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山科技大學 - ir.lib.ksu.edu.twir.lib.ks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570/1/專題.pdf ·...

51
Kun Shan University 崑山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專題報告 ANSYS 應用與分析 指導老師:王 老師 參與學生:黃 C930H014 C930H015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四 年 十 一 月

Transcript of 崑山科技大學 - ir.lib.ksu.edu.twir.lib.ks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570/1/專題.pdf ·...

  • Kun Shan University

    崑山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專題報告

    ANSYS 應用與分析

    指導老師:王 文 榮 老師

    參與學生:黃 啟 偉 C930H014

    林 志 航 C930H015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四 年 十 一 月

  • 簡 介:

    有限元素分析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

    也就是一般我們所說的有限元素法,它是一個數值的

    程序,可以用來求解像是包含應力分析、熱傳、電磁

    及流體流動等廣泛的工程問題,為工程科學中重要的

    工具,其重要性可謂僅次於數學,近來由於套裝軟体

    的興盛,而呈現多樣的發展。

    在許多的技術學院與科技大學的課程中,多以學

    習套裝軟體應用為主,藉由此專題的研究,我們將配

    合理論基礎與套裝軟體做相互的結合,在由 ANSYS 軟

    體與 MATLAB 軟體做一同步的印證!

  • 【ANSYS】

    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 CAE(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

    和服務的提供商之一。34 年来,ANSYS 公司一直致力於分

    析設計軟件的開發及分析咨詢服務,為全球工業界所廣泛

    接受,並擁有了全球最大的用户群体;許多國際化大公司

    以 ANSYS 軟件作為其設計分析標準。這些用户群體涵蓋了

    機械制造、能源、石油化工、電子、土木建築、汽車、鐵

    道、核子技術、航空、造船、地礦、水利、生物醫学、日

    用家電等諸多工業領域,ANSYS 是這些工業領域進行國際

    國内優化設計、技術交流的主要平台。

    【MATLAB】

    是集數學計算、圖形處理和程序語言設計與一體的著

    名數學軟件。MATLAB 原意就是矩陣實驗室,在二十世紀

    七十年代,已經有解線性方程式的 LINPACK 軟件包和解特

    徵值問題的 EISPACK,這兩個 FORTRAN 子程序庫,新墨西

    哥大學計算機科學系主任 Cleve Moler 教授,在講授線性

    代數課程時,為了使學生能方便地使用 LINPACK 軟件和

    EISPACK 軟件,編寫了街口程序,這就是最初的 MATLAB。

  • (MATLAB)演變過程

    1983 年

    Cleve Moler 教授到斯坦福大學講學,一為工程師 Jonh

    Little 察覺到 MATLAB 在工程運算中的巨大潛力,與 Moler、

    Steve Bangert 合作開發了第二代的專業版。

    1984 年

    年成立的 MathWorks 公司正式將 MATLAB 推向市場。

    1987 年

    年推出 MATLAB3.0 版以及格 991 年的版還是在 DOS 平台上。

    1993 年

    年在 Windows3.0 平台上的 3.5K 板出台。

    1995

    年緊接著 MATLAB4.0 版被開發出來,在 Windows3.x 上進行;

    並開始 有了 Symbolic Math 符號運算軟件包。

    1997

    年 MATLAB5.0 版被開發出來,計算數度更快。

  • 摘 要:

    本次專題中,我們一開始主要先學習

    Pro/Engineering (簡稱 Pro/E)繪圖軟體強大的繪圖

    功能,藉由循序漸進的學習方式,以特殊的單元設計,

    使複雜龐大的繪圖功能變的簡單明瞭,而主要學習這

    套繪圖軟體的原因是,Pro/E 除了 3D 實體模型的傑出

    表現外,其核心是由上而下的連貫設計(Top-Down

    Design),是其他 3D 軟體無法相比,也是一套極適合

    產品開發整合的應用軟體;而藉由繪圖軟體在幾何圖

    形上的功能繪出,ANSYS 也可以經由 CAD 系統,用 IGES

    檔、SAT 檔、Pro/E 檔、UG 檔與 PARA 參數實體檔匯入

    進行分析,最後我們在藉數學分析軟體 MATLAB 和力學

    分析計算理論,與 ANSYS 做一個互相的驗証。

  • 目 錄

    一、前言

    二、數值方法

    三、有限元素和 ANSYS 的沿革

    四、有限元素法的基本步驟

    五、電腦輔助工程分析(CAE)之基本架構

    六、桁架

    桁架的定義 桁架之基礎理論 1-D 傳統法 2-D 座標轉換

    七、結果

    ANSYS 與 MATLAB 比較結果 ProE 圖片

    八、結論與建議

    九、致謝

    十、參考文獻

  • 一、前言:

    一般而言,工程問題即物理狀態下的數學模組,而數學模組

    即是有一套對應邊界和初始條件的微分方程式,藉由基礎法則和

    自然原理對系統或控制體積而得到的微分方式,這些統御方程式

    代表著質量、力或能量的平衡。可能的話,這些方程式的精確解

    給予一組狀態之下系統詳細的行為。解析解由兩部份組成:(1)

