政治、經濟、社會及科技等因素對零售業的影響,從而瞭

    解業界所面對的挑戰, 以預測製造科技業未來發展趨勢。

  • 7  

    政治因素

    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

    9. 自 2003 年,內地與香港特區政府簽署了內地與香港、澳門《關於建

    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及《補充協議》、《補充協議二》和《補充協議三》。

    CEPA 是國家主體與香港、澳門單獨關稅區之間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也是內地第

    一個全面實施的自由貿易協議。

    10. CEPA 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貿易投資便利化三大範疇。其中,

    貨物貿易涵蓋所有經本地生產商申請並符合雙方已商定的CEPA原產地規則約1800

    種香港貨物,輸入內地時均可享有零關稅優惠,與製造科技業關係最為密切的出口

    貨物種類包括汽車零部件、電子手錶製品、醫療器械及其部件、紡織及成衣製品,

    以及多種塑膠五金製品,使不少香港廠商受惠。

    11. 根據中國經濟網從深圳海關獲取的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香港

    CEPA 受惠進口全面增長。自香港 CEPA 於 2004 年 1 月 1 日正式實施以來,截至 2011

    年 3 月底,內地累計進口香港 CEPA 項下受惠貨物 49.6 億美元,關稅優惠額達到

    28.4 億元人民幣。此外,在簽署最新補充協議後,香港企業享受零關稅進入內地

    的條件獲得進一步放寬,從過去要求産品中香港的「從價百分比」(value added

    content)不少於 30%,即由來自香港的原料價值、組合零件價值、勞工價值,加上

    產品開發支出費用後,除以出口製成品離岸價格所得出的數值不低於 30%時,即可

    享受零關稅的優惠。現時,相關要求放寬到允許將産自內地的原料和組合零件價值

    計入「從價百分比」,且比例可佔總值的 15%。

  • 8  

    12. 在服務貿易方面,香港服務提供者在多個服務領域可享有優惠待遇

    進入內地市場,優惠的形式包括允許獨資經營、減少持股限制、降低股本要求、降

    低地域及服務範圍限制等,有利於香港廠商在國內拓展業務,建立更多內銷熱點。

    此外,當中還包括香港專業團體和內地規管機構簽署的多項專業資格互認的協議或

    安排,允許符合相關規定的香港居民參加 38 項內地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包括

    假肢及矯型器製作、品質控制、計算機技術與軟件等專業技術資格,方便香港從業

    員在兩地從事與製造科技業有關的專業工作。

    13. 中港雙方還同意在多個貿易投資便利化的領域加強合作,透過提高

    中港兩地在電子商貿、通關、商品檢驗檢疫、食品安全、質量標準等方面標準和法

    規上的透明度,加強兩地執法人員的合作,簡化相關行政手續,以改善整體營商環

    境。當中還特別強調了加強雙方在建立品牌上的合作與交流,共同開拓國際商品、

    工程市場方面的合作,並透過建立工作組、品牌保護的信息交流及品牌的推廣和促

    進,加強雙方在品牌領域的合作,以推動兩地經濟發展和促進兩地經貿交流。

    國家十二五規劃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於

    2011 年 3 月 16 日正式公布,突破性地將「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單獨成章,

    詳述香港特區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功能定位。關於港澳地區的第五十七章下共

    分為三節,分別為「支持港澳鞏固提升競爭優勢」、「支持港澳培育新興產業」及「深

    化內地與港澳經濟合作」。

  • 9  

    15. 港澳專章的重點包括明確表述國家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競爭優勢,

    除了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還大力支持香港培育新興

    產業,發展六大優勢產業,繼續實施 CEPA,加深內地與香港的經濟合作,確定《粵

    港合作框架協議》中粵港合作的重要功能定位。

    16. 上述國家政策不但明確表示支持與製造科技業息息相關的產品設

    計及創意工業,還肯定了對製造科技業有直接幫助的國家扶助政策 CEPA,促進「香

    港製造」的相關產業及粵港合作的重要功能定位,以及香港在珠三角區域合作中的

    核心作用。專章亦支持在內地的港資加工貿易企業穩定發展和轉型升級,繼續保持

    加工貿易政策的基本穩定,推進珠三角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創新管理模

    式,建立健全加工貿易企業內銷便利化機制,加強就業服務和用工指導,提供融資

    保險支持等,鼓勵港資來料加工企業轉型升級。

    17. 現時中港兩地政府為香港廠商提供的相關優惠包括促進資產管理

    業務,簽訂更多避免雙重徵稅的協定,研究為更多香港製造的產品推出更多稅務優

    惠,並透過舉辦各類型展覽及商務活動加強海外推廣等,與相關的內地省市進一步

    合作,重點推動先進製造科技業。

    18. 在現階段粵港雙方已達成合作協議,共同執行各個重大項目,包括

    加強深圳前海的基礎建設,將前海打造成粵港現代生產性服務業中心,並在廣東先

    行先試對香港服務業開放市場,增加香港廠商在廣東推行內銷的熱點,以及加設蓮

    塘/香園圍口岸,縮短香港至深圳之間的車程,加強處理車流量和旅客流量能力,

    提高粵港東部地區出入境通行效率。各種政策皆有利於香港廠商減低營商成本,建

    立自家品牌,發展高科技高品質製造科技業,加強與內地政府及企業的合作,共同

    開發內銷市場,達至雙贏的局面。

  • 10  

    國際出入口法規及指令

    19. 隨著社會對產品安全和綠色生活的呼聲日漸增強,各國政府皆訂

    立了各自不同的入口標準和法規。歐美各個先進國家都對從外地進口的貨品實施了

    一連串嚴格的規定,禁止未能符合有關規格的貨品進口。同時,各龍頭企業皆要求

    所有大大小小的供應商符合各種產品安全、社會責任及環保標準,促使香港廠商持

    續改善生產及管理系統,以符合各種標準的要求。

    20. 早年出口歐美的產品由於在材料中的重金屬、添加劑等化學物質

    被檢測出超標,或未能通過安全測試而頻頻被召回,直接或間接促使歐美各國陸續

    修訂或推出越來越嚴格的產品化學物質法規及產品安全測試法規,例如玩具行業中

    的 ISO 8124、美國消費品安全加強法(CPSIA)、化學品註冊、評估、授權和限制法

    規(REACH)、危害性物質限制指令(RoHS)、IEC 62115、EN 71、ASTM F963、針對家

    用電器的 IEC 60335、消費品安全法案(CPSA)、汽車行業的有害物質管控清單(GADSL)

    等等,對內地及香港製造科技業産生了深遠的影響。現時所有出口至歐美各國的產

    品,都必須符合相關的測試,甚至要求由 ISO/IEC 17025 認證的實驗室進行測驗並

    發出安全測試合格證明,令香港廠商的營運成本大增。然而,各企業可提升廠內的

    實驗室以符合 ISO/IEC 17025 要求並取得認證,以加快企業對成品質量控制的反應

    速度,減省依賴第三方實驗室檢測的成本,並加強從業員於產品安全上相關的認識,

    以降低營運成本。

    21. 社會責任在近年受到重點關注,符合社會責任標準 SA 8000 及職業

    健康及安全管理體系標準OHSAS 18001的供應商在國際市場上競爭時都較容易獲買

    家青睞。此外,各行業亦有按業內的特殊環境和情況制定了自己的行業守則,例如

    在電子行業的電子工業行為準則(EICC)、玩具業內的國際玩具業協會商業行為守則

    (ICTI),以及紙品業的森林監管委員會守則(FSC)等等。

  • 11  

    22. 環保的要求和法規包括一系列的標準,如環境管理系統認證 ISO

    14001、溫室氣體計量與認證 ISO 14064、環保產品設計指南 ISO 14006、產品或服

    務碳足跡盤查 PAS 2050 及 ISO 14067 等等,為企業不同的環保項目提供相關的指

    引。此外,亦有不少環保管理標準指示了企業整體上的環保運作安排,如能源管理

    標準 ISO 50001,協助企業提升能源效率,降低成本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及

