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緒 論 - wun-ching.com.t · 作領域擴展至不孕症中心、遺傳諮詢和胚胎發...

21
1. 瞭解東西方產科護理學的演進。 2. 瞭解台灣地區婦嬰的各項生命統計資料。 3. 認識目前國內婦女健康政策的相關內容。 4. 瞭解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概況。 5. 能說明產科護理人員的角色及功能。 6. 能說明產科護理人員的相關倫理規章及法律問題。 7. 能關切產科護理未來之發展方向。 學習目標 研讀本章之後,您應該可以⋯ 緒 論

Transcript of CHAPTER 緒 論 - wun-ching.com.t · 作領域擴展至不孕症中心、遺傳諮詢和胚胎發...

Page 1: CHAPTER 緒 論 - wun-ching.com.t · 作領域擴展至不孕症中心、遺傳諮詢和胚胎發 展研究等單位。現今產科護理人員仍多數在醫 院工作,但隨著家庭照護普及,他們漸漸走入

Maternal-Newborn Nursing

CHAPTER

1. 瞭解東西方產科護理學的演進。

2. 瞭解台灣地區婦嬰的各項生命統計資料。

3. 認識目前國內婦女健康政策的相關內容。

4. 瞭解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概況。

5. 能說明產科護理人員的角色及功能。

6. 能說明產科護理人員的相關倫理規章及法律問題。

7. 能關切產科護理未來之發展方向。

學習目標 研讀本章之後,您應該可以⋯

緒 論

Page 2: CHAPTER 緒 論 - wun-ching.com.t · 作領域擴展至不孕症中心、遺傳諮詢和胚胎發 展研究等單位。現今產科護理人員仍多數在醫 院工作,但隨著家庭照護普及,他們漸漸走入

Maternal-Newborn Nursing

CHAPTER

從過去到現在,人類知識及文明不斷累

積,形成許多對周遭人、事、物不同的觀點

及價值。護理的照護及觀點同樣地在其他相

關因素如科技、經濟及全球觀的影響之下亦

有所變化。如近年來再度提倡自然生產法,

對護理人員而言,不僅衝擊其想法,同時引

發探究的興趣。故在面對瞬息萬變的知識與

技能,護理人員除了對產科護理的過去要有

所瞭解及省思外,對於現今醫療環境趨勢的

分析與人口特性也要有所認識,才能提供未

來產科護理照護的新方向。

前 言

• 產科護理概論

西方產科護理的演進

台灣產科護理的演進

產科護理人員的角色及功能

產 科護理人員對倫理應有的基本認識

常見的倫理爭議及法律相關問題

婦嬰生命統計資料

• 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

懷孕對家庭的影響

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

台灣婦幼衛生保健措施及政策

• 新世紀的產科護理照護

• 專業名詞解釋

• 摘 要

• 學習評量

• 參考資料

本章大綱

余玉眉◎編著 01

Page 3: CHAPTER 緒 論 - wun-ching.com.t · 作領域擴展至不孕症中心、遺傳諮詢和胚胎發 展研究等單位。現今產科護理人員仍多數在醫 院工作,但隨著家庭照護普及,他們漸漸走入

Maternal-Newborn Nursing2

產科護理學

台灣產科護理的演進

在清代時,大部分的生產是由接生婆接

生,接生婆主要來自於已生育過及接生技術純

熟的婦女。當時生產的工具為麻布、明礬、剪

刀(當時並無消毒概念),由接生婆用剪刀斷

臍,但往往因消毒不夠徹底,而導致新生兒死

亡率過高。

1910年後,台灣開始建立培養產婆的制

度。最早產婆的訓練是由台北醫院(台大醫院

的前身)辦理,對象都是挑選日本籍的護士。

1915年,產婆的訓練分成本科及速成科,前者

指的是須先修業兩年,當產婦即將生產時再進

入接生;後者須先修業一年,以助產士為主,

即從頭到尾照護產婦到生產過程結束。此時培

養產婆的原因主要是為了降低新生兒的高死亡

率,並且開始培養台籍助產士接生,但仍以日

籍產婆為主。

西方產科護理的演進

「Midwife」在拉丁字彙裡的解釋為助產

士,因為「M i d」有隨侍在側的意思,

「Wife」則是「婦女」的意思,故助產士大多

由女性擔任,在婦女生產時,陪伴在旁提供照

護需求。西元前1500年,在埃及歷史中即出現

最早與生產相關的記載。到第二世紀希臘羅馬

時代,產科學之父Soranus使用生產輔助器瞭

解胎兒位置。當羅馬帝國進入黑暗時期,產科

記錄也因而流失,直到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產

科照護才又逐漸趨向科學化。

彼得.張柏倫(Peter Chamberlen, 1560~

1631)發明產鉗,再經威廉.斯梅利(Wi l l i am

Smellie, 1679~1763)改良而廣泛被應用。司蒙

維斯(Semmeliveis)發現醫護人員以未經清潔的

手照顧產後的婦女時,容易發生產褥熱。外科

Maternal-NewbornNursing

產科護理概論

醫師李斯特(Joseph Lister, 1827~1912)則發展出

外科無菌方法來預防感染。

因為過去不當的避孕方法及無適當的生育

照顧方式,導致婦女生產數雖多,但產婦和新

生兒的死亡率也高。因此在1700~1950年間,

產科照護方式逐漸產生巨大的改變。

在二十世紀前,大多數的婦女在家生產,

而由一參與生產經驗豐富的女性隨侍在側,她

們通常是透過學徒式習得生產技能,協助婦女

生產,醫師則極少直接參與接生過程。當時有

些國家,助產士可開立藥草及具備治療疾病的

能力,因而被視為女醫師(Doc toress)。直至

1920年,美國才將助產士納入正式訓練,並建

立檢覈執照的制度。

Page 4: CHAPTER 緒 論 - wun-ching.com.t · 作領域擴展至不孕症中心、遺傳諮詢和胚胎發 展研究等單位。現今產科護理人員仍多數在醫 院工作,但隨著家庭照護普及,他們漸漸走入