    通解;(2)特解。在任何的工程問題中,有兩組參數會影響到系

    統的行為。第一,那些提供關於系統自然運作下所得資料之參

    數,而這些參數包含有彈性系數、熱傳導和黏性等等。

    另一方面,亦有參數會在系統內產生『擾動』,這類型的參

    數簡述於(表 1)。這些『干擾』包括外力、力矩、介質溫度差異

    及流體壓力差異。

    (表 1) 在 各 式 工 程 系 統 內 引 起 擾 動 的 參 數

    問題類型 系統內產生擾動的參數範例

    固體力學

    熱傳遞

    流體流動和管路

    電路系統

    外力和力矩

    溫度差異;輸入熱

    壓力差異;流率

    電壓差異

  • 各種工程系統的物理特性支配了系統的自然運作,而這些特

    性總是出現在一個統御微分方程式解的通解裡。相對地,造成擾

    動的參數則出現在特解中。所以,就它們個別出現在勁度或傳導

    矩陣,負載或受力矩中。了解這些參數在有限元素模組裡所扮演

    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且這些系統特性也會一直顯示在勁度矩

    陣、傳導矩陣或阻抗矩陣裡,而擾動的參數都會一直存在負載矩

    陣裡。

  • 二、數值方法:

    有很多實際的工程問題我們無法獲得精確解,這種難以獲得

    解答可歸因於複雜的統後微分方程式或是難以處理的邊界和初

    始條件,要處理這類的問題,只能訴於數值的近似值。與解析解

    做對比,解析解顯示系統內任一點精確的行為,而數值近似值的

    解卻只存在於分離不連續的點,我們稱之為“節點"上。任何一

    個數值程序的第一步驟即是做分離,其過程是將介質分成很多區

    域和節點。有兩個比較普通的數值法:(1)有限差分法 和(2)有

    限元素法。使用有限差分法,每個節點會被賦予一個微分方程

    式,且導式會被差分方程式取代。這個方式會產生一組聯立線性

    方程式,雖然有限差分法能易於了解且能套用於一些簡單的問

    題,但一旦碰上複雜的幾何或是邊界條件時,它們就變得很難去

    應付這類的問題,同時,有些問題帶有非等向材料特性時,這種

    難以處理的情況一樣也會發生。

    相反地,有限元素法使用積分公式法來創造一個代數方程式

    的系統,而不是用微分方程式。此外一個近似連續的函數,可用

    來表示每個元素的解答,藉由連結或組合個別的解,完整的解即

    可產生。

  • 三、有限元素和 ANSYS 的沿革:

    有限元素法是一個數值的程序,它可應用到各種的工程問題

    上以獲得解答。穩態、暫態、線性或非線性問題的應力分析、熱

    傳遞、流體流動和電磁等問題,都可以用有限元素法來分析。現

    代有限元素法的起源,可回溯到 1900 年的早期,當時一些研究

    者用相同的不連續彈性桿來模擬和塑造連續彈性,而 Courant 所

    發表的文件中,使用連續的多項式內插三角形區塊,來研究扭曲

    的問題。

    其次比較重大的進步是在 1950 年時,波音(Boeing)公司也

    採用了有限元素法,利用三角形應力元素來模擬機翼,隨後也有

    多家公司跟進。然而直到 1960 年,Clough 定名“有限元素"才

    廣為流傳。在 1960 年代期間,研究的學者開始將有限元素法應

    用到其它的工程領城,像是熱傳遞和滲流問題。在 1976 年,

    Zienkiewicz 和 Cheung(1967)寫了第一本完全是介紹有限元素

    法的書,1971 年,ANSYS 第一次發表。

    ANSYS 是一個廣泛針對一般性目的的有限元素電腦程式,包

    含超過 100,000 行的程式。ANSYS 能夠執行靜力、動力、熱傳遞、

    流體流動和電磁方面的分析。ANSYS 成功地帶領 FEA 程式已超過

    20 年之久。現今 ANSYS 的版本有一個全新的面貌,即結合使用

  • 者圖形介面(GUI)的多層視窗,下拉式選單,對話框和工具列。

    如今可以發現 ANSYS 使用在很多工程領城裡,其中包含航太、汽

    車、電子和核能方面。為了要“聰明的"使用 ANSYS 或任何其它

    套裝的 FEA 電腦程式,首先有必要了解有限元素法的基本概念和

    限制。

  • 四、有限元素法的基本步驟:

    前 處 理 階 段

    1. 建立並分離解成為有限元素; 即將問題再細分成節點和元素。

    2. 假設一個形狀函數代表一個元素 的物理行為,那麼,一個近似連

    續函數就是代表一個元素的解。

    3. 替一個元素發展其方程式。 4. 組合多個元素來呈現整個問題,

    建構總體的勁度矩陣。

    5. 施加邊界條件、初始條件和負載。

    求 解 階 段

    6. 同時求解一組線性或非線性代數方程式

    以獲得節點的結果,像是在熱傳遞的問題

    中,不同的節點之位移值或溫度值

    後處理階段

    7. 獲得其它重要資訊,在此可能對主應力、

    熱通量等產生興趣。一般而言要將有限元

    素問題公式化有幾個方法:

    A.直接公式法

    B.最小總位能法

    C.殘值權重法

    ※ 另外,不管我們如何產生有限元素模組,

    有一點很重要且必須注意的是,在任何有

    限元素分析裡,其基本步驟仍將如上所列

  • 五、電腦輔助工程分析(CAE)之基本架構:

    電腦輔助工程分析的軟體程式,經由以下六個主要

    步驟定義一個問題,並進行分析。

    (一)元素、截面及材料定義(Elements、Sections and Materials)

    (1)元素型式(Element Type)

    元素型式的定義是告訴電腦,問題將要以什麼樣的元素模型來分析。

    元素型式包括 0-D 的質點及空隙等元素、1-D 的樑及柱等元素、2-D 的板及

    殼、3-D 的四面體及六面體等元素。

    (2)實體常數(Real Constants)

    實體常數是定義分析模型的截面特性,在樑或桁架模型中,則必須定

    義其截面尺寸、在膜或板模型中,必須定義厚度。若截面特性未輸入,則

    無法進行分析。

    (3)材料性質(Material Properties)