    IEC/QC080000 管理系統,從產品開發、採購、生產、以至出貨等各階段中,嚴格

    控制物料選擇、進料品質及製程污染,不但要求企業遵守有關規定,也要求供應鏈

    內不同的供應商配合。各國也就循環再造、回收和再用等環保要求設定各式各樣的

    法規,例如廢電子電器設備指令(WEEE)、耗能產品環保設計指令(EuP)、報廢汽車

    指令(ELV)及報廢飛機指引(ELA)等等,要求進口貨品合符相關規格。

    23. 雖然這些要求都增加了企業的營業成本,但在現今的營商環境中,

    只有時刻緊貼標準變化趨勢,按照高標準生產產品,並負上各種社會責任,才能獲

    行業內的一線生產廠或買家青睞,為企業贏得商機、市場和商譽。

    經濟因素

    傳統出口市場衰退

    24. 經濟全球化加深了個別經濟體系對環球市場的影響。2008 年美國

    的次按危機引發環球經濟層面上的衝擊,造成多間銀行倒閉,世界各國經濟一片蕭

    條,對製造科技業的影響極為深遠。當經濟全球化程度穩步上升,各國政府都越來

    越無法控制資本的國際流動,引致各國經濟同步及全球化波動,這也是 20 世紀 80

    年代起金融危機頻繁發生的原因之一。

  • 12  

    25. 在歷年的金融風暴中,香港有幸能依賴地理上的優勢,並在 CEPA

    零關稅的扶助下依靠內地市場穩步渡過危機。國家人口多,面積大且資源豐富,內

    需市場可觀,近年發展迅速,加上國家在文化和傳統上的影響,國內經濟體系有著

    更強的承受力。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數據,在 2008 年全球出入口貿易增長皆為 2%

    時,國內出入口貿易增長分別為 9%及 4%;而在 2009 年全球出入口貿易錄得大幅度

    負增長時,國內的入口貿易更反而有 3%的增長。如能好好利用內地市場帶來的商

    機,就可大大減低香港製造科技業面對環球經濟波動時的風險。

    26. 此外,不少中港企業為了進一步減低風險,近年努力拓展其他新興

    海外市場,特別是具有高度潛力的中東、印度、俄羅斯、東盟、拉丁美洲及南非等

    新市場。港資企業可因應不同市場的獨特性,將業務由已發展的北美及西歐,擴展

    至發展中的新興市場,加強企業於不同地區建立的網絡,分散不同市場的風險。以

    下是國內近年與各個新興市場貿易方面的情況:

    i. 2010 年,國家與中東地區國家的貿易額突破 1900 億美元,至 2011

    年上半年達到 1200 億美元,比同期增長 36%。據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的資料

    顯示,國內與中東貿易總額繼 2002 年超過英國、2006 年超過德國後,2009 年

    國家超過美國成為對中東的最大出口國。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的亞洲和中東策

    略師 Ben Simpfendorfer 表示,在過去的 10 年中,中東與國內的貿易額從幾

    十億美元飆升至 1,300 億美元。國家現在是中東地區的最大單個交易夥伴國,

    而且這一趨勢還將延續,貿易值將繼續增長。

    ii. 根據印度商業資訊及統計署與印度商務部的統計,2010 年印度貨

    物貿易進出口 5519.1 億美元,比上年增長 30.5%。同期,國家是印度第三大

    出口市場及最大的入口來源地,貿易額分別為 174.2 億美元和 381.6 億美元,

  • 13  

    比 2009 年分別增長 71.5%和 32.3%,擁有巨大的潛力。而印度自國內進口的主

    要商品為機電產品、化工產品和平價金屬及製品,進口額分別為 159 億美元、

    64 億美元和 39.3 億美元,分別增長 3.7%、51%和 97.3%。

    iii. 2006 年中俄貿易額為 334 億美元,較 2005 年增長 15%。到了 2011

    年,中俄雙邊貿易額超過 830 億美元,兩國計畫在未來三年內將雙邊貿易額再

    提高 170 億美元至 1000 億美元。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經濟系主任 Davtyan 表

    示,國家在俄羅斯現有交易夥伴中排第二,到 2015 年國家將超越歐盟成為俄

    羅斯的第一大交易夥伴。

    iv. 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又稱東盟)內的十個東南亞國家,包括汶

    萊、柬埔寨、印尼、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

    擁有約 6.18 億人口,並預計會以約每年 1000 萬的速度增加,出口總值約為每

    年 400 億美元,是全球第 4 大的出口區,外匯存底為全球第 3。在 2010 年 1

    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建成,創造出以人口計算全球最大的自由

    貿易區,包含人口約 19 億,綜合內部 GDP 全球第三,僅次於歐盟及北美自由

    貿易協定(NAFTA)。現時在國家和東盟之間的貿易約有 7,000 種產品享有零關

    稅的優惠,若香港能加入 CAFTA,相應的貿易優惠將可為香港廠商帶來龐大的

    發展空間。

    v. 在 2002 至 2007 年這五年間,中非貿易增長了 30%,2007 年貿易額

    更超過了 550 億美元。同時,國家越來越重視與非洲的經貿關係,鼓勵國內企

    業「走出去」和加大進口非洲產品。根據中國海關總署公佈的統計資料顯示,

    國家與南非的雙邊貿易增長強勁。2011 年國家整體進出口增速為 22.5%,而國

    家與南非的雙邊貿易進出口總值則高達 454.3 億美元,比同期增長 76.7%。

  • 14  

    vi. 此外,從 2004 年至 2007 年這四年間國家和拉丁美洲貨物貿易年均

    增長達 40.2%,雙方的貨物貿易額從 400 億美元上升至 1026 億美元。與此同

    時,中拉貿易在國內貿易中的重要性逐漸在增加,其貿易量在國家貿易總量中

    所占的比重呈現上升的趨勢,成為中港廠商的重點拓展對象。國家更在 2011

    年簽署了 20 多個協定,從開採原料到發展醫學和教育合作,協定總額達 300

    億美元。

    市場需求波幅增大

    27. 時下投資風氣旺盛,造成金融體系內的泡沫現象。基於經濟全球化,

    泡沫爆破時會同時影響全球各大小經濟體系,使一國問題連帶著其他各國的經濟安

    危。近年頻繁的金融危機造成了環球經濟蕭條,大大影響了香港廠房的營運。此外,

    現今社會生產力過剩,眾多供應商同時在單一市場內競爭,各國企業皆已經由生產

    為本的經營方法改為顧客為本,形成產品高度多樣化,以滿足客人需求為首任,訂

    單也因而頻繁地改變。

    28. 面對大範圍的經濟波動,不少廠商必須開發新市場以減低單一市場

    為企業帶來的風險。不少新興國家,特別是金磚五國在經濟逆境之中相對先進國家

    錄得較平穩的增長,而基於文化、語言、距離及時差等因素,大陸內銷市場是香港

    廠商開發的最佳對象。在改革開放至今約三十年中,國內一直保持著約 8-10%的增

    長,內銷市場全年平均增長更高達 10-20%,其中華南珠江三角洲、華東長江三角

    洲,以及東北環渤海經濟區等近海經濟區域發展最為強勁,配合成渝經濟區及中部

    經濟區等內陸重點發展區域,以及「西部大開發」、「重振大東北」、「南水北調,西

    氣東輸」等政府扶助政策,東部環海地區帶動中西內陸地區高速發展,此增長預料

    將會持續多年,香港廠商實應把握時機發展內銷市場。

  • 15  

    29. 為了應付市場,例如訂單和產品要求上等不能避免的頻繁變動,製

    造企業必須透過提高對市場的反應速度,以減低需求信息隨著供應鏈往後回傳時波

    動逐級加大的效應(Bullwhip Effect)。更準確的市場資訊有助減少滯銷及生產過

    量的問題,透過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高階生產計劃及排單系統(APS)、電子通

    訊平台等信息自動化系統的應用,促進企業內部以及與供應商和客戶的溝通,提高

    設計、製造、銷售信息的傳遞效率,有效減低波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30. 同時,要減少市場波幅帶來的影響亦可透過使用通用元件(Generic

    Product),並推遲產品多樣化製程(Product Differentiation Process)來減低個

    別市場滯銷及生產過剩的風險。其中一個簡單的例子便是在部分電器廠商完成生產

    後,並在銷往各個市場前,往往不會把個別語言的說明書放在箱子內,而是留待需

    求確認後才馬上列印相關地區語言的說明書並安排運送服務。基於香港航運業的發

    達,在面對市場波幅問題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若香港能好好運用航運業帶來的優勢,