Preface 3

緒 論CHAPTER01

1922~1923年間,產婆的培訓制度有了很

大的改革。1920年日本人取消差別待遇政策,

使台籍婦女能與日籍婦女一起上課。1920年代

後,台南總督成立護士助產士訓練所,解決了

當時台灣產婆不足的現象,同時有些私立醫院

設立了產婆講習會,並且讓成員與醫師相互支

援,共同建立生產聯結網。當中產婆講習會的

課程內容為講習傳授新知識,並未傳授技術、

消毒及接生概念。在日據時代僅有3%的產婦

是由醫師接生,大部分仍以產婆接生為主,直

到50~60年代才開始由醫院的醫師接生。目前

助產士接生率只佔 0 . 5 7 %,非專業人員佔

0.12%,幾乎有99%的台灣婦女均選擇在醫院

由醫師接生。

台灣光復後,產婆開始由醫院的醫師培

養,在1947年台灣省立高級醫事學校成立一

年、夜間兩年、三年、四年、五年制的護理助

產科,學制相當混亂。直到1970年,學制才簡

化剩下四年及五年制。1990年取消高級職業學

校層級之助產科,而於1991年也取消五專護理

助產科及專辦護理科。原因是高級職業學校層

級的學生不僅因年紀太小,所學年限相當短,

學生學護理又學助產的學習效果相當差又浪費

資源。且為因應全民健保的來臨,各大醫院的

婦產醫師面臨短缺的狀況,此時急需大量的護

理人力解決婦產科醫師短缺的問題並提升護理

助產專業,所以護理界人士均同意要更專業化

的護理教育,使助產教育在此情況下暫時停辦

(張,2000)。不過,如何提升培育助產士的

層階及素質,一直受護產界所關心;直到2000

年,國立台北護理學院於開辦了第一所在研究

所設置「助產科組」的教育單位,將國內的助

產教育專業提升至研究所程度。

隨著助產教育恢復與提升,2003年7月2日

公布「助產人員法」,除了原有的助產士,更

新增了助產師,並依法得組全國聯合會,原本

的「助產士公會」改名為「助產師助產士公

會」。

從上述助產師(士)的歷史演進,可看出

時間脈絡點所形成的特殊需求,亦看出昔日消

毒概念的建立是降低新生兒死亡率的關鍵因

素。因助產學程置於高級職業學校層級太低,

加上護產學制的混亂,我國助產師(士)培育

制度一直呈真空狀態。另外在消費意識抬頭之

際,如何改變婦女對生育的看法及場所的選

擇,除了有效的宣揚女性身體的自主意識之

外,產科護理人員需要專業的提升與精進,建

立家庭與社區健康資源的脈絡,以形成縱貫式

的家庭照護。

助產師(士)的培育制度雖然曾中斷,但

因國家考試仍然持續進行,我國領有助產師

(士)證書實際執業者卻非常少,於2012年僅

120人。1995年3月1日我國實施全民健康保

險,為了能爭取專業服務(如保險給付),

1995年6月11日開業助產士聯合抗爭,爭取助

產士職業之權利及資格。1996年開始,開業助

產士資格之獲取,須有助產士執照、實務經驗

及開業兩年的實際接生證明,2014年健保特約

開業助產所約有 1 4家(中央健康保險署,

2014)。2014年行政院衛生福利部規劃「助產

士重返醫院」計畫,讓助產師負責部分接生、

產檢及保健指導等業務,提供民眾更多選擇,

期望能解決產科醫師人力不足的壓力。

另外,近幾年陪產員也漸漸在台灣盛行,

主要是助產師(士)的人力過少,而孕產婦自

主意識抬頭,準媽媽希望能有更符合自己需要

西方產科護理的演進

「Midwife」在拉丁字彙裡的解釋為助產

士,因為「M i d」有隨侍在側的意思,

「Wife」則是「婦女」的意思,故助產士大多

由女性擔任,在婦女生產時,陪伴在旁提供照

護需求。西元前1500年,在埃及歷史中即出現

最早與生產相關的記載。到第二世紀希臘羅馬

時代,產科學之父Soranus使用生產輔助器瞭

解胎兒位置。當羅馬帝國進入黑暗時期,產科

記錄也因而流失,直到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產

科照護才又逐漸趨向科學化。

彼得.張柏倫(Peter Chamberlen, 1560~

1631)發明產鉗,再經威廉.斯梅利(Wi l l i am

Smellie, 1679~1763)改良而廣泛被應用。司蒙

維斯(Semmeliveis)發現醫護人員以未經清潔的

手照顧產後的婦女時,容易發生產褥熱。外科

Maternal-NewbornNursing

產科護理概論

Page 5: CHAPTER 緒 論 - wun-ching.com.t · 作領域擴展至不孕症中心、遺傳諮詢和胚胎發 展研究等單位。現今產科護理人員仍多數在醫 院工作,但隨著家庭照護普及,他們漸漸走入

Maternal-Newborn Nursing4

產科護理學

的周產期照護提供一對一的諮詢及協助,陪產

員的角色任務於是被突顯出來,目前在國內尚

未有官方的認證機制,主要由台灣溫柔生產推

廣協會、台灣助產學會等機構開設研習課程,

仍屬於萌芽階段。

新世紀助產師(士)的功能及努力方向為

運用女性敏感細膩的特質,對於生產事件可提

供更完整貼切的照護模式,且能立即感受產婦

們的需求。再者,由於婦女健康照護已由家庭

產科護理人員的角色與功能

隨著生殖科技的發展,產科護理人員的工

作領域擴展至不孕症中心、遺傳諮詢和胚胎發

展研究等單位。現今產科護理人員仍多數在醫

院工作,但隨著家庭照護普及,他們漸漸走入

社區,提供家庭持續一致性的健康服務。他們

在提供產後家庭照護中發現:服務的對象與問

題的解決,不單只是產婦也包括家庭成員,同

時發現專業領域不再只是科別的劃分,而需融

合更多社會、心理、文化、諮詢及教育等範

疇,整合家庭中各成員有關健康照護的問題,

發揮專業獨立性功能及照護專長(Schober &

Fadwa, 2001)。所以對於需要加強及學習的部

分,應抱持著不斷學習的心態,不先入為主的

觀念,縮小自我並放寬眼界,將這些能力,包

括以問題為導向的解決方式、敏銳察覺及傾聽

個案需求、整合學校各學科的基礎能力、解決

護理問題等,應用於臨床個案身上。

一、教育者與諮詢者

身為照護前線的護理人員,因貼近並與孕

產婦及家屬相處時間最久,能最早察覺及瞭解

延伸至社區,以建立一個健康照護面向的連結

網絡,此不僅擴展更多的健康照護面向,也形

成婦女完善的健康照護連結。最重要的特質

是,實務經驗者能不斷的經由學習,在生產過

程中教導一對一的放鬆技巧,並能與產婦進行

深入的接觸、按摩及支持,在產後哺餵母乳

時,因產前到產後持續性的照護,而能深入瞭

解個案需求,故能及早且立即有效地發現問題

並提供解決之道。

孕產婦及家屬的需求,加上解決問題經驗的累

積,能提供適切及符合他們需求的解答,故是

最佳的教育者與諮詢者。身為教育者與諮詢者

其認知要正確,不能以自身的經驗套用在孕產

婦的情境中,並需對於孕產婦的問題加以澄

清。屬於產科護理人員的衛教活動包括:提供

孕期保健、營養攝取、身體不適症狀的處置、

生產時的準備、產後身體保健、提供符合現代

衛生的坐月子方式、哺餵母奶、育嬰知識與技

能等。

二、照護者

在產前、產中、產後,護理人員針對孕產

婦評估其健康需求,及自我對照護的看法及意

見,提供個別性及合宜的護理措施,並在照護

的過程中隨時執行評值,確保孕產婦在生產事

件中能與新生兒和家屬建立良好的生育經驗,

完滿達成家庭階段性發展。

Page 6: CHAPTER 緒 論 - wun-ching.com.t · 作領域擴展至不孕症中心、遺傳諮詢和胚胎發 展研究等單位。現今產科護理人員仍多數在醫 院工作,但隨著家庭照護普及,他們漸漸走入

Preface 5

緒 論CHAPTER01

三、支持者

護理人員在照顧孕產婦和家屬時,在評值

過程中應確立其所瞭解及未執行的原因,並適

時給予鼓勵,讓孕產婦除獲得專業知識與技能

外,同時獲得正向的自我照護能力,並持續與

護理人員聯繫,促進健康生活的學習及改變錯

誤的觀念。

四、管理者

當產科護理人員與孕產婦形成良性的健康

照護關係後,應該將專業的照護記錄清楚呈

現,並將記錄內容與醫療團隊資源共享,針對

醫療照護部分形成共識,並與其他相關單位協

調,針對服務對象提供雙贏策略,形成醫護良

性循環。

五、研究者

針對照護內容做記錄,促使產科護理人員

共同討論及改進,研究合適的護理措施及人性

化的照護,將研究內容彙整與相關領域工作者

分享,在不斷的專業精進過程中,促成專業的

成長,同時提升專業護理服務品質。

六、立法催生者

隨著社會演進及價值多元化,護理人員站

在執業的前線,更應發展與專業角色有關的法

案,及參與符合病人需求的健康政策制定,維

護及促進自身及公眾健康的生活品質。

產科照護的發展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消費意識的抬頭,當醫

院成為產婦的生產場所時,除了要求健康安全

的生產過程之外,也希望整個孕產過程能獲得

高品質的健康照護,所以許多政策因應而生,

如婚前健康檢查、產前健康檢查等,提供整個

周產期的照護,以確保母子能安全並順利地通

過孕產的過程。準爸爸陪產制,使一向居於孕

產事件背後的重要支持者,能親身參與生產重

要時刻並給予強而有力的支持。產檯上肌膚接

觸,延續母子合而為一的情感,展現人類原始

本能及掌握哺餵的關鍵時機,以促進母性行為

的發展。至於親子同室的推廣,增加及提早親

子相互適應及互動的時間,促進母親角色的獲

得並與家人及早發現問題,一起共同解決。

當我們大多數產婦仍以醫院為生產地點

時,在北歐的許多國家如丹麥、瑞典,則倡導

自然生產法,如在家生產或以蹲坐方式分娩。

所謂自然生產方式係指孕婦在熟悉的環境之

下,在家人及小孩共同參與中,由助產師

(士)至府上協助分娩,並於胎兒娩出未斷臍

帶時立即進行母乳哺餵,讓產婦在生產的過程

中,對自己的身體能自主的掌握,體驗美好的

生產經驗。

當人類科技日新月異的同時,除了帶給人

們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更多重及多元的選擇

之外,因科技便利性而衍生出新的現象與問

題,如生殖科技造成倫理價值觀的衝擊、基因

工程使人類產生質變,均會對未來人類社會產

Page 7: CHAPTER 緒 論 - wun-ching.com.t · 作領域擴展至不孕症中心、遺傳諮詢和胚胎發 展研究等單位。現今產科護理人員仍多數在醫 院工作,但隨著家庭照護普及,他們漸漸走入