    材料性質部分,必須定義的參數包括剛性係數 EX 及 EY、剪彈性模數

    GXY 和薄松比 NUXY 等,依材料類型而定。對於等向(Isotropic)材料而言,

    必須定義楊氏係數 E,程式內建蒲松比 NUXY 為 0.3,剪彈性模數之值為

    GXY=E/2(1+NUXY)。(※在彈性分析中,蒲松比不可以設定為 0.5,因為這

    樣將使剛性係數(Bulk Modulus)變成無限大,程式將無法執行。塑性分析

    中則無此限制,因為塑性力學將材料視為不可壓縮,只能因剪力而變形。)

    對於正交(Orthotropic)材料而言,必須定義 EX 及 EY。對於非等向

    (Anisotropic)材料而言,每個方向的材料參數都不同,因此必須定義所有

    方向的數值。在塑性分析中,尚且需要輸入材料性質曲線。在潛變分析中,

    則需要輸入材料之時間曲線。若進行振動分析則需輸入材料密度。

    較常使用的單位系統有三種:

    單位系統 長度 時間 質量 力

    SI 公尺 秒 公斤 牛頓

    MKS 公尺 秒 公斤 公斤力*

    FPS 英尺 秒 磅** 磅

    *相當於一公斤重的力為單位 **相當於一磅重的質量為單位

  • ※一般使用 SI 單位,尤其牽涉加速度的問題。因為在 F=ma 式中,由 MKS

    或 FPS 單位系統定義的問題,必須修正加速度的值。在 SI 單位中則無

    此顧慮。

    ※ANSYS 或電腦程式的單位。其實程式是沒有單位的,只是我們給定材

    料參數時,其數值本身就隱含某特定單位值,因此所有其他數據也必須

    用同一單位系統,尤其是當您直接從程式內建之資料庫選取材料時,單

    位的一致是非常重要的。應力常用的公制單位為 Pa(N/m²),英制則以

    psi(lb/in²)為單位。

    (二)繪製幾何圖形(Geometry)

    幾何圖形可由軟體提供之功能繪出,也可以經由 CAD 系統,用 IGES 檔、SAT

    檔、Pro/E 檔、UG 檔與 PARA 參數實體檔匯入。

    絕大多數的軟體都提供 1-D、2-D 及 3-D 的繪圖功能。幾何圖形包括點

    (Keypoint)、線(Line)、面(Area)、及體(Volume)。

    (三)分格(Meshing)

    結構體外形定義完畢後,再將它分成小網格(Mesh)以供後續分析計算。網格

    分得愈細,所計算之結果誤差愈小,但所需要的時間愈長。在線性分析時,時間

    並不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但是在非線性分析,如塑性力學分析中,時間將是一

    個很重要的問題。因此,網格不宜無限制細分。

    網格之產生有下列數種:

    A.直接分格

    逐一定義節點及元素,不經過幾何圖形。

    B.自動分格

    先定義幾何圖形,如線、面、或體,再進行分格。

    要提高分析的精確度,有下列三種調適網格法

    Ⅰ.綱絡細分法(h-Method)

    程式自動細分網格。

    Ⅱ.高次元素法(p-Method)

    選擇高次元素進行分析。

    Ⅲ.混合並行法(hp-Method)

    上述兩者並用

    ※ 對於複雜的結構,分格後會產生重疊的節點,必須用

    Preprocessor>Numbering Ctrla>Merge Items>Nodes 指令消除重

    複節點,以免產生不連續的元素及奇異點(Singularities),並使

    用壓縮節點編號指令 Preprocessor>Numbering Ctrla>Compress

    Numbers >Nodes,來減少矩陣之主自由度(Master Degress of

    Freedom),以節省計算時間。

  • (四)負載及夾持(Loads and Constraints)

    這個步驟主要定義以下兩部分資料:

    (1)夾持(Constraints)或稱邊界條件(Boundary Conditions,BC)

    夾持是定義一個結構固定的部分。在分析一個結構前,必須適當地定

    義邊界條件。在對稱受力而無夾持的問題中,有些軟體必須定義“軟彈簧"

    (Soft-Spring),否則無法進行分析。

    (2)負載(Loads)

    負載可包含集中力、分布力(Distributed Load)、加速度及預存應變

    (Prestrain)等。在夾持點上不宜再施力於同一自由度。線性問題中多重負

    載狀況(Multiple Load Cases)可以分別定義,並於後處理程序中以各種比

    例組合輸出結果。

    (五)分析(Analysis)

    在進入分析這一步驟之前,整差分析模型必須定義完成。進行分析以前的步

    驟,稱為前處理(Pre-Processing);包括前述四個部份。在分析以後的各步驟,

    稱為後處理(Post-Processing),提供應力、應變、位移等資料的圖示及列示

    (Plotting and Listing)。

    (六)結果(Results)

    此一步驟包括全部後處理的功能。包括列示(List)、圖示(Plot)分析結果,

    也可以動態顯示振動模型或其他分析結果之圖形。ANSYS 還有一個 Query 詢問資

    料的功能,將圖形視窗中游標位置的數據顯示出來,甚為方便。

  • 六、桁架

    ◆ 桁架的定義

    桁架為一工程結構,由直的構件組成,這些構件以螺栓、鉚

    釘、栓銷或焊接方式連結在一起。在桁架裏的構件可能由鐵或鋁

    管、木桿、金屬柱、以角形或槽形組成。桁架解決了許多工程上

    結構問題,像是動力傳遞塔、橋樑及建築物的屋頂。平面桁架意

    指其構件存在於單一平面上,作用於此桁架的力量也必須位於平

    面上。桁架的構件通常被視為二力構件,此名詞意指內力順著構

    件相同和相反的方向而起作用,如圖:

  • 在下面的分析裏,假設構件在三維桁架中,由平滑的栓銷及

    球銷接合連結一起。此外,只要相接的構件相交在同一上,則被

    螺栓栓住或焊接接合的桁架可視為平滑的栓銷(無彎曲)。另一重

    要假設是關於負載作用施加的方法,所有的負載作用必須施加在

    接點上。就大部分情況而言,此假設是正確的,因為桁架的設計

    方法是在接點上施加大部分的負載。和施加的負載作用相比,構

    平的重量通常是微小的。但是,如果將構件的重量列入考量,則

    每一構件的一半重量會用於接點上。靜定桁架問題,此問題可用

    截點或截面的方法來分析。但這些方法不能提供接點撓度的資

    訊,因為桁架構件被視為剛體,因此靜定問題將無法分析,而有

    限元素法可用來消除剛體的限制,並解決此類問題。

  • ◆ 桁架之基礎理論

    (1)傳統法

    我們設定桿件其長度為 L、截面積為 A、楊氏系數為 E,受

    到 X軸方向之拉力 F作用後,假設此桿的位移沿 x軸方位,位移

    量為 u。因為受力後位移量與原來長度比非常小,所以不需要假

    設到位移函數。而我們由材料力學中得知,伸長量與作用力之關

    系為:

    PLAE

    AEPL

    δ

    δ

    =

    ⇒ =

    (1a)

    (1b)

    (2)

    而有限元素法的整体平衡方程式:

    F= k X

    其中 k稱為剛性係數。將(1b)跟(2)式對照後得知:

    [ ] AEKL

    = (3)

  • 接著,假設桿件兩端分別為 i節點與 j節點,我們可以得到 i 節

    點與 j節點的整体平衡方程式:

    -Fi =K(u j - ui ) (4a)

    -Fj =K(u i- uj ) (4b)

    (5a)

    (5b)

    亦可寫成

    Fi =K(ui - uj )

    Fj =K(u j - ui )

    將(5a)與(5b)以矩陣的形式表示成:

    Fi K K UiFj K K Uj

    −⎧ ⎫ ⎡ ⎤ ⎧ ⎫=⎨ ⎬ ⎨ ⎬⎢ ⎥−⎩ ⎭ ⎣ ⎦ ⎩ ⎭

    (6)

    其中:

    稱為剛性矩陣

    [ ] K KKK K

    −⎡ ⎤= ⎢ ⎥−⎣ ⎦

    (7)

    其中[K]即

  • (2)座標轉換

    我們指定總體座標系為 X-Y,並在元素端點建立一局部座標

    系為 x-y,如下圖所示

    設元素兩端點分別為 i節點與 j節點,相對於總體座標所造成的

    兩節點的位移函數為:

    (8a)

    (8b)

    (8c)

    (8d)

    UXi = uxi × cosθ + uxj × 0

    UYi = uxi × sinθ + uxj × 0

    UXj = uxi × 0 + uxj × cosθ

    UYj = uxi × 0 + uxj × sinθ

    將上式以矩陣的形式表示成:

    cos 0sin 00 cos0 sin

    uv

    θθ

    θθ

    ⎡ ⎤⎢ ⎥ ⎧ ⎫⎢ ⎥ ⎨ ⎬⎢ ⎥ ⎩ ⎭⎢ ⎥⎣ ⎦

    UXi

    UYi

    UXj

    UYj

    = (9)

  • 上式可化成:

    {U}=[T]{u}

    其中[T]為轉換矩陣

    代表為局部座標系,在總體座標系與局部座標系之

    {U}

    )式中,可得:

    K][T]-1{U}

    我們由標準式得知:

    {f}=[K]{u}

    其中小寫字母

    間經由轉換矩陣進行變換,可得:

    {U}=[T]{u}

    {F}=[T]{f}

    亦即:

    {u}=[T]-1

    {f}=[T]-1{F}

    將上式帶回(12

    [T]-1{F}=[K][T]

    -1{U}

    亦即:

    {F}=[T][

    (11)

    (10)

    (12)

    cos 0sin 00 cos0 sin

    T

    θθ

    θθ

    ⎡ ⎤⎢ ⎥⎢ ⎥=⎢ ⎥⎢ ⎥⎣ ⎦

    (13)

    (14)

    (15)

    (16)

  • 上式可化成:

    (17) {F}=[K]{U}

    其中

    [K]=[T][K][T]-1

    因正交座標軸之轉換矩陣具有下式之關係:

    [T][T]-T =[I]

    其中[I]表示為單位矩陣。由矩陣之定義[T][T]-1 =[I],故我們

    可得知:

    (18)

    (19)

    (20)

    (21)

    [T]-1 =[T]

    -T

    將上式代入(18)式可以得到:

    [K]=[T][K][T]-T

  • 1-D 傳統法例題

    問題:

    一階級桿上方固定後,在下方以一個 Y軸方向集中力,以有

    限元素法求 B點與 C點之位移,如下圖所示。

    條件:

    楊氏係數E1 = E2 = 3.0×107 ibf/in2 ,截面積A1=5.25 in2和

    A2 = 3.75 in2,長度L1 = L2 = 12 in,P = 100 lbf。

  • (一)分解為兩元素

    (二)求元素 1之剛性矩陣

    節點 i=1,j=2

    該元素之剛性係數為:

    1 11

    1

    A EKL

    = (1)