    結合珠三角其他地區不同的長處,發展最後加工、成品組裝或產品多樣化的服務,

    將可以協助廠商減低市場波幅帶來的影響,達致雙赢的局面。

    內地綜合成本上升

    31. 改革開放初期一些企業以低成本、薄利多銷的策略於內地設廠,現

    今大多都因為營運成本增加、技術含量低而被淘汰。現時的營商環境嚴峻,除了要

    面對各種稅務,例如海關關稅、增值稅等,還要面對銀行信貸收縮、人民幣升值、

    勞動力成本上漲等問題,香港企業必須自行產業轉型,開發新產品,繼而建立自家

    品牌,進軍高增值市場繼續發展。

    32. 根據香港工業總會在 2012 年的調查指出,香港廠商的經營成本比

  • 16  

    2011 年上升 10%,其中工資上升 15%,原材料上升 10%,燃料和能源上升 10%,信

    貸支出也上升了 6%。同時,人民幣升值也為香港廠商帶來龐大的壓力,在 2005 年

    至 2011 年期間,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上升超過 31.9%。若以在內地生產的香港廠

    商在當地以人民幣結算的 49.8%平均增值含量計算,若人民幣兌美元升值逾 30%將

    會提高生產成本約 15%。

    33. 在金融危機及失業率高企的壓力下,發達工業國家,例如美國、日

    本、德國等都希望把製造科技業轉移回自己的國家去。而由於這些大國的製造科技

    業在價值鏈上的位置遠遠高於國家,因此國家勞動力成本的變化說明國內製造科技

    業在攀升價值鏈的過程中,將會遭遇更多來自這些國家的直接競爭。若要保持製造

    科技業競爭力,關鍵在於能否在價值鏈上的更高位置獲得競爭力。

    34. 香港製造科技業擁有雄厚的基礎工業實力,具備條件發展自家品牌

    及高增值行業,爭取在價值鏈上取得更高的位置。由原設備製造升級至原設計製造

    (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及最終進化至原創品牌製造(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ing)可為企業帶來較為豐厚的收入,並平衡整條供應鏈上的成本和收入,

    使設計、生產、包裝、運輸、銷售等獲得平衡發展,使企業內部各方面都可以持續

    發展,避免了只作為原設備製造商,因利潤薄弱而無法自行進行升級轉型的困局。

    35. 目前香港最新發展的高增值製造科技業包括汽車零部件、航空零部

    件,以及醫療器械。三個行業皆吻合香港本地塑膠、五金、模具等基礎製造科技業

    發展的特色,並擁有非常高的潛力。面對年增長強勁的汽車市場,內地汽車需求在

    2001 至 2010 這十年間平均年增長達 25.3%。而未來 20 年,國內航空業可保持最少

    7.2%的年均增長,每部飛機的人力指數更高達每公斤港幣 12,000 元,產品增值額

    非常高。而內地人口老化速度加大,預計在2020年將會有13.6%的人口超過65歲,

  • 17  

    國務院最近推行醫療體制改革,力求在 2015 年前建立起覆蓋全國的立體醫療保障

    體系,推動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為香港企業帶來無限商機。

    社會因素

    勞動力短缺及工資上漲

    36. 勞動力短缺以及所造成的人力資源成本高漲是全球製造科技業面對的一大問

    題。在2007年,全球平均工資較1999年增加18.7%,其中以東歐及中亞地區提高超

    過3倍為最多,亞洲亦增長近2倍,實質工資年增長達7.2%。在2001至2007年間,俄

    羅斯及國家的實質工資平均年增長率為全球最高,分別為15.2%及12.7%。工資上揚

    促使各國製造科技業於全球各地尋覓更為經濟的地區開設人力密集的廠房,或設立

    自動化生產設備減省人手,建立二十四小時運作的無人生產車間來減低人力成本對

    企業經濟上的衝擊。

    37. 在美國中情局2011年的調查顯示,中國的生育率為每千人12.31個

    嬰兒,於221個國家中排名158,比法國和美國等發達國家還要低。雖然國家的生育

    率遠比香港排名220的每千人7.54個嬰兒高,但生育率的降低不但使國家勞動力供

    應直接減少,也基於製造科技業普遍較為辛勞或需跨省工作減低父母對子女從事相

    關行業的支持。在珠三角一帶,由於近年不少工人和技術人員因各種原因轉為從事

    服務性行業或返回家鄉工作,造成嚴重的工人荒,離職率高達35.6%。由於勞動力

    供給的嚴重短缺,促使人力資源成本大幅上升。

    38. 在2009年,內地製造科技業以基層操作員工的平均月薪約為港幣

  • 18  

    2,200元,香港製造科技業中層技術、行政及管理人員的平均月薪則約為港幣11,500

    元。業界代表表示,在2012年內地一名基層勞工的基本薪酬約為人民幣1600元,連

    社保、勞保、膳食及住宿後整體成本約為人民幣3000元至3500元,與香港同級人員

    薪酬水平的差距日漸收窄。同時,各地政府立例保障低層員工的權益,使各省政府

    連年立例提高最低工資,在2011年各地的最低工資平均比2010年提升22%,並預計

    在未來五年將會有高於13%的平均年增長,迫使不少香港企業將生產車間遷到海外,

    例如緬甸、越南、孟加拉,甚至南非等地,亦有不少企業計劃把高增值的部分如研

    發部門及組裝部門等遷回香港。

    39. 在招工困難、勞動力品質不足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影響之下,加強

    自動化生產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提高產品增值額,以及建立自家品牌是製造企業可

    以預見的出路。有調查顯示,國家及香港人力資源的職業結構發展趨勢將以高新技

    術產業為主,直接從事生產及加工製作的就業者在總體勞動人口中的比例將直線下

    降,而知識型勞動人口的比例將直線上升,以非工業化、知識密集型、高科技的職

    業為未來主流。

    40. 在香港,自20世紀80年代內地實施經濟開放政策,不少香港企業因

    為香港工資高昂將人力密集的生產廠房北移神州,促使在1996至2006這十年間,本

    地製造科技業由佔全港就業人數的16%跌至僅6%。因此,雖然現時本港有多間大專

    院校開辦高等程度教育培訓課程,另有職業訓練局和製衣業訓練局為香港培育工業

    人才,不少年青人完成工業訓練後皆因缺乏就業機會,或對行業前景不樂觀而沒有

    在製造科技業內從事相關工作,或工作數年後轉為從事其他行業。

    41. 但是,香港在2010年整體工資的平均升幅僅為3.3%,提高本地企業

  • 19  

    將部分生產流程留在香港的意欲,同時促使本地企業加大本港及部分內地生產運作

    的自動化程度,以達致減省人力的需求,提升競爭能力。有見及此,部分模具、金

    屬及塑膠企業亦開始逐步把產品開發及高增值之工序遷回香港。可是,基於近年較

    少學生有興趣升讀工科,特別是與製造科技相關的科目,現時香港缺乏具質素及能

    力的產品設計、自動化及工藝研發人員。同時,部分產品設計人員對工程及加工工

    藝知識不足,未能有效協助企業開發新產品,成為進軍原始設計製造及原創品牌製

    造之障礙。

    市場需求款多量少

    42. 現今經濟和社會環境變遷,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要求急劇改變,

    導致大量生產的環境基本上已不復存在。當中的主要原因包括人工成本持續上升、

    消費需求變異性提高、市場由簡單標準要求轉變為多樣化多品種要求,以及市場上

    的穩定需求逐漸消失等等。結果,消費者不再滿足於商品的少許選擇性,要求製造

    商把商品根據客戶要求製成符合個人對功能和美觀需求的獨特產品。因此,個別產

    品和服務的需求量變得不穩定,產品需求由「單一而大量」轉變成「款多量少」。

    43. 「款多量少」的需求現象已出現於許多產業及市場,例如多種外型

    及功能配件選擇的汽車業、提供多種服務的通訊產業、提供多種口味及差異性商品

    的飲料業、針對不同特性客戶而提供各種金融性商品的金融保險業等等。另外,網

    路購物系統讓消費者選購特定規格的商品,再透過網路即時傳遞商品資訊到企業的

    電腦系統,由工廠的系統依據訂單的規格需求進行生產、組裝及加工,完成客製化

    的產品,再交由物流供應商把客製商品送達客戶手中。

    44. 新興的「款多量少」及客製化(Customization)需求模式,逐漸取

    代統一而標準化的產品,以及縮短產品的生命週期。為提高企業的靈活性和對市場

    的反應速度,不少大型製造商皆提高製造零件的標準化,甚至擴大標準化應用範疇

  • 20  

    至標準模腔和標準內模,並按市場「款多量少」的特性引入快速製模技術(Rapid

    Tooling),使企業能在產業製造的源頭上提升靈活性。

    45. 此外,製造商應透過科技的應用,以及運用精益生產(Lean

    Manufacturing)及敏捷生產(Agile Manufacturing)等管理策略,來達成針對高變

    異性產品的快速生產能力,並在製造流程中增加數值控制、機械臂及實時生產監控

    的應用,結合各種自動化設備建立彈性製造系統(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同時使用工序較少及靈活性較高的生產線及生產流程,模組化之產品設計,以縮短