Maternal-Newborn Nursing6

產科護理學

生影響,例如人類壽命的延長將會影響過去以

年齡做為區別屬性的劃分,社會的改變趨緩可

能因而有礙創新;或者是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

類,創造了「完美地高智能、高體能的人類」

時,因而失去做為人的意義及生存價值的動

力。因此,身為產科照護的學習者,應瞭解生

殖科技的現況、醫療法律、倫理價值,以有助

於在基礎觀點的建立上,具備事理的判斷,引

發專業的探究,形成符合現況及有影響力的專

業論點。

隨著社會的進步,台灣邁入已開發國家之

林,個人主義的興盛、追求自我實現、價值觀

多元化,對生命的傳承已具不同看法。加上近

年來,全球經濟不景氣影響,許多人對生育事

件傾向保守,使得生育率降至1.1個(衛生福

利部統計處,2014)。因此,造成相關照護產

業、醫療體系產生結構性的改變,進而影響產

科護理照護及相關的社會因素。

自1995年全民健康保險的推行,台灣引進

疾病診斷分類(D i a g n o s i s R e l a t e d G r o u p s;

DRG)的觀念用於醫療照護系統,除了改變民

眾求診醫療行為之外,醫療院所也為因應這股

趨勢,引用疾病診斷分類於相關的醫療過程

中,並針對疾病的醫療診斷,進行有效性的整

合及結構性的管理,以達到民眾與醫療照護間

的平衡。疾病診斷分類係指根據疾病的分類,

而有固定的給付方式,若因其他因素造成病人

住院天數延長,則所超出的費用須由醫院自行

消化吸收。對於產科照護的影響,除了因生產

方式有固定的住院天數,使得產婦的住院天數

下降之外,醫院相對也提高其護理照護品質。

臨床路徑(Clinical pathway)的引進,則是

因應上述情況,對於產科照護設計完整周詳的

護理評值照護,確認產婦在住院期間,能得到

更有效益的照護品質,同時也針對產後返家進

行追蹤及評值。對護理人員不僅提供管理及照

護程序的改善,也在照護過程中,發揮個別化

的需求照護。另一方面也因住院天數的縮短,

使產後返家的持續性照護成為目前應迫切發展

的照護方向。

產科護理人員對倫理應有的基本認識

護理人員在執行健康照護時,應遵守專業

的倫理原則與規範,其目的不僅確保護理執業

人員遵循的守則外,同時也維護病人的權益,

其價值視為一切行事的最高原則,也是執行護

理照護的行事依據。

國際護理協會(Internat ional Council of

Nurses; ICN)於1973年修正通過的11條信條,

其主要的目標是將護理人員的角色由依附的角

色導向自主、合作及專業的方向發展,其內容

敘述如下:

1. 信條Ⅰ:護理人員應尊重人性尊嚴及病人

的獨特性,不受病人社會、經濟地位、個

人品德或健康等因素的影響。

2. 信條Ⅱ:護理人員須保密相關健康資料,

確保病人的隱私權。

3. 信條Ⅲ:護理人員須保障病人與一般民眾

的健康照護,免其受到其他不實、不道德

或不合法的醫療行為之侵犯。

4. 信條Ⅳ:護理人員應為個人的護理判斷與

行為負責。

Page 8: CHAPTER 緒 論 - wun-ching.com.t · 作領域擴展至不孕症中心、遺傳諮詢和胚胎發 展研究等單位。現今產科護理人員仍多數在醫 院工作,但隨著家庭照護普及,他們漸漸走入

Preface 7

緒 論CHAPTER01

5. 信條Ⅴ:護理人員要維持應有之護理照護

品質。

6. 信條Ⅵ:護理人員在尋求諮詢、接受職責

及委託護理工作給他人時,要斟酌個人能

力與資格作為判斷依據。

7. 信條Ⅶ:護理人員應多參與相關專業知識

發展的活動。

8. 信條Ⅷ:護理人員應參與實施及改進護理

專業標準之活動。

9. 信條Ⅸ:護理人員應發揮專業效能,以建

立並維持醫療機構的服務水準,並促進護

理品質。

10.信條Ⅹ:護理人員應發揮專業效能及維護

護理人員的正直誠篤,保護群眾,以免他

們受不正確知識之誤導。

11.信條XI:護理人員應與相關醫療小組及群

眾合作,以增進社區、國家人民的健康福

祉。

常見的倫理爭議及法律相關問題

醫療技術的進步,將人類生殖科技發展到

達前所未有的境界,加上各國對於胚胎幹細

胞、複製人的熱切投入及爭相發表結果,讓人

類頓時自覺生命的誕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當

科技超越人們心智可管轄的領域,許多人對於

生命的價值倫理道德觀念的素養卻不及於科技

發展的速度,因而失控,亂象叢生,是否有相

關的法則來彌補這條鴻溝,是我們目前應該瞭

解及參與的議題。

首先從生殖科技發展來看,從1978年試管

嬰兒之父-英國的愛德華斯教授引介第一位試

管嬰兒之後,現今世界已經有超過一百萬個試

管嬰兒誕生。早期試管嬰兒技術尚未成熟時,

因懷孕率不高,所以一次植入多個胚胎以提高

成功率,但如此容易產生多胞胎,同時為提高

成功率及減低孕婦高危險妊娠,必須實行減胎

術,如此造成孕婦身心多重受創,付出極大的

負向生育代價。目前像英國、澳洲等都已經規

定一次最多只能植入3個胚胎,降低多胞胎

率。台灣的生殖醫學會也訂定原則,35歲以下

婦女接受不孕生殖技術者,醫師植入胚胎最多

不超過3個,以避免倫理爭議及現實困擾,同

時減輕家庭經濟負擔。

1996年英國發表複製羊桃莉之後,人類的

企圖心開始向更不可能的生死極限挑戰,其中

包括胚胎幹細胞的研究。近十年來,相關研究

顯示胚胎幹細胞可治療血液疾病、糖尿病、免

疫不全、自體免疫疾病、老年失智症、神經系

統損傷、退化疾病及帕金森氏症等。因此學界

及業界均紛紛投入幹細胞相關的研究及育成開

發,這種現象迫使行政院衛生福利部訂定「胚

胎幹細胞研究倫理規範」,以針對進行幹細胞

研究可能的胚胎來源加以規範,如自然流產的

胚胎組織、符合優生保健法規定的人工流產胚

胎組織、人工生殖後擬銷毀的受精未逾14天胚

胎。幹細胞研究是為了醫學應用,成果只能用

來治療,但是胚胎幹細胞和複製人僅只一線之

隔,所以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已明令不得將胚胎

幹細胞做為複製人研究之用,使用的胚胎來源

為無償提供,胚胎捐贈不能涉及商業行為,而

且應經過當事人同意,並遵守「人體檢體採集

與使用注意事項」。這樣法則的制定規範,主

Page 9: CHAPTER 緒 論 - wun-ching.com.t · 作領域擴展至不孕症中心、遺傳諮詢和胚胎發 展研究等單位。現今產科護理人員仍多數在醫 院工作,但隨著家庭照護普及,他們漸漸走入