    (2) 1 1 1

    2 1 1

    F K K uF K K u

    −⎧ ⎫ ⎡ ⎤ ⎧ ⎫=⎨ ⎬ ⎨ ⎬⎢ ⎥−⎩ ⎭ ⎣ ⎦ ⎩ ⎭

    1

    2

    該元素之力平衡方程式為:

    (三)求元素 2之剛性矩陣

    節點 i=2,j=3

    該元素之剛性係數為:

    2 22

    2

    A EKL

    = (3)

  • 該元素之力平衡方程式為:

    (四)合伴兩元素

    之後將兩元素的力平衡方程式合併在一起,得到:

    接著將各條件代入力平衡方程式中,可得:

    (五)加入邊界條件:

    其中 F2 沒有外力作用,故 F2=0;F1 為固定端,故為反作用

    力 R,位移為 0;又因其為固定端,所以可將其忽略,而得到新

    的力平衡方程式:

    亦即:

    2 2 2 2

    3 2 2 3

    F K K uF K K u

    −⎧ ⎫ ⎡ ⎤ ⎧ ⎫=⎨ ⎬ ⎨ ⎬⎢ ⎥−⎩ ⎭ ⎣ ⎦ ⎩ ⎭

    (4)

    1 1 1 1

    2 1 1 2 2 2

    3 2 2 3

    0

    0

    F K K uF K K K K uF K K u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 1

    1 1 2 2 2

    2 2 3

    0 00

    100 0

    R K KK K K K u

    K K u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1 2 2 2

    2 2 3

    0=

    100K K K u

    K K u+ −⎧ ⎫ ⎡ ⎤ ⎧ ⎫

    ⎨ ⎬ ⎨ ⎬⎢ ⎥−⎩ ⎭ ⎣ ⎦ ⎩ ⎭(7)

    12 1 2 2

    3 2 2

    0=

    100u K K Ku K K

    −+ −⎧ ⎫ ⎡ ⎤ ⎧ ⎫⎨ ⎬ ⎨ ⎬⎢ ⎥−⎩ ⎭ ⎣ ⎦ ⎩ ⎭

    (8)

  • (六)計算剛性係數

    得: 將上式代入(8),可

    (七)解出節點位移

    最後求出各節點之位移:

    76

    7

    15.25 3.0 10 13.125 10 /

    123.57 3.0 10 /62 9.375 10

    12

    K lbf in

    K lb= = × f in

    × ×= = ×

    × ×

    (9a)

    (9b)

    3 0.0762 0.18295 100u62 0.0762 0.0762 010

    u⎧ ⎫ ⎡ ⎤ ⎧ ⎫= ×⎨ ⎬

    ⎩ ⎭ ⎣ ⎦ ⎩ ⎭⎨ ⎬⎢ ⎥ (10)

    6 5

    6 4

    1

    2

    3

    0.0762 10 100 0.762 100.18295 10 100 0.18295 10

    u inu in

    − −

    − −

    =

    =

    × × = ×

    × × = ×

    0u =

    (11)

  • 2-D 座標轉換例題

    2 10 290 , 32.3 , 6.9 10 / , 2.54A cm E N m L mθ = ° = = × =

    N,FY1=-111000 N二力,

    2 10 20 , 38.7 , 20.7 10 / , 2.54A cm E N m L mθ = ° = = × =

    2 10 245 , 25.8 , 20.7 10 / , 3.59

    問題:

    假設一桁架在A點處承受FX1=22200

    以有限元素法求A點撓度。

    條件:

    A cm E N m L mθ = − ° = = × =

  • (一) 分解成元素

    我們可將

    2 10 290 , 32.3 , 6.9 10 / , 2.54A cm E N m L mθ = ° = = × =

    2 4 21 32.3 32.3 10A cm m−= = ×

    桁架先分成元素 1、元素 2、元素 3 與節點①、節

    (二) 剛性係數

    節點 i=2,j=3

    ②→③

    將已知條件代入得到元素1之剛性係數,其中

    節點 i=2,j=1

    ②→①

    點②、節點③(設向右、向上為正)如下圖所示:

    61 111

    87.7 10 ( / )A EK N mL

    = = ×

    2 10 20 , 38.7 , 20.7 10 / , 2.54A cm E N m L mθ = ° = = × =

  • 6190 ,cos 0,sin 1, 87.7 10 ( / )K N mθ θ θ= ° = = = ×且剛性係數

    到元素 2之剛性係數如下:

    節點 i=2,j=3

    代入得之如下所示:

    將已知條件代入得

    62 22 315 10 ( / )A EK N m= = ×

    節點 i=3,j=1

    ③→①

    其中元素 3之剛性係數如下:

    (三) 轉換剛性矩陣

    [K]=[T][K][T]-T

    =

    2L

    2 10 245 , 25.8 , 20.7 10 / , 3.59A cm E N m L mθ = − ° = = × =

    63 333

    148.8 10 ( / )A EK N mL

    = = ×

    cos 0sin 00 cos

    θθ

    0 sinθθ

    ⎡ ⎤⎢ ⎥⎢ ⎥⎢ ⎥

    K KK K

    ⎢ ⎥⎣ ⎦

    −⎡ ⎤⎢ ⎥−

    cos sin 0 00 0 cos sin

    θ θ

    ⎣ ⎦

    ⎡ ⎤⎢ θ θ ⎥⎣ ⎦

    0 0

    11 0 87.7 87.7 0 1 0 00 0 87.7 87.7 0 0 0 1

    K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0

    0 0 0 87.7 0 87.70 1

    ⎡ ⎤

    ⎥ ⎢ ⎥⎢ ⎥ −⎣ ⎦⎢ ⎥⎣ ⎦

    0 0 0 00 87.7 0 87.70 0 0 00 87.7 0 87.7

    0 1⎣ ⎦⎡ ⎤

    1 0⎢=0 87.7 0 87.7⎢ ⎥ −⎡ ⎤ ⎢ ⎥−⎢ ⎥=

    ⎢ ⎥⎢ ⎥−⎣ ⎦

  • 2

    1 00 0 0

    0 1 315 315 0 0 1 0K

    ⎡ ⎤⎤⎡ ⎤ ⎢ ⎥ ⎢ ⎥⎣ ⎦ ⎢ ⎥ −⎣ ⎦ ⎣ ⎦

    ⎥⎦

    1 0⎡ ⎤⎡ ⎤⎢ ⎥= ⎢ ⎥⎢ ⎥ −⎣ ⎦

    ⎢ ⎥⎣ ⎦

    1 1 1 11 1 1 1

    74.41 1 1 1

    1 1 1 1

    − −

    0 0 315 315 1⎢ ⎥ −⎡ ⎤ ⎡⎢ ⎥=

    0⎢⎣ 0

    0 0 315 0 315 0⎢ ⎥ −0 1 315 0 315 00 0

    ⎡ ⎤⎢ ⎥− −⎢ ⎥= ×⎢ ⎥− −⎢ ⎥− −⎣ ⎦

    節點 i=2,j=1

    <

    0 ,cos 1,sin 0, ( / )N mθ θ θ= ° = = × 6K2=315 10且剛性係數代入得之如下所示

    元素 3>節點 i=2,j=1

    1 10.707,sin 0.7072 2

    θ −45 ,cosθ θ= °

    ( / )N m

    = = = = − =

    × 63K =148.8 10

    且剛性係數

    代入得之如下所示

    31 148.8 10 0

    K

    1 021 1 10 0 0

    148.8 148.82 2 248.8 1 10

    2 2 2

    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1 1 1 11 1 1 1

    74.41 1 1 1

    1 1 1 1

    − −⎡ ⎤⎢ ⎥− −⎢ ⎥= ×⎢ ⎥− −⎢ ⎥− −⎣ ⎦

  • (三)平衡方程式

    3 3

    3 3

    1 1

    1 1

    11 1 1 1

    74.41 1 1 1

    1 1 1 1

    X X

    Y Y

    Y Y

    F UF U

    UF U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1

    X XF

    1K 代入得之如下所示

    將 2K 代入得之如下所示

    將 3K 代入得之如下所示

    { } { }F = K U⎡ ⎤⎣ ⎦

    2 2

    2 2

    3 3

    3 3

    0 0 0 00 87.7 0 87.70 0 0 00 87.7 0 87.7

    X X

    Y Y

    X X

    Y Y

    F UF UF UF U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2

    2 2

    1 1

    1 1

    315 0 315 00 0 0 0315 0 315 00 0 0 0

    X X

    Y Y

    X X

    Y Y

    F UF UF UF U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3)

  • 1

    1

    1

    1

    22200 389.4 74.4111000 74.4 74.4

    389.4 74.4 22200

    X

    Y

    X

    UU

    U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亦即:

    1 74.4 74.4 111000YU ⎢ ⎥− −⎩ ⎭ ⎣ ⎦ ⎩ ⎭

    程式

    接著將各條件代入(4)中可得:

    1

    1 1

    2 2

    2 2

    3 3

    3 3

    315 74.4 315 0 74.4 74.474.4 74.4 0 0 74.4 74.4315 0 315 0 0 00 0 0 87.7 0 87.7

    74.4 74.4 0 0 74.4 74.474.4 74.4 0 87.7 74.4 74.4 87.7

    X

    Y Y

    X X

    Y Y

    X X

    Y Y

    F UF UF UF UF UF U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2

    2

    3

    3

    22200 398.4 74.4 315 0 74.4 74.4111000 74.4 74.4 0 0 74.4 74.4

    315 0 315 0 0 0 00 0 0 87.7 0 87.7 0

    0 74.4 74.4 074.4 74.4 0 87.7 74.4 162.1 0

    X

    Y

    X

    Y

    Y

    UU

    RR

    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3, 3,X Y X YR R R R ,如下所示。此外,我們可得知,

    題目中的垂直桁架不受力,此桁架可省略之。

    1

    1

    22200 398.4 74.4 315 0 74.4 74.4111000 74.4 74.4 0 0 74.4 74.4

    315 0 315 0 0 00 0 0 87.7 0 87.7 0

    74.4 74.4 0 0 74.4 74.4 087.7 74.4 162.1 0

    X

    Y

    X

    Y

    X

    UU

    RR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 合併平衡方

    1 74.4X⎧ ⎫ ⎡⎪ ⎪ ⎢

    (五) 加入邊界條件

    74.4 74.4 0XR −⎪ ⎢

    2, 2, 3, 3X Y X YF F F F0, (5),

    其中 為固定端,故為反作用力

    且位移皆為 所以可將其忽略,而得到

    2

    2

    3

    3 74.4 74.4 0YR

    00

    − − −⎪ ⎪⎩ ⎭ ⎦ ⎩

    ⎫⎪⎪⎪⎪⎬⎪⎪⎪

    ⎪ ⎪⎭

    1

    1

    2

    2

    3

    22200 398.4 74.4 315 0 74.4 74.4111000 74.4 74.4 0 0 74.4 74.4

    315 0 315 0 0 00 0 0 87.7 0 87.7 0

    74.4 74.4 0 0 74.4 74.4 087.7 74.4 162.1 0

    X

    Y

    X

    Y

    X

    UU

    RR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74.4 74.4 0YR − − −⎪ ⎪⎩ ⎭ ⎦ ⎩