    產品開發時間,製造不同規格的高品質產品,配合市場急速轉變的需求。

    46. 除了從零件及內部製程方面著手,不少製造商也改變了傳統的企業

    架構迎合市場需求。部分製造商在目標市場附近設立了組裝中心,成立特別工作部

    門實行遙距離岸管理,縮短了生產基地與市場的距離,不但能節省大型貨物的運輸

    費用,也能加快生產基地對市場反應的應變速度,對製造商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戰

    略性地位。

    環保需求持續提升

    47. 根據本地主要環保團體「香港地球之友」的一個環保研究調查指出,

    在香港這個消費城市,市民對綠色產品有一定的認受程度。研究調查發現72.8%的

    受訪者認同環保產品比較健康,70.2%的受訪者表示為了下一代而想過多使用環保

    產品,43.6%的受訪者認為環保產品在未來三年會愈來愈受歡迎,38.5%的受訪者更

    加認同環保產品的品質普遍較好。由此研究調查看來,本港市民的現今消費態度傾

    向於支持使用環保產品,可見環保產品市場將是未來的商家必爭之地。

    48. 另一方面,目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格局,使得日趨惡化的環境問題

  • 21  

    及愈益逼切的環境保護成為全球性的共同議題。因此,在國際方面,大多數國家都

    在法律、資金、相關技術等方面投入大量資源。在國內,政府、企業及公眾對環境

    保護的關注程度亦得到相對的提升,使得於內地設有生產廠房的本地廠商正面對持

    續提升的環保法例法規要求。

    49. 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預計,2012年環保裝備製造產業整體上仍會

    保持2006年以來20%以上的年增長勢頭。國際環境協定的實施亦促進了國家的環境

    貿易,如控制臭氧層耗散物質的蒙特利爾公約便形成了臭氧層友好產品及其技術開

    發的市場,而控制有毒物質和垃圾越境轉移的巴塞爾公約則造就了廢棄物的管理和

    再利用市場。由以上資料可見,現時廠商對於使用環保設備及相關技術有確切的必

    要性。

    50. 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和公眾環保意識的提高,市場上對消

    費需求的觀念亦得到變革,本地廠商有需要就產品設計、生產過程及生產環境等各

    方面滿足來自市場的環保要求。因此,廠商有需要培訓綠色製造人才,提升對碳排

    放及碳足跡(Carbon Foot Print)計算方法的認識,以期望在保證產品的功能、品

    質及成本之餘,能夠在設計和製造層面上加入對環境的影響和資源效率進行綜合考

    慮,並通過技術創新及系統提升,使產品經設計、製造、使用,以至回收、拆解與

    再利用的整個生命週期之中,只對環境、人體健康及社會帶來最小的影響,促使社

    會達致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科技因素

    科技管理要求提高

    51.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以知識為基礎的新經濟發展,經濟全球化

  • 22  

    的迅速推進,世界格局和國際競爭模式發生了深刻變化,也對科技政策和科技管理

    體制産生了深遠影響。面對社會對產品安全日漸嚴緊的要求,一些國際性的行業代

    表,如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SAE)、國際汽車行業工作組

    (IATF)及國際航空品質工作組(IAQG)等等,皆為指定行業制定了不同的管理系統標

    準及要求,推動各地企業對指定行業內的特殊製程或科技進行有效的管理,並持續

    改善管理體系。

    52. 先進國家的一線企業為了符合當地的安全和品質規定,提高企業形

    象及產品質素,不少著名的大型生產商都要求所有處於供應鏈上游的供應商必須符

    合各種品質管理標準或行業指定標準,在高增值行業內尤其常見。廠商有需要就製

    造物料的性能和應用,以及先期產品開發計劃(APQP)、風險分析(FMEA)、生產能力

    指數(CPK)、統計製程控制(SPC)、測量系統分析(MSA)及試生產件批核程序(PPAP)

    等範疇上,全面提升設計及生產技術人員的技能,以滿足法規及行業要求。

    53. 香港廠商早於 90 年代初已經引入 ISO 9001 品質管理系統標準,但

    現時買家的要求越來越嚴謹,除了達到 ISO 9001 外,也要求各廠商提升其資產管

    理系統達至 PAS 55 的要求,或透過 FMEA、PHA、FTA、HAZOP 等風險管理工具建立

    符合 ISO 31000 的企業風險管理架構。各行各業亦不斷推出行業指定的標準,如汽

    車工業的QS-9000、VDA 6.1、VDA 6.4及ISO/TS 16949、航空工業的AS 9100、NADCAP、

    ELA、醫療器械工業的 ISO 13485 及 ISO 14971 等等,以達致每一個工業產品都能

    符合嚴謹的安全及品質規格,並具備高度的可追溯性。

    全球材料及製造科技的趨勢

    54. 全球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材料科學、材料加工、機械工具、機械臂

    及自動化、微型和納米技術、精密加工、生物技術、微電子和信息技術、電腦輔助

  • 23  

    工程分析(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和互聯網應用,將直接地影響製造科技業

    的發展。這些先進的科技可協助廠商提昇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以面對未來的挑

    戰。

    55. 近年來,材料科學的進步帶動了很多創新產品和製造技術的開發。

    選定符合產品要求的材料不但能提升產品質素,減少次品,也能促使產品在其預定

    的生命週期內完成所需的工作,為企業帶來良好的名聲以外也間接地推動了環保的

    發展。新的陶瓷材料、聚合物、金屬合金、碳纖維、生物材料和混合材料廣泛應用

    於不同行業,例如醫療,航空,高檔消費電子及通訊產品等。新材料將能夠提供新

    功能和改良性能,可用來製造更輕、更快、更薄、更可觀和更容易個性化的零部件

    和產品,以迎合市場發展趨勢。

    56. 另一方面,先進和創新的製造技術和設備將改變製造科技業的生產

    規模和範疇,甚至行業的運作模式。製造科技的發展能有效地減低生產成本,提高

    產品質素與精度,也能省卻部分加工製程,促使以往難以加工的材料投入量產。同

    時,現在自動化技術日益成熟,各種自動化製造設備與電腦輔助工程軟件的費用降

    低,但相反自動化設備的功能和效率卻能夠得以大幅提升,大大提升各香港廠商成

    功提升生產自動化的可行性。

    57. 現時,香港企業的生產基地多數位於珠江三角洲,僅以中檔的價錢

    便可生產出高檔次的產品,供應世界各國不同行業。隨著內地以及其他新興國家的

    高速發展,以及珠三角工資上漲,人力資源供應短缺,香港製造科技業面臨競爭對

    手實力差距逐漸收窄及人工成本上漲的挑戰,促使本地企業頻頻從外地尋求解決方

    案,透過引入先進的製造及自動化技術,進軍高增值市場,並減少生產操作的人力

    需求。

  • 24  

    58. 經過多年的發展,香港製造科技業已經能夠在不同的行業,例如玩

    具、電子產品、家電和汽車零部件等,取得相當成績。近年部分商會及企業透過香

    港和珠三角政府資助努力引進不同的生產技術,成功提昇本港製造科技業的能力,

    並運用新材料於產品製造,以及建立特定高增值行業適用、國際認可的品質管理系

    統,為進入高增值市場,例如汽車零部件、醫療器械及飛機零部件等打好基礎。以

    下將提及上述各種科技因素對製造科技業不同範疇的影響:

    產品研發科技(R&D)