Maternal-Newborn Nursing8

產科護理學

要是因為1999年優生保健法的修訂施行,法令

上允許墮胎,為避免因研究而捐出精卵,而引

發人道相異觀點,是必須進一步釐清的。

美國前總統布希在2001年8月宣布,未來

政府對胚胎幹細胞補助經費只限於當時存有的

60幾株人體胚胎幹細胞,並於2003年2月通過

禁止所有複製人研究。相對於美國政府的態

度,2001年1月英國成為第一個允許治療性複

製的國家,並同意進行以醫療為目的的細胞核

移轉實驗。法國則允許從受孕夫婦多餘不需要

的胚胎中獲取人類胚胎幹細胞並使用。德國則

禁止從囊胚獲得人類胚胎幹細胞,亦反對使用

人類胚胎幹細胞從事任何的誘導分化。2002

年,台灣由行政院衛生福利部明確規範,不禁

止複製胚胎,但禁止複製人。

無論如何,人類胚胎幹細胞的研究潮流難

擋,但法規的嚴謹與否皆會對人類產生深遠的

影響,如選擇胚胎性別,引發性別失衡、將人

予以物化、功利化,標榜以個人自主選擇權至

上,滿足人類慾望等。

上述情況,使產科護理人員面臨前所未有

的問題與挑戰,在專業倫理的問題包括:胚胎

的定義、更多精卵的保存方式及時間的延長、

代理孕母、人造子宮、人工流產、人工受孕及

複製人等;另外也會因各國規範訂定的時間及

觀點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法規與規範。可以看

出這是全球化的共同議題,有賴各國不斷討論

而形成人類遵行的歸依。

對於站在照護第一線的護理人員來說,唯

有建立對生命起源的尊重,維護人類的基本價

值,以不批判的態度及不先入為主的觀念,整

理照護經驗,反思人我互動過程,待人的平等

與真誠,提供其適合及需求的照護,有助在醫

療專業體系中建立獨特且重要的專業倫理範

疇,並透過參與法規之制定,可提供相關的專

業資料。

一、 產科護理人員於執行業務中常遇

到的法律問題

1. 病人隱私權:執行任何業務時都應遵守保

密並維護病人之隱私權。

2. 知曉同意權:醫師應向病人取得同意,而

護理人員應請病人填寫同意書 ( I n f o r m e d

consent);在醫師進行檢查時,護理人員應

陪伴病人,以保障執業及病人的權益。

3. 記錄與報告:為病人做的照護處置應詳實

完整正確記錄,並保存十年,作為訴訟時

的法律證據。

4. 護理過失:係指護理人員於執行業務時因

疏漏所造成的過失行為。一旦發生過失,

導致病人身心受到傷害時,可能需負刑

事、民事或行政等三種法律責任。

二、其他與產科相關的法律問題

(一)人工生殖

由於日益增加的人工生殖案例與繼而產生

的糾紛,衛生福利部於1999年為確保人工協助

生殖技術之正確使用,實施「人工協助生殖技

術管理辦法」,並於2007年3月公布「人工生

小常識 Maternal-Newborn Nursing

護理過失的法律責任

1. 刑事責任:重點在於處以刑罰,分為傷害罪、

重傷罪及致死罪三項罪名。

2. 民事責任:重點在於賠償損害,包括侵權行為

及債務不履行兩種。

3. 行政責任:處以停業或廢止執業執照(護理人

員法第35條)。

Page 10: CHAPTER 緒 論 - wun-ching.com.t · 作領域擴展至不孕症中心、遺傳諮詢和胚胎發 展研究等單位。現今產科護理人員仍多數在醫 院工作,但隨著家庭照護普及,他們漸漸走入

Preface 9

緒 論CHAPTER01

殖法」(見附錄)。其中規定醫療機構施行人

工生殖之管理及人工生殖之施行等內容,以健

全人工生殖之發展,保障不孕夫妻、人工生殖

子女與捐贈人之權益等。

在人工生殖子女之地位方面,第23條中規

定,妻於婚姻關係存續中,經夫同意後,與他

人捐贈之精子受胎所生子女,視為婚生子女。

夫能證明其同意係受詐欺或脅迫者,得於發見

被詐欺或被脅迫終止後6個月內提起否認之

訴。但受詐欺者,自子女出生之日起滿3年,

不得為之。

第24條中規定,妻於婚姻關係存續中,同

意以夫之精子與他人捐贈之卵子受胎所生子

女,視為婚生子女。妻能證明其同意係受詐欺

或脅迫者,得於發見被詐欺或被脅迫終止後6

個月內提起否認之訴。但受詐欺者,自子女出

生之日起滿3年,不得為之。

妻受胎後,如發見有婚姻撤銷、無效之情

形,其分娩所生子女,視為受術夫妻之婚生子

女(第25條)。

有關人工生殖的其他問題尚有:

1. 因技術疏失造成異常的結果:如白人生出

黑人子女。

2. 違反法律規定及倫理規範:可能發生父

女、兄妹姊弟結婚之亂倫事件。

(二)借腹生育

目前在台灣尚未合法,易發生孩子歸屬權

的糾紛,所生子女為被借腹夫妻的婚生子女,

必須經提否認之訴後,才由不孕夫妻以認養方

式領養。目前由於台閩地區外籍配偶的增加,

也衍生出類似借腹生育的種種問題。

(三)人工流產(墮胎)(Artificial Abortion)

為實施優生保健,提高人口素質,保護母

子健康及增進家庭幸福,我國於2009年7月8日

修正優生保健法,並於2012年4月修正優生保

健法細則(詳見附錄)。第4條中提到,經醫

學上認定胎兒在母體外不能自然保持其生命之

期間內,以醫學技術,使胎兒及其附屬物排除

於母體外之方法稱人工流產者。

當懷孕婦女經診斷或證明有下列情事之一

者,得依其自願,施行人工流產(第9條):

1. 本人或其配偶患有礙優生之遺傳性、傳染

性疾病或精神疾病者。

2. 本人或其配偶之四親等以內之血親患有礙

優生之遺傳性疾病者。

3. 有醫學上理由,足以認定懷孕或分娩有招

致生命危險或危害身體或精神健康者。

4. 有醫學上理由,足以認定胎兒有畸形發育

之虞者。

5. 因被強制性交、誘姦或與依法不得結婚者

相姦而受孕者。

6. 因懷孕或生產,將影響其心理健康或家庭

生活者。

三、胚胎幹細胞研究的倫理規範

此規範係於2002年2月19日完成制訂,主

要內容有下列六大項:

1. 研究使用的胚胎幹細胞來源限於:

(1) 自然流產的胚胎組織。

(2) 符合優生保健法中人工流產的胚胎組

織。

(3) 人工生殖剩餘胚胎,但以受精後未逾14

天為限。

Page 11: CHAPTER 緒 論 - wun-ching.com.t · 作領域擴展至不孕症中心、遺傳諮詢和胚胎發 展研究等單位。現今產科護理人員仍多數在醫 院工作,但隨著家庭照護普及,他們漸漸走入

Maternal-Newborn Nursing10

產科護理學

小常識 Maternal-Newborn Nursing

救人寶寶—挽救了生命?還是扭曲了生命?

2 0 0 8年國內發表了亞洲首例訂製的「救人寶寶

(Rescue baby)」,以搶救患有重度海洋性貧血兄長

的新聞,此事件引起不少醫學倫理爭議。其中有

學者提出,訂製救人寶寶與人類活體試驗已經相

差無幾,因為此過程仍有失敗率,一旦失敗,該

如何面對這個人工創造出來的病兒呢?雖然以現

在的醫學技術訂製救人寶寶是具有可行性及無害

性,然而創造一個生命去挽救另一個生命,基本

上已經是某種扭曲生命的作法。由於類似案例,

在國內外都引起不少爭議-救人寶寶到底是

「人」還是「藥」?是我們該省思的!

2. 不得利用精卵,以有性生殖方式,製造胚

胎供研究使用。

3. 以「細胞核轉殖術」製造胚胎供研究使

用,需再作進一步之審慎研議。

4. 供研究使用的胚胎幹細胞及其來源,應為

無償提供,不得有商業營利行為,且應經

當事人同意,並遵守「人體檢體採集與使

用注意事項」。

5. 胚胎幹細胞之研究,不得以複製人為研究

目的。

6. 胚胎幹細胞若使用於人體試驗,應以治療

疾病和改善病情為目的,但應遵守醫療法

規定,由教學醫院提出人體試驗計畫,經

核准方可施行。

上述對法律倫理所定的規章,護理人員應

熟悉避免誤觸法網,而對生醫技術與倫理能從

實務中實踐。

四、未來相關倫理議題

1. 基因寶寶:利用細胞質植入術,對於可能

將遺傳物質傳給下一代之細胞,施以可能

改變其基因之技術,現階段違背倫理。

2. 基因治療:目前已破解人類20號染色體基

因與數種遺傳疾病有關,如糖尿病、精神

分裂病、肥胖症及白內障等,為因應此一

趨勢,遺傳諮詢師的需求,亦可成為護理

人員執業範圍的擴展方向。

3. 細胞治療:廣泛應用在癌症病人,細胞取

得的合法來源又與胚胎形成直接的關係。

五、未來展望

1. 司法單位與法律單位共同努力:法律是司

法的目的,但法律只是行政的手段。

2. 行政對法令的制訂應以民眾權益衡量對人

類生活全局的影響,追求國家社會的最大

利益。

3. 規範的落實:由學校教育、繼續教育、評

鑑(醫院、教學醫院及醫學院)、自律與

他律方面著手。

Page 12: CHAPTER 緒 論 - wun-ching.com.t · 作領域擴展至不孕症中心、遺傳諮詢和胚胎發 展研究等單位。現今產科護理人員仍多數在醫 院工作,但隨著家庭照護普及,他們漸漸走入