    ⎫⎪⎪⎪⎪⎬⎪⎪⎪

    ⎪ ⎪⎭⎢ ⎥⎣

    (4)

    (5)

  • (六)解出撓度

    3

    3

    1

    1

    0.281905 101.773840 10

    X

    Y

    U mU m

    = − ×

    = − ×(6)

  • 七、結果

    ANSYS 與 MATLAB 比較結果

    問題: 一階級圓桿上方固定後,在下方施予一個 FY=-100 lbf 的集中力,分析桁架之撓度。 條件: L1=L2=12 in;A1=5.25 in

    2;A

    2=3.57 in

    2;

    E1=E2=3.0×10

    7 lbf/in

    2;ν(蒲松比)=0.3;

    FY=-100 lbf; PRINT DOF NODAL SOLUTION PER NODE ***** POST1 NODAL DEGREE OF FREEDOM LISTING ***** LOAD STEP= 1 SUBSTEP= 1 TIME= 1.0000 LOAD CASE= 0 THE FOLLOWING DEGREE OF FREEDOM RESULTS ARE IN GLOBAL COORDINATES NODE UX UY 1 .00000 .00000 2 -.76190E-05 3 -.18286E-04 MAXIMUM ABSOLUTE VALUES NODE 0 3 VALUE .00000 -.18286E-04

    (1)1-D 傳統法例題

  • 元素 2之剛性矩陣 >> clear A2=3.75 E2=3.0e7 L2=12

    KK=[K2,-K2;-K2,K2] A2 =

    E2 =

    L2 = 12 K2 = 9375000 KK =

    5000 -9375000 -9375000 9375000

    K2=A2*E2/L2

    3.7500

    30000000

    937

    元素 1之剛性矩陣 >> clear

    =3.0e7

    =

    =

    = 0

    =

    -13125000 13125000

    A1=5.25 E1L1=12 K1=A1*E1/L1 KK=[K1,-K1;-K1,K1] A1 = 5.2500 E1 30000000 L1 12 K1 1312500KK 13125000 -13125000

  • 解出位移: clear format short g %用有效數字 5位的浮點 K1=[13125000,-13125000,0;-13125000,13125000,0;0,0,0] %元素 1 剛性矩陣 K2=[0,0,0;0,9375000,-9375000;0,-9375000,9375000] %元素 2 剛性矩陣 KK=K1+K2 %總剛性矩陣 m=KK(2:3,2:3) %KK 矩陣之第 2、3列和第 2、3行取出來構成一個 2*2 的矩陣 mm=inv(m) %m 矩陣的反矩陣 F=[0;100] %節點承受外力 u=mm*F %位移量 u = 7.619e-006 1.8286e-005

  • (1)2-D 座標轉換例題

    ×104 m

    2;A2=38.7×10

    4 m

    2;

    蒲松比)=0.3;

    FX=22200 N;FY=-111000N;

    ODAL SOLUTION PER NODE ***** POST1 NODAL DEGREE OF FREEDOM LISTING ***** LOAD STEP= 1 SUBSTEP= 1 TIME= 1.0000 LOAD CASE= 0 THE FOLLOWING DEGREE OF FREEDOM RESULTS ARE IN GLOBAL COORDINATES NODE UX UY 1 .00000 .00000 2 .00000 .00000 3 -.28156E-03 -.17747E-02 MAXIMUM ABSOLUTE VALUES NODE 3 3 VALUE -.28156E-03 -10.303

    問題: 一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桁架左側兩端固定後,在右側施予 FX=22200 N與FY=-111000 N的集中力,分析桁架之撓度。 條件: L1=L2=2.54 m;A1=32.3 A3=25.8×10

    -4 m

    2; E1=6.9×10

    10 N/m

    2;

    E2=E2=20.7×10

    10 N/m

    2;ν(

    PRINT DOF N

  • 元素 3之剛性係數

    E3=20.7e10 L3=3.59

    0.0026

    2.0700e+011 L3 = 3.5900 K3 = 1.4876e+008

    >> clear A3=25.8e-4

    K3=A3*E3/L3 A3 =

    E3 =

    元素 1之剛性係數

    0.0032

    6.9000e+010

    素 2 之剛性係數

    =38.7e-4

    =A2*E2/L2

    0.0039

    >> clear A1=32.3e-4 E1=6.9e10 L1=2.54K1=A1*E1/L1

    A1 =

    E1 =

    L1 = 2.5400 K1 = 8.7744e+007 元>> clear A2E2=20.7e10 L2=2.54 K2 A2 = E2 = 2.0700e+011 L2 = 2.5400 K2 = 3.1539e+008

  • 元素 1之剛性矩陣 >> clear foTheta=pi/2 %Matlab 沒θ符號, π/2 代替 T=[cos(Theta),0;sin(Theta),0;0,cos(Theta);0,sin(Theta)] %轉K1=8.7744e7 KK=[K1,-K1;-K1,K1] TT=transpose(T) %轉換矩陣的轉置 KK1=T*KK*TT %元素 1之轉換剛性矩陣 Theta = T 6.1232e-017 0 1 0 0 6.1232e-017 0 1 K1 87744000 KK 87744000 -87744000 -87744000 87744000 TT 6.1232e-017 1 0 0 0 0 6.1232e-017 1 KK 3.2899e-025 5.3728e-009 -3.2899e-025 -5.3728e-009 5.3728e-009 8.7744e+007 -5.3728e-009 -8.7744e+007 -3.2899e-025 -5.3728e-009 3.2899e-025 5.3728e-009 -5.3728e-009 -8.7744e+007 5.3728e-009 8.7744e+007

    rmat short g 所以 90°以

    換矩陣

    1.5708 =

    =

    =

    =

    1 =

  • 元素 2之剛性矩陣

    e8 -K2,K2]