    59. 電腦輔助設計、製造或工程(CAD/CAM/CAE)軟件逐漸被本地不同模

    具、金屬和塑膠工業和企業廣泛使用,甚至成為其產品設計與驗證的重要標準。未

    來的 CAD/CAM/CAE 模擬方式將會採用運作穩定、功能完整及高兼容性的系統,減少

    使用過程的複雜度,以方便非電腦系統專家操作,擴大分析功能層面及提高執行運

    算效能。新發展之 CAD/CAM/CAE 軟件不但能模擬注塑、衝壓及壓鑄過程,亦可作為

    產品的機械性能、強度、承受撞擊能力、噪音、熱分佈等功能進行模擬及測試,協

    助改善產品與模具設計,減少次品及日後之生產時的產品缺陷。

    60. 萃思系統性創新技巧(TRIZ)是近年受到世界各大企業日益重視的

    產品研發創新工具。TRIZ 以科學邏輯的思考方法,幫助企業瞭解科技系統演變的

    趨勢,準確地判斷產品的發展,再整合應用系統化的創新工具來克服技術或物理上

    之矛盾,幫助企業在最短的時間內發展出具有突破性的新產品。因此,企業得以不

    斷快速地研發創新,為市場提供更好更新穎的產品,從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與市場

    佔有率。

    61. 隨著現今科技發展迅速,知識和技術不斷創新,企業 R&D 活動的

    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就是對獲取知識、累積知識、

    利用知識、共用知識及創造知識進行有效管理。知識管理除了是企業 R&D 活動成敗

  • 25  

    的關鍵,也是企業提高知識創新能力和掌握更多核心技術的重要途徑。

    62. 與傳統的產品開發流程相比,同步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

    在研發初期已結合了銷售、設計、製造、品管、維修與回收的人員,對產品生命週

    期中所有重要的因素,包括品質、成本、生產流程及使用需求,作出完整的規劃,

    各工程階段同步進行,減少了後期設計變更的次數,同時縮短研發時間、降低成本

    和提高品質。

    63. 與此同時,過去幾年各地政府和其他環保組織,都大力推廣製造

    環保產品的的信息給業界。基於社會責任及市場需求,愈來愈多企業都陸續採用生

    命週期的設計方法來研發和生產環保產品,即是從產品和包裝設計、物料提取和處

    理、生產和組裝、分發、使用和維修至棄置的每個階段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和危險。

    企業亦察覺環保在產品設計階段中的重要性,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在產品設計階

    段融入了環保為本設計(Design For Environment)和回收為本設計(Design for

    Recycle)的手法,同時建立環保產品設計守則及配合 ISO 14006 等國際環保產品標

    準建立合適的產品設計系統,迎合社會需求。

    模具科技

    64. 產品構思與注塑技術的創新不斷地驅動著注塑模具的發展,例如多

    色彩和多物料注塑、含纖維注塑、薄膜或塗漆表面的注塑、微注塑、熱流道注塑系

    統及氣體注射輔助方法等,日益提高模具的複雜性。特別是熱塑性/熱固性的多物

    料注塑模具,因為冷卻的模具適用於熱塑性材料,而液態矽膠等熱固性材料則適用

    於受熱的模具,使模具結構十分複雜。但由於共注塑或多色多料注塑可將多個加工

    及組裝工序集中到注塑工序中完成,因而能夠大大提高產品品質和生產效率。

  • 26  

    65. 為應付模具結構日益複雜的問題,模具行業早已在模具設計及開發

    方面引入了 3D-CAD、CAD/CAM、CAE 模流分析等電腦輔助工程軟件,縮短模具設計

    所需時間,並協助模具設計師及工程師在模具投產前解決部分實際生產時將會出現

    的問題。先進的模具設計軟件配合了模組化設計(Parametric Design)的理念,使

    模具設計師能從數據庫中,找出不同模具所需的常用組件直接加插在圖紙中,大大

    縮短了模具設計所需的時間。而在製造模具之前,工程師可利用電腦模擬軟件進行

    詳細的模流分析(Mould Flow Analysis),及早發現模具在實際生產時的問題,減

    低改模所帶來的時間及成本。

    66. 同時,粉末冶金(Powder Metallurgy)或高溫均壓方法生産的鋼材在

    模具製造中得以廣泛應用,使注塑模具在長期運行中仍能保持產品的高精確度。新

    開發的模具製造技術,例如金屬激光與造型燒結技術(Metal Laser Sintering) 和

    隨形冷卻水路(Conformal Cooling Channel),除了能有效縮短 30%至 50%注塑成型

    所需時間,也促成了其他技術如擴散焊接(Diffusion Bonding)的發展,進一步協

    助鋁合金和鈦合金等新材料製成不規則形狀的模具,大幅提高模具的壽命及功能。

    此外,多軸高速銑削(High Speed Cutting)取代了部分銑削、研磨、拋光及電火花

    加工等工序,不但能有效及快速地加工經熱處理之高硬度模具組件,同時提供高檔

    次模具所需的高品質表面。

    67. 在設備方面,單機自動化配備己在模具行業內得得到廣泛應用,例

    如配有雙工作臺的數控機床、自動換刀裝置(Automatic Tool Changer),以及工件

    線上測量系統等。在最新的自動化系統組合概念中,組合各種不同的設備建立全自

    動化的智慧模具設計及製造系統,以進一步減少人手和提高成本效益。目前,自動

    化模具生產的加工方式大體上可分為兩種,包括由多台可互換工作臺數控機床組成

    的柔性生產線和自動化加工中心:

    i. 柔性生產線包括了底面加工、粗銑、精銑,以及火花機等進行不同工序的

  • 27  

    各種機械,但當工件在生產線往下工序流動需要轉換機床時,由於機床為

    多工作臺式,工件不需要裝上對位,使加工效率得以大大提高。

    ii. 自動化加工中心是一種融合各個工序及生產器械於一體的製造工作中心。

    除底面加工之外,把工件放置在標準夾具上後即可經電腦控制實現模具生

    產所需的所有加工工序,生產效率非常高,是模具自動化加工技術的一個

    重要發展方向。基本的自動化加工中心包括一台三座標測量機、電腦數控

    機 、電火花機、搬運機械手、CAD/CAM 電腦系統和標準夾具,工程人員在

    辦公室完成模具設計後即可經由電腦啟動生產程序,並經由電腦系統自動

    完成所有工序。

    金屬科技

    68. 金屬產品的製造方法有很多,而壓鑄、衝壓和鍛造是現時較被廣泛

    應用的方法。由於金屬發展的方向趨向輕量化和精密化,同時需要降低成本,因此

    大量而快速生產高精度金屬零部件的粉末注射成型技術(Powder Injection

    Moulding)也越來越普及。隨著醫療保健及高端電子行業對微型零件的需求日益增

    加,粉末注射成型技術及產品的發展將邁向精緻化。

    69. 在材料方面,非晶態金屬(Amorphous Metal)為現時最受全球關注

    的金屬材料之一,具有高韌性、高硬度和良好的化學穩定性。非晶態金屬的形成,

    是由於當金屬受熱變成液態,並由液態急速冷凍,而形成結構無序的金屬材料。由

    於非晶態金屬的結構就像玻璃一樣無序,故又稱為「金屬玻璃」或「玻璃態金屬」。

    製備非晶態金屬的方法包括:物理氣相沉積、固相燒結法、離子輻射法等。可是,

    由於機械投資成本高,這技術暫時在本地企業未被廣泛採用。此外,稀土元素有著

    特殊的電、磁、光、熱和機械性能,適用於開發及生產高增值產品,並能為傳統產

    品提供有助開拓市場的特殊功能,例如汽車零部件高檔通訊及消費電子產品、醫療

  • 28  

    器械、模具、珠寶首飾,以及手錶等,對稀土材料都有著一定的需求。現時的稀土

    加工或應用方式,主要有稀土納米材料(Rare-Earth Nanomaterial)、濺射靶材

    (Sputtering Target)、稀土合金(Rare-Earth Metal Alloy)及稀土催化劑

    (Rare-Earth Catalyst)等等。國家之稀土藏量豐富,應多加利用。現今國家重點

    發展應用的稀土金屬包括鈽(Cerium)、鑭(Lanthanum)、釹(Neodymium)等,主要分

    佈在內蒙古白雲鄂博、山東微山,以及四川冕寧等地。

    70. 新興的金屬複合材料,例如金屬陶瓷(Ceramic Metal)和纖維增強

    金屬基複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Metal Composite),可顯著地改善單一金屬材