Preface 11

緒 論CHAPTER01

婦嬰生命統計資料

要認識一個國家的發展狀態,通常藉由人

口結構組成統計來達成,其中婦嬰生命資料是

一項重要的指標,其內容可看出國人營養情

況、母親的健康狀態、嬰幼兒死亡率等。政府

在推行國家建設計畫時,通常依據相關統計資

料擬定合適的國民健康照護政策,以達到健康

促進計畫,並促進保健防治措施能有效執行。

故以下參考2010年衛生指標白皮書與現況加以

介紹相關內容。

一、粗出生率 (Crude Birth Rate; CBR)

粗出生率(表1-1)係指一年內每千位年

中人口的平均活產數。台灣在人口轉型前(約

在1920年以前),高粗出生率與高粗死亡率相

互抵銷,因此人口成長稍緩慢。在轉型初期

(約在1920~1951年),人口乃因高粗出生率

與低粗死亡率而爆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

灣出現嬰兒潮,在1951年,粗出生率為50 ,

達到最高點。緩至轉型末期(約在1952~1980

年),粗出生率開始下降而粗死亡率下降緩

慢。台灣地區約自1980年代完成人口轉型之

後,粗出生率進一步降低,到2013年,粗出生

率僅8.5‰,預期未來台灣人口粗出生率仍會

持續下降,在2025年之後,粗死亡率將會高於

粗出生率,人口將會轉為負成長。

指標定義:一年內之活產總數

×1,000年中人口數

 重要措施

1. 配合內政部人口政策之訂定,持續蒐集及

監測粗出生率變化資料。

2. 加強推動鼓勵生育衛教宣導措施。

3. 加強推動婦幼保健服務措施,提供鼓勵生

育之支持性環境。

4. 營造完善育幼、托幼及幼教制度,提供普

及、多元、優質、便利之婦幼支持性環

境,以提高婦女生育意願。

二、總生育率 (Total Fertility Rate; TFR)

總生育率(表1-2)係指每千位婦女自15歲

開始,依照當年的年齡別生育率,到年滿50歲

之前合計生育的子女數。台灣從1960年代以來

一直以總生育率作為衡量人口生育水準的標

準。這是因為粗出生率易受人口年齡組成影響,

但總生育率則已考慮育齡婦女年齡組成的調

整,比較能反映當代育齡婦女的平均生育力。

指標定義:

45-49 5x∑ 15-19

該年度某五歲年齡組婦女之活產數×1,000

該五歲年齡組婦女年中人口數

台灣從1960年代以來,人口總生育率持續

下降。1984年以後總生育率更降至替代水準,

即一位育齡婦女生育不到2.1個子女。2013年

更低至每一位育齡婦女生育1.1個子女,隱含

台灣於未來20年內人口達到零成長後將可能轉

為負成長,且可能會因為人口老化及少子化造

成勞動力缺乏。

表1-1 台灣地區粗出生率

項 目 1995 2000 2005 2010 2013

粗出生率(/103) 15.50 13.76 9.06 9.54 8.5

Page 13: CHAPTER 緒 論 - wun-ching.com.t · 作領域擴展至不孕症中心、遺傳諮詢和胚胎發 展研究等單位。現今產科護理人員仍多數在醫 院工作,但隨著家庭照護普及,他們漸漸走入

Maternal-Newborn Nursing12

產科護理學

早,對於15~19歲青少女生育率似乎造成不利

影響,唯在有效策略的推動下始能達到逐年微

幅下降的目標。

 重要措施

1. 訂定全國跨部會青少年性教育方案,並加

強合作機制。

2. 結合民間團體及醫療單位,提供青少年保

健與生育保健親善服務。

3. 建置並強化青少年網站功能,提供相關資

訊。

4. 接軌國際青少年性健康與生育保健主題,

辦理國際合作工作。

5. 辦理相關人員培訓。

6. 研發相關教材、教具及推廣方案。

7. 辦理青少年性教育相關議題之調查研究。

四、 嬰兒死亡率(Infant Mortality Rate; IMR)

嬰兒死亡率(表1-4)係指每年一千個活

產嬰兒中未滿1歲即死亡的數目。是衡量一個

國家兒童健康狀況之主要指標之一。自1971年

起,我國嬰兒死亡率逐年下降。唯1994年時,

因「兒童福利法」修正公布,於當年10月起全

面實施「出生通報制度」,減少了出生嬰兒之

漏報或遲報的情形,反映於1995年起嬰兒死亡

率的上升及波動。我國2001年嬰兒死亡率為

 重要措施

1. 配合內政部人口政策之訂定,加強推動鼓

勵生育衛教宣導措施。

2. 持續蒐集及監測總生育率變化資料。

3. 加強推動婦幼保健服務措施,提供鼓勵生

育之支持性環境。

4. 營造完善育幼、托幼及幼教制度,提供普

及、多元、優質、便利之婦幼支持性環

境,以提高婦女生育意願。

三、 15~19歲青少女生育率 (Fertility Rate of Young Women Aged 15~19)

指標定義:

該年度15~19歲不論已婚或未婚之育齡婦女活產數×1,000

該15-19歲年齡組婦女年中人口數

1995年調查結果顯示,43%有性經驗學生

大部分有用或每次都有採取避孕措施,到2000

年則成長至49.5%,在這5年中,對於安全性愛

概念之推廣已略具成效,唯大部分都沒用或全

部都沒用的比例尚有30%。此外,個案或其性

伴侶是否曾墮胎過之比例,1995年為13.2%,

2000年略微下降至11.5%。

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15~19歲青少

女生育率自2007~2012年分別為6‰、5‰、

4‰、4‰、4‰、4‰(表1-3)。又近年來性

行為較開放及第一次發生性行為的年齡亦提

表1-2 台灣地區總生育率

項 目 1995 2000 2005 2010 2013

總生育率(每一婦女) 1.8 1.7 1.1 0.9 1.1

表1-3 台灣地區15~19歲青少女生育率

項 目 1995 2000 2005 2010 2012

15~19歲青少女生育率(/103) 17.0 14.0 8 4 4

Page 14: CHAPTER 緒 論 - wun-ching.com.t · 作領域擴展至不孕症中心、遺傳諮詢和胚胎發 展研究等單位。現今產科護理人員仍多數在醫 院工作,但隨著家庭照護普及,他們漸漸走入

Preface 13

緒 論CHAPTER01

6.0‰,雖比日本(3.4‰)、新加坡(2.5‰)及荷

蘭等七國先進國家嬰兒死亡率平均值5.06‰為

高,但2012年已降至3.7‰。依據衛福部2013

年統計台灣地區嬰兒(未滿一歲)死因分類,

第一位為源於周產期之病態死亡率2.38‰,第

二位為先天性畸形死亡率1.30‰,第三位為事

故傷害死亡率0.22‰。因此要有效控制嬰兒死

亡率,除針對過去未通報而可以有效控制之死

因,予以監視分析外,並應由孕產期及嬰幼兒

期提供一貫性、整體性之婦幼健康照護服務

(含健康管理及保健指導)。

 重要措施

1. 持續辦理優生保健工作:落實婚前健康檢

查、產前遺傳診斷檢查、新生兒篩檢服

務,早期發現有礙優生之遺傳性疾病,減

少源於周產期之相關病症,降低早產兒、

低體重兒及先天性缺陷兒之發生。

2. 落實先天缺陷登記制度及出生、死產通報

工作,並加強研究:

(1) 健全出生、死產通報、先天缺陷兒通報

登記及監測系統,並透過地方衛生單

位,早期發現異常個案,及早轉介。

(2) 持續與學者、專家合作,進行嬰兒死亡

原因之相關研究,並針對可控制之死

因,研擬因應對策。

3. 育齡婦女健康促進及保護

(1) 加強宣導適時及適量生育之觀念,以減

少青少年及高齡等高危險性懷孕,期望

降低生育先天性缺陷兒之可能。

(2) 積極整合現行保健醫療及公共衛生之孕

產婦及嬰幼兒的個案管理、衛生教育與

疾病預防,推動社區婦幼照護措施。

(3) 配合相關部會單位,加強高危險群婦女

性傳染病之防治,減少孕期胎兒嚴重併

發症及新生兒感染,進而降低嬰兒死亡

率。

(4) 配合相關部會單位,積極推動弱勢婦女

之醫療照護,期望降低早產兒、低體重

兒、先天性缺陷兒之發生。

(5) 配合相關部會單位,建議規劃更適切的

產假制度及懷孕婦女工作的合理調整。

五、 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Under 5 Mortality Rate; U5MR)