    Theta =

    1 0

    15390000

    15390000 -315390000

    1 0 0 0

    5390000 0 -315390000 0

    >> clear Theta=0 T=[cos(Theta),0;sin(Theta),0;0,cos(Theta);0,sin(Theta)]K2=3.1539KK=[K2,-K2;TT=transpose(T) KK2=T*KK*TT %元素 2之轉換剛性矩

    0 T = 0 0 0 1 0 0 K2 = 3KK = 3 -315390000 315390000TT = 0 0 1 0 KK2 = 31 0 0 0 0 -315390000 0 315390000 0 0 0 0 0

  • 元素 3之剛性矩陣 r

    n(Theta),0;0,cos(Theta);0,sin(Theta)]

    TT=transpose(T) K*TT %元素 3之轉換剛性矩陣

    4

    1 0 -0.70711 0

    0 0.70711 0 -0.70711

    0 0711

    +007 -7.438e+007 7.438e+007 7.438e+007 -7.438e+007 -7.438e+007 7.438e+007 7.438e+007 -7.438e+007 7.438e+007 -7.438e+007 -7.438e+007 7.438e+007

    >> cleaformat short g Theta=-pi/4T=[cos(Theta),0;siK3=1.4876e8 KK=[K3,-K3;-K3,K3]

    KK3=T*K Theta = -0.785T = 0.7071 K3 = 148760000 KK = 148760000 -148760000 -148760000 148760000TT = 0.70711 -0.70711 0 0 0 0.70711 -0.7KK3 = 7.438e+007 -7.438e+007 -7.438e+007 7.438e

  • 合併 >> clear format short g KK1=[0,0,0,0,0,0;0,0,0,0,0,0;0,0,0,0,0,0;0,0,0,8.7744e7,0,-8.7744e7;0,0,0,0,0,0;0,0,0,-8.7744e7,0,8.7744e7] KK2=00,0,31539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KK3=[7.48380e7,-7.48380e7,0,0,-7.48380e7,7.48380e7;-7.48380e7,7.48380e7,0,0,7.48380e7,-7.48380e7;0,0,0,0,0,0;-7.48380e7,7.48380e7,0,0,7.48380e7,-7.48380e7;0,0,0,0,0,0;7.48380e7,-7.48380e7,0,0,-7.48380e7,7.48380e7] KK=KK1+KK2+KK3 m=KKmm=inv(m) F=[2U=mm U = -0.00028156 -

    [315390000,0,-315390000,0,0,0;0,0,0,0,0,0;-3153900

    (1:2,1:2)

    2200;-111000] *F

    0.0017648

  • 3

    3

    0.281905 10XY

    U mU m

    = − ×

    比較結果(1-D): 理

    ANSYS Matlab

    論值

    1

    1 1.773840 10= − ×

    NO1 2 3

    DE UX UY .00000 .00000 -.76190E-05 -.18286E-04

    u =

    7.619e-006 1.8286e-005

    比較結果(2-D): 理

    ANSYS Matlab

    論值

    NODE UX UY 1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 -.28156E-03 -.17747E-02

    U =

    -0.00028156 -0.0017648

    2

    1

    2

    3

    uu iu i

    6 50.0762 10 100 0.762 10 n− −= × × = ×6 40.18295 10 100 0.18295 10 n− −= × × = ×

    0=

  • ProE 圖片

  • 八、結論與建議

    在製作與探討過程中,組員在軟體使用上常常會碰到一些問

    Ansys 的部份,組員之間討論就花

    了相當多的時間,在轉檔過程中常常會碰到轉檔失敗或轉檔之

    ,最後也

    並且找出最正確的操作方法。組員也在

    MATLAB

    題,例如:在 Pro/e 要轉成

    後,卻發現實際上做出來的分析與想像中有很大的落差

    只有想辦法去慢慢克服,

    Pro/e 軟體上花了相當多的時間去熟悉操作方法,也在

    這都必須要

    也只有如此方法才能

    「工欲

    的寫程式上花了相當多時間去了解如何撰寫程式並且寫出來的

    程式最後數據必須與 Ansys 分析出來的數據上相同,

    靠多多練習,一點一滴去累積出來的經驗,

    得到,在操作上最正確去撰寫所需要的程式和兩者數據分析比

    較,所以做任何事之前必須先去了解,就是俗語所說的:

    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九、致謝

    此次專題能夠順利完成,承蒙王文榮老師及賴俊傑學長在軟

    體操作與技術上的分享與教導,才得以順利完成,也感謝研究中

    心的學長的協助與幫忙深表感謝之意。

  • http://home.kimo.com.tw/mcad_cafe/id/id.htm

    http://study.quarx.com.tw/course/view.php?id=8

    http://datas.ncl.edu.tw/theabs/1/

    http://www.gau-lih.com.tw/newbook/350392.htm

    十、參考文獻

    書有限元素分析-理論與應用 ANSYS SAEED MOAVENI

    譯者: 發行所: 圖書有限公司

    出版者: 總代理: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新科技書局

    名: 原著作者:

    陳新郁.林政仁 高立

    書名: 原著作者: 應用數值方法:使用 MATLAB Steven C. Chapra 譯者: 總代理: 王晉中 滄海書局 出版者: 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書名: 原著作者: 材料力學(上)(下) 劉上聰 出版者: 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印行

    書名: 原著作者: 循序學習Pro/E 200i

    2、2001 康鳳梅.王照明

    (上)(下) 出版者: 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印行