    料的特性,也被業界廣泛應用於不同工業領域。另外,智能材料如記憶金屬亦可實

    現結構功能化和功能多樣化。雖然現時智能材料在應用上還有很多限制,但它將是

    未來金屬業先進技術和新材料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此外,由於各類產品的效能要

    求日益提高,可以改變固體金屬與非金屬表面形態、化學成分、組織結構和應力狀

    態等的改質技術亦備受重視,例如將金屬纖維(Metal Fiber)、鍍鎳碳纖維

    (Nikcel-Costed Carbon Fiber) 和碳纖維 (Carbon Fiber) 等與熱塑性塑料

    (Thermoplastics)進行複合改質,便可製作既具有導電功能,亦能夠控制其表面阻

    抗的改質材料。

    71. 至於鈦、鎂、高強度鋁等輕質、高強度、耐磨、非傳統金屬材料,

    雖然早已為業界認知,但基於成本原因在傳統工業中尚未被廣泛應用。可是,這些

    金屬材料早已在醫療器械、汽車零部件、航空、高檔電子產品等高增值行業中廣泛

    應用,這些行業亦是不少香港企業希望進軍的。近年,基於各種高強度金屬機械加

    工、刀具技術,以及鎂合金半固態成型技術(Magnesium Semi-Solid Forming)及鈑

    金冷鍛(Sheet Metal Cold Forging)等成形工藝,和電化學加工(Electrochemical

    Processing)及激光熔蝕(Laser Ablation)等非傳統加工技術的急速發展,加上材

    料製造科技的進步,加工新型高強度、輕質、非傳統材料的方法越來越多,同時生

  • 29  

    產成本亦有所降低,因此更為廣泛地應用在各種民用產品上。業界普遍認為須加強

    對非傳統材料的應用及加工方法之認識,以配合發展需要。此外,業界也希望透過

    加強從業員對產品創新方法的認識,以及金屬以外,例如電子和塑膠等其他相關技

    術的知識,好能慢慢由零部件供應商轉型為成品設計及製造商,自行開發成品並建

    立自家品牌。

    72. 金屬業無論在進軍高增值產品及部件製造或保持競爭力,均需要提

    升加工精確度、靈活性,減少產品缺陷及縮短產品設計與製造週期。以下之技術均

    是業界需加強認識,並納入作為從業員之技能要求:

    i. 各種與衝壓、壓鑄及鍛造相關之 CAE 技術

    ii. 系統化之衝壓、壓鑄及鍛造缺陷辨認、分析及問題解決方法

    iii. 靈活加工技術如 CNC 多頭衝加工及激光切割

    iv. 各種高速、高精度及微型產品衝壓、壓鑄、鍛壓及鑄鍛工藝

    v. 各種線材及管件成型、衝切及彎型技術

    vi. 金屬件模內貼膜及其他表面裝璜技術

    73. 此外,金屬經初步加工成型後需要對表面進行修飾,隨了美化表

    面和加強防護外,亦可改變金屬表面的機械、物理及化學性質,例如紡織零件的陶

    瓷噴塗(Ceramic Spraying)、食品零件的碳化鎢噴塗(Tungsten Carbide Spraying)、

    高離化脈衝式等離子磁控濺射(Highly Ionized Pulsed Magnetron Sputtering)、

    抗摩擦鍍膜(Anti-Friction Coating)、活性離子深蝕刻(Deep Reactive Ion Beam

    Etching)及常壓等離子技術(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Technology)等等。

    塑膠科技

  • 30  

    74. 塑膠業不僅是本港製造科技業的第三大工業,更加是最重要的輔

    助工業之一,主要是為其他產品製造科技業如電子、電器、文儀器材、玩具、包裝

    等,提供各式各樣的塑膠部件及外殼。過往,本地不斷引入和研發新興的製造技術

    和設備,提升了香港塑膠業的水平。這些技術包括全電動注塑技術(Fully

    Electrical Injection Moulding)、超冷凍氣體輔助注塑技術(Super Cool

    Gas-Assisted Injection Moulding)、水輔助注塑技術(Water-Assisted Injection

    Moulding)、微孔泡沫注塑技術(Microcellular Foam Injection Moulding)、微注

    塑技術(Micro Injection Moulding)、共注塑(Co-Injection)、多物料注塑技術

    (Multi-Component Injection Moulding)和模內組裝(In-Mould Assembly)等等。

    現時,這些注塑技術在業界普及使用,並以不同組合或配合新物料加以發展。這些

    科技突破為塑膠產業開拓了新的高增值市場,例如醫療器械、光機電產業和航空業。

    隨著塑膠材料和製造工藝的發展,塑膠產品未來將會在各產業的應用愈來愈普及。

    75. 多物料注塑技術是採用兩種或以上的顏色或物料共注成一件產品。

    這技術能製造設計日趨複雜的產品,如具有不同顏色,手感,防水和防塵和等效果

    的部件。歐美各國已發展到六種顏色或物料的組合,而本地製造商現時主要是採用

    兩至三種顏色/物料。近來,將熱塑性塑膠的注塑成型與熱固性塑膠的反應注射成

    型(Reaction Injection Moulding)組合到一起,已成爲一項流行的技術。即是在

    剛性支架上覆蓋一層軟觸感的表皮,從而提昇部件的性能。近來較普及的例如液態

    矽膠(Liquid Silicone)塗層,可於高溫(300℃)與及低溫(-60℃)時都能保持良好

    的彈性,並提高部件的耐 UV、耐候性、耐老化和生物相容等性能,特別適用於醫

    療用品;而透明聚氨酯(PUR)塗層則可提昇部件的耐磨損性,特別適用於製造汽車

    內飾件。除此之外,多物料注塑技術的應用亦延伸到將塑膠的注塑成型與金屬的壓

    鑄混合在一起注塑成形。

  • 31  

    76. 現今客戶對塑膠產品製造商要求反應快速、小批量、塑膠產品表

    面品質一致。先進的塑膠表面處理技術因應不同物料和產品提供獨特的解決方案,

    以滿足市場要求。電漿表面處理技術(Plasma Surface Treatment)可以改善塑膠的

    表面性能,如增加表面潤濕性、促進表面對油漆、油墨與膠水等的附著性,亦可以

    清潔表面難以移除的塵埃和油污,提供製造、組裝、清洗、蝕刻和裝飾的優勢。彩

    色雷射標印技術(Colour Laser Marking) 可透過激光能量掃過整個激光轉印箔時,

    將打標材料轉印到基底表面並且永久保留下來,實現高分辨率的上色。應用雷射技

    術,可提供製造塑膠表面裝飾的優勢、提高生產速度並為產品的外觀和效果帶來的

    更高的價值。液體著色注塑技術(Liquid Colour Mixing Technology)與固體粉狀

    顏料比較,液體著色具有多種優點,如平穩、高效及潔凈的加工,輕易快捷地更換

    顏色從而縮短停機時間,存貨要求低因而顯著減少損耗,生產商因此可降低成本。

    模內裝璜(In-Mould Labelling)將預印的薄膜放在模具內直接與塑膠注塑成型,這

    技術可把千變萬化的圖案標貼在塑膠上,使產品外觀得到裝璜效果。採用這方法可

    免卻傳統的表面裝璜工序如噴塗和使用黏著劑方法標貼,從而減少產生有害和污染

    物質。

    77. 注拉吹中空成型(Stretch Blow Moulding)製品具有壁厚均勻、尺

    寸穩定性高、重量輕、強度大等優點,因此應用範圍非常廣泛。由於注拉吹技術生

    產的容器多以 PET、PP、PE、PVC 等材料為原料,而使用這些原料生產的瓶子具有

    質輕、便攜、無毒、透明、不易破碎、阻隔性較好等優點,使其逐漸成為玻璃瓶的

    替代品而被應用於飲料、食用油、酒類、化妝品、醫藥等行業的包裝中。近幾年,

    隨著各種包裝市場的發展,各種多層共注吹塑成型技術在市場普及起來。隨著食品、

    藥品、化妝品的包裝瓶及高檔日用品的要求日益提高,用擠吹、注塑的方法生產的

    產品已不能滿足要求。新興的全自動一步法注、拉、吹中空成型技術,從注塑胚管、

    拉伸吹塑成型及脫模一步進行,可提升產能和產品品質,更有高速、節能、環保的

    優點。此外,全電動驅動技術亦是在中空成型領域應用的新趨勢。

  • 32  

    78. 由於塑膠輕便和可塑性高,除了傳統的塑膠產品外,也開始在汽

    車零部件和高消費性電子產品等新興行業得到廣泛應用。塑膠作為一種多用途的物

    料,業界對其性能的提昇亦作出前所未有的研究發展,研發出各種高強度工程塑膠、

    纖維強化塑膠(Fiber-Reinforced Plastics)以及納米複合材料(Nano Polymer

    Composite),同時衍生出與相關物料配合的加工技術與設備。

    79. 近年愈來愈強烈的環保意識在許多層面也主導了塑膠原料及塑膠

    產品製造技術的發展。在塑膠原料方面,全降解和可降解塑料,例如生物降解

    (Bio-degradable Plastics)、光降解(Photo-degradable Plastics)和氧降解塑料

    (Oxo-degradable)等,在質料強度和成本售價都需有迫切去突破現時限制才能被廣

    泛應用。此外,世界各地都積極地開發塑膠回收再造的關鍵技術,及尋求合適的應

    用領域。至於在塑膠機械設備方面,高效率、節能的裝置,如炮筒電磁加熱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Heating)、炮筒廢熱回收(Heat Recovery)和伺服馬