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表1-5)被認為是最

能顯現一個國家兒童狀況的重要單一指標,因

為這個指標衡量的是整個兒童發展的最後結

果。但其影響因素甚廣,如營養情況、母親的

健康知能、預防接種、婦幼醫療服務、收入及

家庭可獲致的食物、清潔飲水、及包含托育學

園、社區整體的安全環境等。

表1-4 台灣地區嬰兒死亡率

項 目 1995 2000 2005 2010 2012

一歲以下嬰兒死亡率(/103) 6.43 5.86 5.16 4.2 3.7

表1-5 台灣地區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項 目 1995 2000 2005 2010 2012

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103) 9 8.5 6.9 5.5 5.1

Page 15: CHAPTER 緒 論 - wun-ching.com.t · 作領域擴展至不孕症中心、遺傳諮詢和胚胎發 展研究等單位。現今產科護理人員仍多數在醫 院工作,但隨著家庭照護普及,他們漸漸走入

Maternal-Newborn Nursing14

產科護理學

懷孕對家庭的影響

懷孕對婦女而言,是生命週期中一個特殊

的經驗歷程,也是一位女性由少女成為人母的

過渡階段(鄧,2000)。因此懷孕及生產不應

被視為需要治療的生病狀態,而是以正常且健

康的態度面對整個過程。此時婦女除了面對身

心上的變化之外,還須面對外在的環境、人、

事加以因應及調整,其中最重要的為夫妻之間

的相處方式改變。國內調查研究顯示,有近

80%的孕婦仍保有性生活,但其中32%擔心會

影響胎兒健康;而婦女懷孕期間十大症狀分別

是頻尿、腰痠背痛、胃口改變、腹部不舒服、

睡不好、食量改變、嘔吐、乳房脹痛、陰道分

泌物增加、心情起伏變化,與國外孕婦孕期十

大症狀分別為噁心嘔吐、胃灼熱感、頭暈腦脹

等,與國內婦女大不相同,其中頻尿是國內孕

婦最困擾的問題(蘇,2001)。如此看來,身

體的改變所產生的不舒服,正是從事相關照護

工作者所應具備的知識,並針對孕期需要給予

協助及衛教。

而以家庭為中心的理念強調,家中每位成

員需求的重要性(李,1995),當孕婦的需求

獲得滿足時,有助於孕期的適應。同時對於家

Maternal-NewbornNursing

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指標定義: 5歲以下兒童死亡數

×1,000活產嬰兒人口數

我國2011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6,相較

於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各先進國家的:加拿大

6,美國8,日本3,南韓5,澳洲5,紐西蘭6,

德國4,法國4,英國5,顯見我國仍有改善的

空間。

 重要措施

1. 如指標「嬰兒死亡率」之重要措施,包

括:育齡婦女健康促進及保護、落實先天

缺陷登記制度及出生、死產通報工作,並

加強研究、持續辦理優生保健工作。

2. 加強5歲以下幼兒事故傷害防制工作,包

括:成立跨產官學工作小組、強化幼兒居

家安全計畫、推展托幼園所安全計畫、兒

童安全座椅使用宣導、特殊族群兒童事故

傷害防制。

六、 孕產婦死亡率 (Maternal Mortality Rate; MMR)

孕產婦死亡率(表1-6)係指一年內每十

萬名活產中,於懷孕期間或懷孕終止42天內之

婦女死亡數,而不論其懷孕期長短或任何與懷

孕相關原因,或因懷孕而加重病情導致死亡皆

包括在內,但不包括偶發原因或事故致死。我

國孕產婦死亡率由1981年每十萬活產19.38,

降至2012年的8.5。

指標定義:

該年度由於各種產褥原因所致孕婦死亡數×100,000

該年度之活產總數

 重要措施

1. 加強孕婦健康管理與保健指導:

(1) 配合中央健康保險署,推動全民健保孕

婦產前檢查服務,並加強宣導孕婦定期

接受產前檢查。

(2) 透過醫療院所及縣市衛生局、所,提供

孕婦完整之產前照護、檢驗服務及健康

指導。

(3) 山地離島及醫療資源缺乏地區,由衛生

所聘請合格之支援醫師辦理孕婦產前檢

查業務,以提升產前照護之可近性。

2. 加強高危險群孕婦之管理與追蹤管理,如

外籍與大陸配偶、高齡孕婦,建立醫療院

所與衛生局、所轉介制度,加強異常個案

轉介、追蹤及管理。

3. 運用相關資源及傳播管道,加強宣導及衛

生教育,普及正確的孕產婦保健常識。

表1-6 台灣地區孕產婦死亡率

項 目 1995 2000 2005 2010 2012

孕產婦死亡率(/105) 7.59 7.86 7.29 5.20 8.5

Page 16: CHAPTER 緒 論 - wun-ching.com.t · 作領域擴展至不孕症中心、遺傳諮詢和胚胎發 展研究等單位。現今產科護理人員仍多數在醫 院工作,但隨著家庭照護普及,他們漸漸走入

Preface 15

緒 論CHAPTER01

懷孕對家庭的影響

懷孕對婦女而言,是生命週期中一個特殊

的經驗歷程,也是一位女性由少女成為人母的

過渡階段(鄧,2000)。因此懷孕及生產不應

被視為需要治療的生病狀態,而是以正常且健

康的態度面對整個過程。此時婦女除了面對身

心上的變化之外,還須面對外在的環境、人、

事加以因應及調整,其中最重要的為夫妻之間

的相處方式改變。國內調查研究顯示,有近

80%的孕婦仍保有性生活,但其中32%擔心會

影響胎兒健康;而婦女懷孕期間十大症狀分別

是頻尿、腰痠背痛、胃口改變、腹部不舒服、

睡不好、食量改變、嘔吐、乳房脹痛、陰道分

泌物增加、心情起伏變化,與國外孕婦孕期十

大症狀分別為噁心嘔吐、胃灼熱感、頭暈腦脹

等,與國內婦女大不相同,其中頻尿是國內孕

婦最困擾的問題(蘇,2001)。如此看來,身

體的改變所產生的不舒服,正是從事相關照護

工作者所應具備的知識,並針對孕期需要給予

協助及衛教。

而以家庭為中心的理念強調,家中每位成

員需求的重要性(李,1995),當孕婦的需求

獲得滿足時,有助於孕期的適應。同時對於家

Maternal-NewbornNursing

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

庭結構改變及性別平權的時代,對於準父親的

需求也逐漸被重視,許多研究顯示準父親對於

配偶的懷孕需求,不是不願提供支持協助,而

是不知該如何幫忙(胡,2000)。所以於懷孕

之際如何提供準父母相關的協助,是身為產科

從業人員須立即且敏銳察覺的,如此有助於雙

方及早適應,並執行父母親的任務及親子依戀

關係的建立。

對於家庭的發展週期,一般的家庭都能正

常的朝向家庭階段發展,但懷孕及生產過程中

常會面對不同的狀況,如流產、早產及高危險

妊娠的發生,這些狀況常出乎孕婦的想像,也

非預期中之事。對於初產婦及經產婦而言,前

者所面臨的是第一次當父母的挑戰,而後者所

面臨的卻是多重角色及子女與新生兒關係的建

立等。面臨新成員的加入,期間的調適與轉換

是需要時間及持續發展的。同時在過程中也需

要家庭成員的同心協力來面對此家庭變化,如

產後坐月子的安排、哺餵母乳的持續時間、職

業婦女對新生兒照護對象的安排等,都是需要

家庭共同討論及協商,必要時還需考慮到家庭

人力資源的應用及調配。

Page 17: CHAPTER 緒 論 - wun-ching.com.t · 作領域擴展至不孕症中心、遺傳諮詢和胚胎發 展研究等單位。現今產科護理人員仍多數在醫 院工作,但隨著家庭照護普及,他們漸漸走入

Maternal-Newborn Nursing16

產科護理學

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

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Family-centered

maternity care)理念指的是婦女在孕產過程中

提供滿足家庭、新生兒之身心照護需求,同時

提供安全且合乎需求的高品質照護,在此過程

中也促進家庭成員對孕產期需求、瞭解問題來

源及如何解決問題,同時在共同解決問題的過

程中,促成家庭的向心力及凝聚力,完成家庭

階段性發展上的任務(Nesson&May, 1986)。

生產對家庭所造成的影響,除了婦女生

育事件外,新成員的加入也造成家庭關係的

變化,如家庭面對改變的因應方式、健康問

題的處理方式、如何獲得健康資訊及尋求專

業的能力,以上陳述的影響,提供產科專業

人員在提供照護時,須注意以下事項:

1. 家庭成員的價值觀及需求,針對家庭成員

能在孕產過程中,得到合乎期望需求的照

護。

2. 將生產的主導權重新歸還於家庭成員,尤

其是孕產婦本身及重要支持者-丈夫。

3. 提供人性化的護理照護,並尊重孕產婦的

自主權,敏銳且完整地察覺孕產婦此時此

刻的需求。

4. 除了對孕產婦身體的照護與協助醫師之

外,對於第一線接觸孕產婦的護理人員,

須適時提供完整的訊息及專業的支持態

度。

5. 產科護理人員除了提供孕產期的衛教諮詢

之外,更應提供持續的健康照護,並擴展

產科護理人員的專業領域,走入家庭,促

使家庭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現今有99%的婦女選擇以醫院作為生產主

要場所,如何使「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照

護」落實於臨床情境中,是目前重要且應立

即建立的照護策略,除了安全健康為首要準

則之外,還需考量臨床照護的作業方式及醫

療程序,促使醫療團隊針對此議題有共同一

致性的共識。

一、現今的生產場所

(一)醫 院

現今產婦生產場所仍以醫院為主。大部

分的產婦在醫院進行產前檢查時,會選擇同

家醫院生產,相關單位分成產房、產後病房

及嬰兒室,並在健保給付的天數內返家坐月

子、或到坐月子中心調和休養、或在家中坐

月子並外送坐月子餐點。

(二)待產、分娩恢復室合而為一的 LDR

為目前美國常見的生產方式,注重私人

隱密性及個別性的服務,如同在家分娩般,

讓家人共同參與生產方式及分享生命最初的

誕生喜悅。目前國內已有部分醫療機構引進

(見第8章)。

(三)產科診所

台灣在全民健保尚未實施之前,許多婦

女一般均選擇離家近、親友介紹或熟悉的醫

師產檢及接生,並與特定醫院簽約,在孕婦

分娩時如發生緊急狀況後才送至醫院,但現

在也有許多設備完善的診所可讓婦女不需要

Page 18: CHAPTER 緒 論 - wun-ching.com.t · 作領域擴展至不孕症中心、遺傳諮詢和胚胎發 展研究等單位。現今產科護理人員仍多數在醫 院工作,但隨著家庭照護普及,他們漸漸走入

Preface 17

緒 論CHAPTER01

到不熟悉的醫院生產,並且結合坐月子中

心,提供完整的周產期照護。

(四)助產所

過去在偏遠地區因與診所及醫院距離遙

遠,所以具有助產士執照的護士便成為婦女

的選擇(現今健保特約的助產所全台灣有14

家)。婦女從懷孕開始到產後,若能與助產

師(士)形成持續又親密的照護關係,而在

提供產檢、待產過程中能維持一對一的支持

照護方式、接生及產後母乳哺餵,而且立即

並符合個別需要的解決問題方式,對於助產

師(士)的角色擴展,及產科護理照護走入

社區,將具有正向的影響。

(五)家中生產 (Home Birth)

在逐漸回歸自然生活方式的追求下,許

多西方國家的婦女如挪威及丹麥,就選擇在

家中生產,助產師(士)到產婦家中協助接

生,並與家人共同面對新生兒的誕生。他們

認為生命的誕生原本就是一種生命自然的展

現,無須綑綁在儀器的監測下,此為非自然

的約束。目前國內許多婦女在內在意識的覺

醒下,對生命於自然環境誕生已有相當熱切

的渴望,除了希望將生育回歸於助產師

(士)之外,亦希望兩者能有實踐的一天,

並廣為推行。

二、 醫療院所針對以家庭為中心照護

概念的相關策略

(一)準爸爸陪產制

隨著社會觀念及護理照護的演進,產科

照護方向也走向以家庭為中心的概念。以往

產婦進入待產室,獨自面對生產過程,但許

多研究顯示產婦在待產期間,配偶的支持常

是影響生產經驗的關鍵點(周,1995),而

當我們倡導人性化照護之際,準爸爸的陪產

制正是人性化照護的實踐。生命誕生的全程

參與,給予配偶支持,使準父親不再是被排

除於生產過程之外的局外人,同時讓準父親

目睹孕產事件中,配偶在分娩過程中母性母

情行為,除了讓準父親對自我有正向的評價

之外,更有助於夫妻雙方在生育過程中,父

母親角色的獲得及對家庭的向心力。

(二)提供更多生產教育資訊

在消費意識抬頭,醫療環境競爭日益激

烈下,醫院為提高就診率,不得不提供更多

元化的服務品質吸引民眾消費。對於產科照

護從產前檢查、衛教、鼓勵夫妻雙方參加拉

梅茲呼吸訓練法、提供產後病房的參觀等,

無非是讓準父母親在生產事件中,及早準備

得到良好的適應,以因應及面對未來的狀

況。

(三)生產照護的選擇

提供更多的生產方式,如水中生產、生

產球運動、改變生產姿勢、去胎心音偵測器

的監控及LDR、產檯上肌膚接觸等。近幾年

來國內並大力推動母嬰親善醫院,讓產後親

子同室,以創造一個常規哺餵母乳的醫療照

護環境,增加親子互動接觸的機會,及早發

小常識 Maternal-Newborn Nursing

性別工作平等法於2008年11月26日修正時,在第

四章促進工作平等措施第15條即說明:受僱者於

其配偶分娩時,雇主應給予陪產假三天。如此一

來更可以落實準爸爸陪產制的概念。

Page 19: CHAPTER 緒 論 - wun-ching.com.t · 作領域擴展至不孕症中心、遺傳諮詢和胚胎發 展研究等單位。現今產科護理人員仍多數在醫 院工作,但隨著家庭照護普及,他們漸漸走入

Maternal-Newborn Nursing18

產科護理學

現照護新生兒的問題,促進產後適應(詳見第

9章)。

(四)鼓勵早期出院,建立家庭照護

在西方醫療觀念影響下,國內產科醫療健

康照護採DRG給付預算,自然分娩產婦於住院

當天起算3天,剖腹產產婦自住院起算6天為給

付的範圍,鼓勵產婦在身體及新生兒無合併症

的情況下,及早出院以提高病床使用率,並能

促進產婦自我照顧,早日回復正常的家庭功

能。為因應早期出院,解決產婦返家之後的照

護問題,應加強周產期社區婦幼持續性照護,

建立以家庭為中心的照護模式,擴展產科護理

人員的執業範圍。

台灣婦幼衛生保健措施及政策

一、母嬰親善政策的推廣

為了使母乳哺餵成為醫院的常規,使每位

嬰兒都有最好的哺育資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

康署不斷推廣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政策,以

促使醫療院所營造親善哺乳環境,多年來的推

廣成效卓越,於2014年全國母嬰親善醫療院所

已達176家。

 母乳親善十大步驟

1. 步驟一:有一個正式行文的母乳哺餵政

策,並和所有醫護人員定期常規的溝通。

2. 步驟二:訓練所有醫護人員施行這些政策

的技巧。

3. 步驟三:讓所有的孕婦知道哺餵母乳之好

處,及如何哺餵母乳。

4. 步驟四:幫助產婦在生產後半個小時內開

始哺餵母乳。

5. 步驟五:教導母親如何餵奶,以及在必須

和嬰兒分開時如何維持泌乳。

6. 步驟六:除非有醫療上需要,勿給新生兒

母乳之外的食物或飲料。

7. 步驟七:實行24小時親子同室。

8. 步驟八:鼓勵依嬰兒之需求哺餵母乳。

9. 步驟九:哺餵母乳之嬰兒,不給予人工乳

頭或安撫奶嘴。

10. 步驟十:幫助建立哺餵母乳支持團體,並

在母親出院後轉介給這些支持團體。

二、性別平等的落實

1.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

197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消除對婦女一切

形式歧視公約(CEDAW)」,內容詳列各項性

別平等權利,包含參與政治及公共事務權、、

教育權、就業權、農村婦女權、健康權、社會

及經濟權、法律權、婚姻及家庭權等。我國為

提升性別人權標準,落實性別平等,自2012年

1月1日起施行「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

施行法」。要求各級政府機關必須採取立法或

行政措施,消除性別歧視,並積極促進性別平

等。

2. 提升女孩權益行動方案

聯合國於2012年宣布10月11日為第1屆

「國際女孩日」,呼籲各國重視並投資女孩,

期能幫助女孩獲得應有的人權與照顧。我國為

積極響應聯合國的主張「重視女孩、投資女

孩」,將每年10月11日訂為「臺灣女孩日」,

Page 20: CHAPTER 緒 論 - wun-ching.com.t · 作領域擴展至不孕症中心、遺傳諮詢和胚胎發 展研究等單位。現今產科護理人員仍多數在醫 院工作,但隨著家庭照護普及,他們漸漸走入