    達(Servo Motor)等,亦逐漸被普及使用,以提升各種生產機械的能源效益。

    環境審視對業界的啟示

    80. 基於政治、經濟、社會和科技四大範疇的掃瞄,現時營商環境為香

    港廠商帶來的機會與挑戰,以及其對香港廠商的業務發展、人力要求及模具、金屬

    與塑膠業資歷架構啟示如下:

  • 33  

    環境範疇 營商環境帶來的機會與挑戰 啟示

    政治因素

    透過 CEPA 廠商享有多項產品零關

    稅、優惠形式拓展內地業務,以及簡

    化貨品人員通關手續等優惠。

    增加產品在港加工的增值比

    率,利用優質香港品牌進軍

    內銷市場。

    「十二五」指明將會持續實施 CEPA,

    推動港資加工貿易企業的發展,加強

    深圳和關口的基建,增加香港廠商的

    內銷熱點,打造粵港現代生產性服務

    業中心。

    加強於內地市場的推廣,擴

    大在廣東省內的銷售網絡,

    並加強香港的人員培訓,支

    援即將擴充的內銷業務。

    國際出入口法規及指令收緊,各地市

    場對產品安全、企業管理系統要求,

    以及企業社會責任和環保的要求日

    趨嚴謹。

    配合不同的國際及國內環

    保、品管、安全及其他標準

    及要求改善管理系統,並培

    訓足夠的人才配合系統運作

    及持續改善的要求。

    經濟因素

    多個歐美的金融危機不但使傳統市

    場衰退,經濟環球化也同時引發全球

    經濟危機。

    可加快發展較為穩健的內銷

    市場,並開拓中東、印度、

    俄羅斯、東盟、南非及南美

    等穩定成長的新興市場。

    市場需求波幅增大,金融危機頻頻發

    生,造成市場需求大幅波動。同時產

    品高度多樣化,訂單頻繁修訂,經營

    方式由生產為本改變為顧客為本。

    加強企業內外部的信息自動

    化,建立電子平台,以及資

    源規劃系統提升生產計劃的

    效益,對市場變化迅速回

    應,並建立相關技術團隊。

  • 34  

    環境範疇 營商環境帶來的機會與挑戰 啟示

    經濟因素

    (續)

    人民幣升值、銀行信貸收縮、工資上

    升等問題使香港廠商在內地設廠的

    綜合營運成本上升。

    建立知識型管理團體協助

    企業建立自家品牌,並打入

    高增值市場,同時把高增值

    及自動化程度高的部門遷

    回香港。

    社會因素

    內地勞動力短缺,不少地區鬧工人

    荒,而且工資大幅上揚,中層技術、

    行政及管理人員的薪酬水平與香港

    員工日漸接近。

    增設自動化設備,提高製程

    自動化及人機協同生產的

    比率,培訓自動化專業人

    員,提升從業員技術水平。

    市場需求款多量少,取代以往統一而

    標準化的產品,產品的生命週期及交

    貨期也同時縮短,增加香港廠商的生

    存壓力。

    改善資源規劃,推行精益生

    產,並建立較具彈性的製造

    系統。

    由於公眾對環保意識提高,內地和各

    地政府都逐漸收緊環保條例,推動環

    保產品、設備,以及回收市場的發

    展,環保產品市場將成為未來商家必

    爭之地。

    透過建立符合國際環保標

    準的管理系統改善企業形

    象,把環保元素融入模具和

    產品設計,並加強新型環保

    材料和製造技術的應用。

  • 35  

    環境範疇 營商環境帶來的機會與挑戰 啟示

    科技因素

    科技管理要求提高,不少行業的大型

    生產商,特別是高增值行業內的生產

    商,皆要求供應鏈上游的供應商提升

    管理系統,以符合國際標準的要求。

    根據國際標準的要求全面

    提升企業的管理系統,並培

    訓系統維護和審核的人才

    確保系統正常運作。

    受惠於科技的高速發展,各種自動化

    製造設備與電腦輔助工程軟件的費

    用比早年有所降低,相反,功能和效

    率都大幅提昇。

    透過應用軟件改善產品及

    模具的設計與研發,並提升

    相關專業人才的技能,以推

    動企業以先進及系統化的

    技術進行設計和生產。

    新型高強度、高韌度、輕質塑膠和金

    屬複合材料都得以大力發展,不但使

    新型材料得以由經濟的製造方法生

    產,也進一步提升了產品的強度和韌

    度。

    引進新材料及其應用技術

    可協助企業進軍高增值行

    業,同時亦可為傳統產品提

    升功能,滿足現代中高檔產

    品的要求。

    製造科技日新月異,先進製造技術能

    有效減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素與

    精度,並能省卻部分加工製程,甚至

    促使以往難以加工的材料投入量產。

    透過從先進製造技術轉移

    提升產品品質,同時鞏固工

    程人員的技術能力,進軍高

    增值行業。

    環保概念融入產品設計階段及製造

    的過程,同時,可降解塑料等新型環

    保材料等也在重點開發中,而非局限

    在產品使用過後的回收階段。

    提升員工於環保製造方面

    的知識,並建立環保設計系

    統,建立研發團隊加強環保

    材料的應用及開發。

  • 36  

    81. 宏觀各個範疇的環境因素,模具、金屬和塑膠製造科技業未來發展

    方向的重點如下:

    i. 把握中港兩地政府簽訂各個有利政策帶來的機會,大力拓展內銷,同時了

    解各地新興市場的文化和宗教,透過發展不同的市場及其特點保持增長,

    減低對傳統市場之依賴及環球經濟不穩定的風險。

    ii. 加強企業自動化,減低人力需求,提高生產力和製造系統的彈性以面對勞

    動力短缺和市場頻繁的轉變。

    iii. 加強設計師對各種製程的認識,使設計團隊具體良好的產品外觀及功能設

    計能力,使企業具備自行開發新產品的能力。

    iv. 引進新材料和先進製造技術,以改善產品功能、生產效率及效益。

    v. 提升製程能力及產品穩定性,進軍高增值市場,例如醫療器械、汽車零部

    件、中高檔消費電子及通訊產品、航空零部件等等。

    vi. 建立符合國際、行業或環保標準及要求的管理系統,改善現有系統運作流

    程,提升企業形象。

    vii. 把部分高自動化程度及高增值的流程遷回香港,透過香港優良的國際網絡

    和高水準的人才供應,組織知識型管理、設計及工程團隊,創立自家品牌。

    82. 不論在自動化、新材料、市場拓展、建立品牌還是打進高增值市場,

    以上各個發展方向都必須由具備各種業界所需知識和能力的優質人力資源團隊來

    配合企業發展。因此,資歷架構對香港廠商未來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 37  

    第二章

    資歷架構

    資歷架構

    83. 資歷架構是一個自願參與的資歷等級制度,共設有七個級別,為釐

    定個別工作技能的複雜程度和難度提供基準,並藉以整理和編排不同性質和名銜的

    資歷。資歷架構設有獨立的質素保證機制,以提高認可資歷在行業內的認受性,不

    論如何取得資歷的學習模式和途徑。

    84. 資歷架構的設立,旨在為巿民提供清晰的進修途徑,制定個人的進

    修計劃,從而取得具質素保證的資歷。學習者可以在某一特定專業範疇內進修,循

    序漸進地提升個人的專門技能(縱向發展),也可循不同進修途徑學習多種技能,達

    到一專多能(橫向發展)。全面推行資歷架構,將可在行業內培養終身學習、持續進

    修的文化和風氣。此外,在僱主和僱員的積極參與和業界的廣泛認同之下,資歷架

    構的推行將可鼓勵培訓機構開辦更多質素優良的訓練課程,以迎合社會及業界的

    要。

    85. 資歷架構所涵蓋的資歷將按成效評定,並不局限於學歷。就學術界

    別而言,資歷的成效標準主要是指資歷持有人所具備的知識及技能,這些標準一般

    由學者訂定。至於職業界別,資歷的成效標準則以業界所訂的能力為基礎。為釐訂

    資歷架構下各級資歷的具體成效標準,業界須制訂《能力標準說明》。從業員在崗

    位上積累的技能、知識和相關工作經驗,也可以透過由各行業以《能力標準說明》

    為基礎而訂定的「過往資歷認可」機制獲得正面確認, 獲取適當的資歷, 使從業

    員可以按照自己的資歷起點, 在不同階段進修, 來獲取更高更廣的資歷。

    86. 為方便終身學習,從業員需要靈活的修業模式,以便兼顧本身的工

  • 38  

    作和家庭責任。將來資歷架構下的學分累積及轉移制度可靈活地配合個別情況,也

    可盡量減少重複學習的機會。藉著該制度, 從業員可有系統地累積不同課程的學

    習及培訓學分,再把累積到的學分轉換成認可資歷。資歷架構提供共用的平台及統

    一的基準,有助各界別與培訓機構之間安排學分累積及轉移。

    87. 總括而言,資歷架構不僅與工作場所相關,亦與中學教育互相扣連。

    不同行業所制訂的培訓標準,應可支援在新高中學制下的應用學習課程,讓學員有

    更多元化的學習經驗和選擇,並掌握有關行業的基本技術要求。

    資歷級別

    88. 資歷架構共有七個級別,即第一至第七級,以第一級為最低,而以

    第七級為最高。各個級別的成效特性,由一套「資歷級別通用指標」(載於附錄一)

    加以描述。通用指標訂明每個資歷級別在下列四方面的複雜程度、要求和難度。

    a 知識及智力技能

    b 過程

    c 應用能力、自主性及問責性

    d 溝通能力、運用資訊科技及運算能力

    89. 各「能力單元」均按照通用指標所訂的基準,釐定所屬的資歷級別。

    值得注意的是,「能力單元」所列的能力,可能涵蓋通用指標的全部或部分範疇,

    定某一「能力單元」所屬的資歷級別時,須從整體上考慮該單元的綜合成效要

    求, 然後作出判斷。

    90. 各個資歷級別是獨立的,換言之,「能力單元」不能被列為介乎兩

    個資歷級別之間。如果某個「能力單元」不能完全符合某個資歷級別其中一個或多

    個範疇(如適用)的要求,應把該單元列為屬於低一個級別。

  • 39  

    第三章

    能力標準

    製造科技業(模具、金屬及塑膠)主要職能範疇

    91. 在環境審視的過程中諮詢了模具業、金屬業、塑膠業三個行業的代表

    後,業內一般企業的運作模式以流程導向的方法被分拆為以下四大主要職能範疇:

    i. 管理責任及業務拓展

    ii. 產品設計及開發

    iii. 採購及製造

    iv. 品質監控及付運

    92. 在四大主要組成部分下,企業的運作可再細分為以下十個職能範疇:

    i. 業務策略

    ii. 運作管理

    iii. 市場、銷售及客户管理

    iv. 產品設計及開發

    v. 製程設計及開發

    vi. 採購、物流計劃及監控

    vii. 產品製造

    viii. 產品品質監控及檢測

    ix. 付運及監控

    x. 財務管理

    93. 職能範疇劃分業界企業的運作模式,分析企業在運作時所關連的各

    個主要組成部分,並初步為制定「能力標準說明」標明建立方向,是確保「能力標

    準說明」能確實應用於實際情況的重要考慮。以下是收集業界代表不同的意見後制

    定的職能範疇圖:

  • 40  

    製造科技業(模具、金屬及塑膠)職能範疇圖

  •  41 

    能 力 標 準

    94. 能 力 標 準 是 指 某 工 作 職 能 所 需 具 備 之 技 能 和 知

    識。由此能力標準確定了業界要求的基準,並訂明執行某項工作

    所 需 的 技 能、知識 和 條 件,因 此 能 力 標 準 是 整 個「能力標準說明」

    最重要的環節。

    能 力 單 元

    95. 「製造科技業(模具、金屬及塑膠)行業培訓諮

    詢委員會」根據業內的各工作職能所需的能力,制定個別能力標

    準,並以「能力單元」來表示,而每一個「能力單元」描述該項

    能力所需具備標準及其能力,各「能力單元」及其詳細內容臚列

    於第四章。

    各「能力單元」的設計可分為八個基本項目:

    i. 名稱

    ii. 編號

    iii. 應用範圍

    iv. 級別

    v. 學分

    vi. 能力

    vii. 評核指引

    viii. 備註

  •  42 

    過 往 資 歷 認 可

    96. 整 項 資 歷 架 構 內 其 中 一 個 重 要 的 概 念,是公 眾

    人士除可透過接受正規的培訓課程外,從工作中亦可掌握行業的

    經驗、技能、知識及學問,只要符合諮委會所訂立的能力標準,

    便可進行資歷認可申請。

    97. 長 久 以 來,製造 科 技 業 之 從 業 員 的 受 訓 途 徑 主

    要是透過傳統的師徒制度或透過公司的內部培訓,要確認從這些

    培訓途徑達到某能力標準將會是一項非常艱鉅的工作。諮委會日

    後會諮詢業內人士的意見,制定有關的機制。

  •  43 

    第四章

    製造科技業(模具、金屬及塑膠)

    能力單元

  •  44 

    製造科技業(模具、金屬及塑膠)能力單元一覽表

    職能

    範疇

    能力

    級別

    業務策略

    BS

    運作管理

    OM

    市場、銷售及

    客户管理

    MM

    產品設計及開

    PD

    製程設計及開發

    PR

    採購、物流計

    劃及監控

    PU

    產品製造

    PM

    產品品質監控

    及檢測

    QI

    付運及監控

    LO

    財務管理

    FM 總數

    能力單元 能力單元 能力單元 能力單元 能力單元 能力單元 能力單元 能力單元 能力單元 能力單元

    1 1 1 2 1 5

    2 1 1 1 1 5 1 1 11

    3 4 1 8 3 4 40 6 3 1 70

    4 2 8 5 20 15 7 18 11 2 3 91

    5 4 17 6 13 5 1 3 3 2 54

    6 4 1 2 1 8

    7 2 1 3

    總數 12 31 14 42 26 14 68 23 6 6 242

  •  45 

    製造科技業(模具、金屬及塑膠)能力單元表

    職能

    範疇

    能力

    級別

    業務策略

    BS

    運作管理

    OM

    市場、銷售及

    客户管理

    MM

    產品設計及開發

    PD

    製程設計及開發

    PR

    採購、物流計劃

    及監控

    PU

    產品製造

    PM

    產品品質監控及

    檢測

    QI

    付運及監控

    LO

    財務管理

    FM

    能力單元 能力單元 能力單元 能力單元 能力單元 能力單元 能力單元 能力單元 能力單元 能力單元

    1 接待客戶

    (3 學分)

    106366L1

    Page 102

    人力搬運

    (3 學分)

    106367L1

    Page 103

    認識各種常用基

    本手工具的使用

    方法

    (3 學分)

    106368L1

    Page 104

    輔助生產

    (3 學分)

    106369L1

    Page 105

    認識各種常用基

    本測量儀器與設

    備的使用方法

    (3 學分)

    106370L1

    Page 106

  •  46 

    製造科技業(模具、金屬及塑膠)能力單元表

    職能

    範疇

    能力

    級別

    業務策略

    BS

    運作管理

    OM

    市場、銷售及

    客户管理

    MM

    產品設計及開發

    PD

    製程設計及開發

    PR

    採購、物流計劃

    及監控

    PU

    產品製造

    PM

    產品品質監控及

    檢測

    QI

    付運及監控

    LO

    財務管理

    FM

    能力單元 能力單元 能力單元 能力單元 能力單元 能力單元 能力單元 能力單元 能力單元 能力單元

    2 執行目標市場調

    查計劃

    (3 學分)

    106371L2

    Page 108

    塑膠產品樣辦表

    面處理

    (3 學分)

    106372L2

    Page 109

    整理生產訂單及庫

    存確認

    (3 學分)

    106373L2

    Page 110

    安排移動貨物

    (3 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