Preface 19

緒 論CHAPTER01

並頒布「提升女孩權益行動方案」,積極落實

各項促進女孩身心健康、教育、人身安全及改

善傳統禮俗、媒體內容性別刻板印象與歧視等

重要事項。

3. 婦女勞動政策白皮書

過去傳統社會的驅使下女性的角色一直處

於賢妻良母的家庭主婦角色,但隨者社會環境的

變遷,婦女角色的定位也不斷在改變,開發婦女

勞動力並提升婦女參與職場已被視為是國家經濟

發展的重要政策。而談到婦女勞動政策時,「性

別平等」的概念即受到了許多考驗;當我們在省

思婦女勞動政策時,如何能兼顧「性別平等」與

「尊嚴勞動」的目標,即是「婦女勞動政策白皮

書」所要達到的目標。「婦女勞動政策白皮書」

所要達到的四大願景有:「提升女性勞動權

益」、「終止性別歧視」、「強化女性社會保

障」及「加強女性培力」。

4. 性別工作平等法

性別工作平等法為保障性別工作權之平

等,貫徹憲法消除性別歧視、促進性別地位實

質平等之精神而制定。主要區分為「性別歧視

之禁止」、「性騷擾之防治」、「促進就業措

施」與「申訴就濟」四大部分,其中提到雇主

不得因性別或性傾向因素而對受僱者或求職者

而有差別待遇,例如懷孕、生產。

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6條並訂有育嬰留職停

薪規定,使其可以兼顧家庭與工作,育嬰留職

停薪期間,得繼續參加原有之社會保險;第18

條訂有雇主應提供子女未滿一歲須受僱者親自

哺乳者,每日哺乳時間二次,每次三十分鐘。

為了讓育嬰留職停薪制度能落實,並保障

受僱者順利復職,勞動部預計推動「育嬰留職

停薪復職協助措施實施計畫」,幫助受僱者育

嬰留職停薪期滿後仍能重返職場。

三、婦女健康政策

衛生福利部於2008年所制定的「新版婦女

健康政策」,其內容為呼應聯合國的性別主流

化及世界衛生組織(WHO)重視之健康平等理

念,秉持「婦女健康政策綱領」之原則與「渥

太華憲章」健康促進五大行動綱領,積極消除

過去健康服務中之以父權觀點看待女性健康問

題、重治療輕預防及性別偏差等現象,並將性

別分析與性別平等議題納入提供健康服務與照

護體系的主流。除此之外,也重視暴力、隔

離、忽視與偏見在婦女身心所造成的健康問

題,以期能弭平傳統社會對婦女的性別歧視與

性別偏差所造成的健康不平等,並落實性別平

等參與及共治共決基本理念。

內文主要分為五篇十五章,包括:前言

篇,願景、建構性別主流化的健康政策;健康

促進篇,建構健康的生活環境、提升並維護女

性心理健康、促進女性健康體能、促進飲食健

康、建立兩性健康正確體型意識;生殖健康

篇,促進女性性健康、促進經期健康、維護女

性生育健康權益;疾病及照護篇,促進女性照

顧者的身心健康、維護女性的職場健康權益、

降低重要慢性疾病對女性健康的威脅、降低癌

症對女性健康的威脅、消弭暴力對於女性身心

的影響;結語篇。

四、婦女健康之現況

國民健康署於2013年舉辦「2013婦女與健

康國際研討會」,期望能提升各界對婦女與健康

議題的重視,並呼應當前國際對「性別平等」與

「健康公平性」關注。會議主要議題在探討全球

婦女健康,其包括:健康照護改革與女性健康、

婦幼健康挑戰、女性心理健康、青少年健康促

進、婦癌篩檢及母嬰親善醫院等議題。

Page 21: CHAPTER 緒 論 - wun-ching.com.t · 作領域擴展至不孕症中心、遺傳諮詢和胚胎發 展研究等單位。現今產科護理人員仍多數在醫 院工作,但隨著家庭照護普及,他們漸漸走入

Maternal-Newborn Nursing20

產科護理學

影響個人的健康行為,主要來自所屬的文

化價值體系,因而造就出不同的健康行為。一

般屬於文化中內隱的部分,只有在特定的傳統

習俗中,可看見人們習以為常,遵從之並代代

信守相傳;有些文化習俗從現代醫療的觀點,

未必是健康或正確。如印第安人認為婦女生育

時要被隔離至另一小屋生產,否則會導致他人

惡運;東方人傳統習俗中產後坐月子時不能洗

頭,以免日後引起頭痛等。護理人員應該瞭解

並且以不批判的角度,瞭解個案遵從文化信仰

的觀點,再舉出目前採用改良的方式或者與之

共同尋求解決方式,以達到執行健康的生活習

慣之目的。

其實並非所有的文化習俗均對健康不好,

許多傳統習俗能夠延續下來,是因為禁得起時

間的考驗,如東方人傳統習俗中坐月子的價值

與意義,使產後的婦女在身心劇變,極需時間

適應照護新生兒時,得以獲得家人支持,進行

身體的調和休養,這是相當有意義的健康保護

措施。目前西方國家開始注意東方國家對產後

Maternal-NewbornNursing

新世紀的產科護理照護為維護胎兒生命權、消除性別歧視及防範

男女失衡所衍生之社會問題,2010年起明定及

落實醫療相關法規、定期監測醫療院所與接生

人員之出生性別比,並加強違規查察。為提供

孕產婦優質服務,以確保嬰幼兒健康,免費提

供產婦10次產前檢查及1次超音波檢查,近年

來孕婦產前檢查服務利用率皆維持近9成左

右、全面補助每位孕婦「B群(乙型)鏈球菌

篩檢」檢驗費用、提供外籍配偶未納健保前之

產前檢查醫療費用補助、提供高危險群孕婦產

前遺傳診斷及諮詢服務,呼應世界衛生組織,

重視生殖是婦女健康核心問題。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全球女性平

均餘命較男性長6~8年,女性健康管理及慢性

疾病預防更顯重要,才能達到「活躍老化」,

於是國民健康署積極促進女性健康體能,強化

體重管理;為達到2011「黃金十年」目標:

2020年癌症標準化死亡率比2010年降低20%,

積極提供婦癌四大篩檢(乳癌、子宮頸癌、大

腸癌、口腔癌),2 0 0 9年擴大篩檢年齡至

45~69歲婦女,2010年將40~44歲具二等親以

內罹患乳癌婦女納入篩檢補助對象,婦女乳房

攝影檢查率亦逐年成長,子宮頸癌死亡率亦逐

年下降(國民健康署,2013)。

五、因應少子化之相關政策

2013年出生嬰兒發生數為19萬4,939人,

總生育率為1.1。為因應出生人口數的降低,

內政部依據人口政策白皮書辦理鼓勵婚育宣導

活動及推出友善婚育措施等少子女化因應措

施,其中少子女化部分包括強化兒童體適能觀

念與服務網絡、推動未滿2歲兒童之育兒津

貼、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推動放寬勞工保險

生育給付規定。

目前執行因應少子女化之重大措施有:制

定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發放生育給付及津貼、

發放育嬰留職停薪津貼、開辦0至未滿2歲育兒

津貼、擴大托育費用補助範疇、強化社區保母

系統服務模式、辦理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辦

理5歲幼兒免學費教育計畫、推動多元非營利

形態之國小學童課後照顧措施、補助中低收入

家庭未滿18歲兒童及少年之健保費、設置公私

協力平價托嬰中心、設置托育資源中心、執行

整合住宅補貼資源實施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